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教育论》 第九章 观点论

── 严元章 ──


第八章 本质论 〈 〈 〈

  现在要说明这一套教育理论的观点,以及观点的根据。

  工业性的教育观是刚性的教育观,生物性的教育观是软性的教育观,而农业性的教育观却是柔性的教育观。刚性的教育观与软性的教育观,或偏于外,或偏于内;各偏一面,而各走极端。柔性的教育观内外兼顾,构成完整不偏的教育循环。这便是由「内」做起点,发展到「外」;然后由「外」做中点,回归到「内」做终点——教育的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培养下去。

  所以、正确的教育观,主张「柔」,不主张「刚」;主张「柔」,不主张「软」。由此、刚性的「训练」不是教育,刚性的「灌输」也不是教育。学生领袖可以培养,思想可以启发,但是都不可以训练;智识可以启发,道德观念可以培养,但是都不可以灌输。又由此、软性的「生长」不是教育,软性的「生活」也不是教育。野草闲花都有生长,但不成为教育,野兽飞禽都有生活,也不成为教育。其实、柔性的培养,也只有柔性的「培养」,才是教育。

  千言万语可以归结到一个字,这一套教育论显然是要归结到一个「柔」字——「柔」便是这一套教育论的观点。「柔」的性质,不是柔软,不是柔弱,却是柔和。我们的「柔」是「柔和」,也只是「柔和」。所以、柔性的教育观,就是柔和的教育观,也只是柔和的教育观;绝不是柔软的教育观,更不是柔弱的教育观。

  柔和的道理,用古代语说,是柔道;用现代语说,是柔和主义。过去我乐于说「柔道」与「柔道教育」,因为嗜爱「道」这个旧观念历久常新,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味,所以舍不得不用。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柔道」已经成为一种武术的称谓,因而说起「柔道」「柔道教育」的时候,听来多少有点混杂的感觉。这可说是一件学术的憾事,而又无可奈何。

  至于这一套「教育论」,如果不求简洁,就可以题为「柔道教育论」,或者「柔和主义教育论」。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主体论到本质论,全托「柔和」的精神带动思想的开展,把教育的诸环节连贯起来。柔道教育论可有什么根据吗?首先、从远古中国的三大学派找到根据。

  一是儒家的宽柔思想: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二是道家的自然主义: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三是墨家的兼爱理论:
  「爱人若爱其身。」

  柔道教育论的根据,其次、是从远古中国第一位教育家的实践中找到。孔子,这位中国最优秀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基本上不是刚性的,也不是软性的,而是柔性的。孔子教育工作的总成就,是柔道教育的远古创造。扬雄读坏书,把孔子教颜渊,说成是「铸颜渊」。这在表面上好像是尊重孔子,实际上却是侮辱孔子。如果孔子真的「铸颜渊」,在他与颜渊整天个别谈话以后,怎么会把颜渊的受教表现,认为是「不违,如愚」,从而感到有点失望呢?此外、如果孔子真的「铸颜渊」,又怎么会因为颜渊「于吾言无所不悦」,而说出「回也,非助我者也」这句话呢?所以、孔子绝对没有「铸颜渊」,反而是和风细雨地培养颜渊长大成人,长大成君子。

  孔子不只是没有「铸颜」,也没有「铸」过其他学生;总之、孔子教人,绝不是「铸人」。那么、孔子怎样教人呢?这就最好听颜渊说,孔子怎样教他了。依照颜渊亲承教益的体会,总结起来,孔子教人是「诱人」,并且是「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从《论语》的其他记载,颜渊对孔子「循循善诱」的赞美,也说得是对柔道教育的赞美,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把扬雄的「铸人」说与颜渊的「诱人」说对照起来,便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扬雄所谓「铸颜」的确是凭空捏造,从而「铸人」这极端刚性的谬论必须绝对否定。

  至于孔子教人,在实践上灵活表现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适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实在是柔道教育的最佳风范。这里仅仅介绍孔子辅导学生的一个实例,已经足以证明中国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柔道教育最先进的教师。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此外、孔子对于他教人的方法,也曾经有过简要的自述:

  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后人的领会着重在「启」在「发」,并且接合为「启发」;由此、说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启发法」,当然是说得对。然而、在理解上这里要强调,是先「愤悱」后「启发」;绝不是只管「启发」,不管「愤悱」不「愤悱」。那样的「断章取义」,就会把「启发法」误以为是由教师极积主动,而学生消极被动的「教授法」。

  这样便丧失了「启发」所赖而立的精神:求学的精神,向学的精神,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所以、「启发」必须以「愤悱」为基础,如同「辅导」必须以「自治」与「自学」为基础。那是对于「启发」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不失原意的认识。由此可以说,「启发」十分近似「自治辅导」与「自学辅导」。

  「启发」「善诱」与薰陶、陶冶、陶铸、以及训练、灌输、甚至铸人、练兵、填鸭、牵牛、之类的刚性教育观念,显然是相反的。自以为是或者误而附庸风雅,去玩弄这些刚性观念的人,对于孔子正确的教育思维,有意无意中流露出否定的态度,那算得是太粗心大意了。

  反过来、「培养」与「辅导」,跟「启发」与「善诱」,在文字上虽然完全不同,但是在思想上却可说是完全相同——都是属于柔性的、柔和的、柔道的教育思想。所以、这一套以「柔」为观点的教育论,可说是体会到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教育家,在他的长期教育工作中,遗留给后人的宝贵事迹,而概括得来的教育思想的总结。

〉 〉 〉 第一章 主体论

(按):严元章是新马地区著名教育家,1960-64年担任南洋大学文学院院长。1984年在香港写成《教育论》,留下四十年长教育岁月的实践理论。《教育论》分九章,这里根据《木马屠城》网页(http://www.bpguide.org/) 编录。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9年09月03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3, 2009
2011年06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