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忆王德昭恩师

── 符懋濂 ──


南大历史系有很多好教授,在我心目中,恩师王德昭教授(1914-1982) 是最卓越的历史学者之一。

王教授祖籍浙江,早年留学美国,获得哈佛大学历史硕士学位,这在当时殊为难得。回国后他先后在贵州、台湾、新加坡、香港执教,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桃李满天下,我也有幸成为他的弟子!他精通双语,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从著作就可以窥见一斑。在西洋史方面,他著有《西洋通史》、《西洋近代史》、《文艺复兴》等;在史学理论方面,他著有《怎样教历史》、《史学方法》、《史学论集》等。他对辛亥革命也作过深入研究,《同盟会时期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分析研究》即其研究硕果之一;对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他撰写了《近三百年欧洲对中国的影响》,都是非常难得的著作。

依稀记得,王教授是在1962年来到云南园,出任南大历史系主任,并且讲授《西洋通史》、《西洋近代史》、《史学方法》等必修科目,所以历史系同学都受惠不浅。我个人最爱上这三门课,因为一来恩师的史学修养深厚,对史实的诠释见解独到,非同一般;二来恩师温文尔雅,口才一流,讲述历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娓娓动听,让我觉得听课是一种高度享受,而且从中受惠非浅!

恩师给与许多重大史实的诠释,都是非常深刻而经典的,例如:认为“欧洲文艺复兴名为复古,实则革新”;“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它带来了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宗教战争的历史意义,都远超宗教范畴”;“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就是王权增长的过程”;“英国光荣革命既不光荣亦非革命”;“法国大革命早在1789年之前,就已经在法国人心中爆发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对于史学理论,恩师一再强调求真存实是历史记载的基本原则,也是史学所具备文化价值的核心。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恩师把渐变或量变称为“常”,把突变或质变称为“变”,也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

恩师这一系列的历史论述,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受惠良多,在师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学习心得,让自己对西洋近代史的认知,不亚于新大或马大历史系毕业生。

恩师的教学法也很特出。他从不印发历史讲义,而是在板书课题、章节后,按照手中讲稿,滔滔不绝地讲述,然后列出参考书及其相关章节、页数,要求我们课后参考。我们都必须聚精会神听讲,并不停地作随堂笔记,过后再阅读所指定参考书,自己再添砖加瓦。恩师的考题异常灵活、刁钻,足以考查我们对历史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所以很不容易作答。那些死记硬背讲义的同学,肯定无法获得高分,甚至可能成绩不及格。我个人却非常欣赏、敬佩恩师的教学,以后在我历史教学过程中,一直仿而效之,也同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恩师离开南大后,我们就没有了重逢的机会,确实是我最大的遗憾——尽管师恩难忘,他经常出现于我脑海里!

(2017年11月23日感恩节)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7年11月24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24, 2017
2017年11月2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24,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