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五、一三学潮

── 叶德民 编写 ──


  战后英国殖民军于1945年9月3日再次登陆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并实施军法统治。为了有效地统治和继续掠夺马来亚的资源,英殖民政府于1946年12月发表了一份马来亚联合邦宪制的建议书(俗称《蓝皮书》)以取代原先提出的马来亚邦联计划(俗称《白皮书》)。然而,经历了二战战火洗礼的马来亚各族人民,纷纷觉悟起来,为了争取民族自决和独立,组成“泛马人民联合行动理事会”(PMCJA) 和以马来人为主的“全马人民联合行动理事会”(PUTERA),并于1947年7月共同提出了《人民宪章》(Perlembagaan Rakyat) 建议书,这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从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人民宪章》而奋斗!

  在反殖统一阵线的号召下,各族人民坚决开展改善民生斗争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道貌岸然的英国绅士,不得不撕下“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伪善面具,实行暴力恐怖镇压。在新马各地进行大逮捕,枪杀罢工工人和示威抗议的群众。为了方便警察执行白色恐怖统治,1948年6月20日英殖民政府正式宣布实施《紧急法令》。

拿起武器开展抗英武装斗争

  马来亚各族人民驱走了日本法西斯,却迎来号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英国。积极争取民族独立的政党和社团,包括马共、马来国民党、马来青年觉醒团、马来妇女觉醒团、马来亚农民阵线以及各地工会等等,先后被英殖民政府封闭,数以万计的人民被逮捕和投入监狱,完全截断了和平宪制民主运动的道路。马共不得不拿起武器,号召人民武装反抗英殖民政府的血腥镇压,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抗英武装斗争。

  随着抗英武装斗争的越来越激烈,英殖民政府投入了十万的正规军和当地数十万的警察和保安部队,仍然无法消灭只有数千人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为了准备后备兵源,英殖民政府于1954年3月17日在媒体公布“国民服务法案”,凡年龄在十八至二十岁男性包括学生,都得前往登记国民服务,参加军事训练,任何适龄青年逃避登记会被处罚。并宣布于四月五日开始登记,安排八处登记地点,五月十二日登记截止。

  当时的媒体报导指出,社会上有人涂改出生年龄,有相当多的华校学生到中国去读书,有经济能力的英校生就到外国去念书,这些社会现象都说明了,人们想尽一切办法,都是为了逃避兵役。此时马共地下组织也散发传单,号召青年抵制征兵,市面上出现反抽兵的标语。

学生蕴酿抵制国民服务法案

  受过抗日战争洗礼和传统华文教育陶冶的华校学生,政治觉悟普遍都比较高,没有道理要为殖民地政府卖命,帮殖民政府去剥夺马来亚的资源和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在“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思想意识影响下,家长更不愿意子弟去当兵。因此新加坡华校学生提出了“学生要读书,不要当兵!”的口号,向殖民地政府提出学生免役的要求。

  狡猾的英殖民当局态度十分强硬,先后于1954年4月21日和22日派出国民服役登记官到中正总校和华侨中学诱迫适龄学生登记,遭到中正和华中的学生抗议和坚决抵制。5月8日华中全体适龄学生联名致函总督要求免役,5月11日,中正八位学生代表前往总督府呈函要求准予免役,但殖民政府对学生的合理要求,没有任何的回应。只由教育局派提学司召集华中、中正、育英、公教四校的董事和校长去谈话,训示学生必须先登记才能申请缓役,如果5月12日截止登记后,适龄学生尚未登记的,都得着令退学,并受殖民地刑法的处分。校长们回到学校后,立即召集适龄学生宣告教育局的训示,劝告适龄学生于最后一日都前往登记。

  华中、中正、育英和公教四校的学生并没有屈服于当局的压力,继续搞学生签名运动要求免役,为了扩大力量,进而联同南洋、中华、南侨和南华等四间女校的同学,由各校成立一个负责小组,再由小组派出代表组成“七人行动委员会”,成为决策中心,把各校的意见集中到行动委员会讨论和决定。同时各校的负责小组选派积极的学生成立纠察队,按各级各班组织联络小组,广泛密切联系同学,做到随时可以通知同学统一行动。

