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点 名

── 王 石 ──


点名是小学的功课,鼓励勤学。小学是启蒙时期,课业简单;班主任点名,师生交流,班里同学也互增认识。由此开始,建立了生病、家事写请假条的制度。

初中课上,班主任也点名,只是逐渐松驰,请假条的制度却是维持不变。到了高中,已经不再点名了。一方面,各人的座位已定,班主任只要看班上的座位,就清楚所有的学生都已到齐。另一方面,学生也有了自觉的能力,明白学习的重要,不会无故旷课。教师都尽责引发学习的情绪,不至鞭策学生上课。

点名,有时可以作为一种奖励。成绩在及格边缘的学生,由于勤学,或者勤交作业,可以加分及格。至于对缺课学生扣分,不是教育的手段,有良心的教师,不致这么做。

大专学院,点名迫使学生上课,算是下着。据说,过去中国的大学,先由助教点名,才轮到教授讲课。中国大学,是不是还继承这种落后的制度?——希望不是这样。

南洋大学虽然参照中国大学的制度,却记不起有点名的事。华校风气,课上少发问,除了学生找教授求教外,教授只在评改作业或试卷时,才会留意到个别学生的名字。想认识学生,可以点名。但是,在众多学生中去点认一两个学生,毕竟花费时间。因此,只在课上问看某个姓名是哪一位。

大学教授,指定课本和参考书。如果照着课本讲,上不上课,不很紧要。有的教授就干脆说,从哪一页到哪一页,让学生回去自己看。如果教授另作讲解,或者另有笔记,那就非去上课不可。当然,只照笔记讲的课,也可以不去听,借同学的笔记重抄就行。大学着重自主学习研究,学生如果能自发学习和研究,只要去找教授指点和辅导,上不上课,不是问题。

教授要学生来上课,也各有办法,不必浪费时间去点名。有的教授,在学期后段,课上讲演一两个难题,考试时就有那一两道题。没有去上课的学生,便会吃亏。上过这教授的课的学生,总会告诉后来的学生,非上课不行。

当年,南洋大学校长黄应荣解释《王赓武报告书》,学生关注学制更改,不需点名,文学院礼堂满座。喧闹中,有一位学生被校职员用铁棒击伤……。现在写历史的学者,大抵不记这件事。不是不知道,就是不敢写,缺乏史家的认真态度。

196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南洋大学主持新图书馆开幕仪式。撘棚里坐满教职员,没有点名,却有一群学生到场示威。当天,镇暴队早在山下守候应变。李光耀临时邀学生代表辩论,学生李万千应邀上台演说。过后,学生列队离开,完成一次和平示威。晚上,政治部人员到住宿处追捕,李万千却已不知所去。

最近,南方大学学院原想用点名方式,要学生出席“相约在南方,与首相有约”晚宴。马来西亚首相到访南方大学学院,带来蜂湧的国阵助选团和一批煤体,引发国阵支持者非礼两位礼仪女生的事件。在大人物的宴会闹事,大人物的支持者,都能逍遥法外。可是,校园环境受冲击,校誉遭受损害,养伤需要一段时期。

2013-5-18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3年5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8, 2013
2013年5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18,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