5.13学生流血事件

  学生获悉新加坡代理总督将于5月13日下午3时于总督府接见中正八名学生代表,5月12日各校学生都到各自的学校集合,商讨对策,华中同学也决定派八名代表面谒代督,聆听答复。学生“行动委员会”决定组织学生和平请愿配合,13日当天正值全星华校联合运动会,于是安排一部分同学乘坐罗厘车去惹兰勿杀运动场参观运动会,另外,华中学生约三百人于下午2时余乘坐罗厘到达克里门梭路皇家山公园铁栏杆边的行人道上,接着中正学生约六百人于下午2时半乘车抵达,合共约九百人,有秩序地列好队伍,秩序良好,静候学生代表谒见代理总督并呈递“要求学生免役请愿书”。

  下午2时50分,形势突然紧张起来,突有3辆镇压暴动队之车辆驰至,大队镇压暴动队警员在英国高级警官指挥下,冲向在皇家山公园旁列队的学生队伍,学生代表向英国警官解释学生的和平请愿意愿,但英国警官傲慢无礼,命令学生队伍立即在2分钟内解散,学生要求给予5分钟时间考虑,蛮不讲理的英国警官毫无考虑地悍然下令暴力驱散学生队伍,学生本能地开始手拉手,把女同学围在队伍中间保护她们,男同学用背顶着警察,全体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警察用一条粗麻绳将学生队伍围起来,紧紧地勒在铁栏杆上,并粗暴地动手又推又拉、拳打脚踢、甚至用警棍和盾牌击打学生,场面一片混乱,有的学生被推倒在路旁的水沟受伤,有的学生被击打受伤,头破血流,造成数十名学生受伤流血,并抓走了四十余人,当时约有千余市民围观,对警方的暴力行动极为不满。

  混乱中,有一位外号火车头的华中学生,机警地跃上一辆路过运载汽水的罗厘车,要求司机载他到惹兰勿杀运动场,以便通知正在观看运动会的同学,前来支援被暴力殴打的请愿同学,司机同情学生的处境,马上把他载到运动场。火车头到达后立即奔向司令台下面的麦克风前大声呐喊,号召同学支援在皇家山下被殴打的学生请愿队伍。全场学生顿时激动起来,纷纷涌出会场,走到街上,奔向皇家山的方向,形成了一支长长的队伍,但在槟能律一带被警察阻挡和驱散,学生们不甘罢休零散地奔向加东月眠律中正总校集中,商讨对策抗议。另外,被驱赶至金炎律南侨女中对面草场上的学生也越聚越多,并吸引了大量同情学生的群众到场声援,在学生的积极交涉和群众的支援下,下午六时左右,警方不得不允许全体学生乘坐数辆罗厘车离开,车队把学生载到中正总校与先前集中的学生汇合。学生情绪都很激动和愤怒,当晚二千余学生召开了控诉大会,14日零时三十分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德根、董事黄奕欢和郭珊瑚等前来会见学生,答应今晨一早前往警局交涉释放被捕学生,同时邀请学生派代表于上午十时前往总商会会谈,以便协助学生申请免役。第二天,黄奕欢先生保释了48名被捕学生,并重申全力协助学生争取免役,希望学生解散回家,学生本着合理解决问题的愿望,解散回家,照常上课。

  中华总商会开会讨论学生要求免役事件,认为学生的要求合理,警方不应采取武力的手段,决定为适龄登记的青年学生解决困难,协助学生申请免役,并建议八间华文中学学生选派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团。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谋求申请免役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七人行动委员会”调整了学生的组织,由八间华文中学选派代表于5月18日正式成立一个55人的“全星华文中学生请求学生免役代表团”,推举孙罗文为主席团主席。“代表团”的主要工作是对外联络,向有关当局进行交涉和对外发表声明,而“七人行动委员会”仍是学生内部的组织核心。5月18日“免役代表团”向报界发表“5.13事件宣言”,详述5.13流血事件的经过,谴责警方的野蛮暴力行动。而社会舆论也认为学生为学业申请免役的动机是纯正的,批评警方没有理由动用暴力来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工会和社会团体纷纷谴责警方的血腥暴力,“马来亚大学学生会”、“泛马学生联合会”和“国际学生联合会”也强烈谴责警方的暴行,向总督提出抗议,要求当局对5.13流血事件进行公开调查。

  5.13流血事件闹大了,社会上同情和关注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大,学生得到了鼓舞,参加抗争的队伍更加壮大。当局不得不宣布将登记截止日期延长十天至5月22日,并同意英校九号位会考生和华校高中会考生缓役,但仍坚持一定要先登记才可申请缓役,学生要求免役的斗争行动,获得了初步成果。

5.22中正总校大集中

  5月21日教育局突然召集全星八间华文中学的董事、校长和中华总商会代表开会,提学司在会上指示,5月22日是适龄学生登记的最后一日,为了避免学生把事态扩大,当即宣布学校必须提前于5月22日起放假至6月28日,并训令参与会议者,共同呼吁学生及各界人士保持镇静,不许非法游行或集会,有关通告也在当晚的电台广播。显然,这是当局蓄意分散学生力量,分化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然而,“学生代表团”不甘就范,组织安排了近三千名学生于5月22日早上,到中正总校集中,召开了学生大会,上午九点左右,中正总校已被警察重重包围起来,气氛紧张。

  大会上,学生希望校长解释学校为何要提前放假,并要求学校董事和校长向教育部提出复课的要求,此外,中华总商会曾答应协助学生请求免役,出面进行斡旋,但至今仍无任何动静和进展,促请总商会尽快兑现承诺。在学生与总商会、董事和校长的会议中,“学生代表团”为了表示诚意和谋求合理解决问题,主动调整原来“要求学生免役”改为“准许学生缓役”的要求。“学生代表团”于5月23日向报界发表声明,陈述学生的意愿和诚意,并促请总商会积极出面与当局交涉缓和局面,为圆满解决学生获得“缓役”的问题而共同努力。并接受总商会的劝告,宣布解散集会回家,静候总商会出面斡旋的结果。

  一个多星期后,有关总商会协助学生争取“缓役”的斡旋,仍然毫无进展。6月1日总商会发出通告,转述当局再次展延登记截止日期,由6月3日延至6月11日止,希望未登记的适龄学生前往登记,再由总商会协助申请缓役。“学生代表团”面对狡诈的英殖民当局,认识到争取缓役的斗争,将会是错综复杂,任务艰巨,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检讨,吸取教训,必须坚决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来开展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6.2华中大集中

  学生“行动委员会”和“学生代表团”慎重地、周密地准备策划下一步的斗争行动,选择华侨中学作为集中地点。华中校园地处小山岗之上,面积达72英亩之广,后山及周边灌木丛生,有隐蔽小径与外界相通,方便潜入或撤离,校内设施齐备,方便生活。同时“学生代表团”聘请许春风律师为法律顾问,给予学生和平抗争行动的法律指引。

  长期集中的筹划准备工作就绪后,于是决定6月2日在华中大集中。6月1日下午,纠察队带领一批同学预先潜入校园布置一切,晚上和第二天清早各校同学分批由交通员引路,经偏门小径陆续进入华中校园,近千名学生就这样在华中山岗上集中在一起。学生成立了生活委员会,组识了纠察队、学习组、康乐组、伙食股、卫生股、洗衣队和接待组。集体生活过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每天定时起床、早操、学习、文娱、康乐和用膳。

  接待组每天都热情招待前来支持和慰问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前来探望子女的家长,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大部分的家长都能接受子女的斗争诉求,也有一部分家长要求子女回家,各界人士和家长在探访时都带来了食物和日用品,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大集中的学生极大的支持和鼓舞,增强了学生们坚持斗争的意志和信心。

  老谋深算的英殖民当局面对学生的大集中,采取谨慎处理的方法,或许由于华中校园地处郊外,又是私人范围,或许由于吸取了5.13暴力镇压,引起社会强烈谴责的教训。殖民地警方只在武吉知马路华中的正门口布置了警车、少数警察和便衣巡视和站岗,也不大干预学生的出入。与此同时,殖民地当局也不与学生对话,只向中华总商会和校董会施压。

  华中董事主席李光前先生得知学生在华中集中后,急忙从英国返星召开联席会议,出席会议者包括总商会、董教联等代表,李先生在会上指出,政府正在实施《紧急法令》,学生未经许可,大规模在华侨中学校内集会,严重触犯了《紧急法令》,恐怕会招致当局出手封闭学校,导致整个华文教育面对生存危机。他呼吁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等同心协力解决学生集中的严重问题,同时关心近千名学生集中在一起生活,食宿卫生等条件不够会影响健康,有必要通告家长从速到华中带子女回家。

  董事杨赞文先生和郑安伦校长也到华中的大礼堂召集“集中”的学生开大会,劝告学生依总商会的意见先登记,然后才申请缓役,希望学生冷静,不要冲动,解散回家。学生们聆听后,极其愤懑不平,纷纷发言,认为今天的情况都是殖民当局一手造成的,学生是被迫的,并坚决表示,没有圆满解决缓役问题,没有任何可靠的保证,学生不能接受先登记、后缓役的方案,同时要求全星华校董事和校长应该保护学生,不要在当局的压力之下开除学生,学生将会永远铭记校长的爱心。最后学生一致举手通过大会决议:学生请求缓役没有圆满解决,学生的“集中”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解散,如果当局要围困及断粮断水,全体“集中”学生就绝食抗议。当时杨董事及郑校长在会上都保证不会叫警察驱散学生,不会阻止粮食运入学校,获得学生的热烈掌声,大会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激昂歌声中结束。

  会后“学生代表团”发表声明,强调学生缓役问题拖了一个月尚未得到圆满解决,学生颇感忧虑,所以要在华中集中等候消息,并决定再度呈函总督,要求确实保证学生登记后可以获得缓役,才去登记,否则“集中”将坚持到底。这时殖民地防务司发表文告,同意华校高二、高三学生,英校八号、九号学生登记后可以缓役。

  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因素,“学生代表团”必须处理好各种矛盾和误会。于是召集前来探访的家长举行会议,由负责同学林福坤和林金泉等细致耐心地解释学生没有任何暴力行为,是坚持和平“集中”来争取缓役,《紧急法令》没有任何理由对付和平的学生,并妥善地运用各种方法化解部分家长的压力,学生的合理要求获得了多数家长的支持。

  6月6日晚上李光前先生在怡和轩接见“学生代表团”主席团,商谈缓役问题,第二天到华中视察,召集几百名学生谈话,劝谕学生要相信总商会和董教联合会,希望学生改变要政府书面保证的想法。6月11日教育司退回“学生代表团”呈递给总督的函件,同时知照学生呈递函件必须通过学校校长或董事转达。

  由于星州日报、英文虎报、新报、南方晚报、马来前驱报等报导了5.13事件的经过和发表了一些社评和读者之声等,而被英殖民当局告上法庭,恰逢在学生大集中期间提审,并于6月9日判决,各有关报社有的被罚款、有的承担诉讼费结案。

最后胜利

  集中行动已过了十多天,仍然看不到有缓解的迹象,“学生代表团”于6月15日晚上在大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决定采取绝食48小时来促使当局解决。此外发动家长联函敦促总商会继续协助适龄学生完成缓役申请,总商会立即接受并召开特别会议,重申一如既往保证继续为学生申请缓役。

  学生绝食事态严重6月17日下午,李光前偕同全星七所华文中学(公教除外)校长及董事代表二十余人到华中对绝食同学表示慰问,同时双方代表团会谈约五个小时并取得谅解,董教诸先生保证鼎力协助申请缓役,“学生代表团”便在当晚召开学生大会,报告会谈经过,并通过决议由十时一刻起停止绝食行动。随后发表书面声明,指出当前华文教育危机重重,为了整个华校之前途,在此开学日期将届之际,要求各有关方面尽速解决学生缓役事宜。据媒体报导6月17日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德根先生与防务司商谈中学生缓役问题,获得防务司答应高中一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提出申请缓役者均予批准,其他年级学生如有机会攻读参加毕业会考者亦可批准缓役。同日华中董事长李光前先生及总商会与董教联代表向同学们宣布上述消息,吁请学生为了华文教育和华校的前途着想,解散回家,并宣布学校决定于6月28日开学,勉励大家专心向学。“学生代表团”慎重研究总商会和董教联代表的意见后,于6月21日召开学生大会,认为中华总商会和董教联已在口头上承诺和保证,协助适龄学生在登记后,申请缓役并促使当局批准,学生请求缓役的诉求已获得进展,于是一致通过6月24日解散回家。

  6月24日下午6时左右郑安仑和庄竹林两位校长在华中钟楼前,含笑欢送学生列队登上一辆辆的绿色巴士离开山岗,《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歌声,飘荡在被晚霞染红了的华岗。

  5.13学生请求免役的流血事件,触发了席卷全星华文中学的学潮,不谨震撼了当时新加坡的社会,而且受到世界的关注。可以说突破了殖民地当局实施《紧急法令》的白色恐怖,为随后兴起的学生运动和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清理出一条可行的、有利的道路。

2008年6月23日

【参考资料】
1。1954年5月14日星洲日报本埠新闻
2。“五、一三全星华文中学学生运动纪实” 高徒
3。“反殖反战的5.13学生流血事件” 没有署名
4。“在山岗集中的日子” 高良

(按)请上 https://goo.gl/photos/sueLTc9rt6vJK38A7 浏览图片。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0年3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19, 2010
2016年2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19,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