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洋大学校徽的结构

── 信息录 ──


“南洋大学的校徽是一座星和黄、蓝、红三道光圈所组成的图案”。校徽原创者潘受曾经记述:“黄星象征南大,黄蓝红三光环依次象征华巫印三大民族。图案之形态,则兼寓多元民族和谐相处,及多元文化融洽交流之意”〖注1〗。虽然《校徽释义》没有说明清楚,三道光圈在图案上都有固定的位置:黄圈在上,蓝圈在右,红圈在左。

优美的校徽,结构上有平衡、集中、端庄和稳实的特征,三道光圈构成总体联接的图案。由于没有文件说明三道光圈交接的要求,各自“发挥”以后,“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图案。

纵观所有图案,蓝圈和红圈的不同叠合交扣方式,形成了四类图案:

nansqxh.gif nansqxhx.gif

前后式
1956年3月15日南洋大学举行开学式,陈六使主持升旗礼。南大校旗上的校徽,蓝圈与红圈交扣,蓝圈上方在红圈之前,下方在红圈之后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前’、下圈在‘后’的结构为“前后式”)。1958年3月30日南洋大学举行落成典礼,采用的也是“前后式”结构的校徽。

“前后式”校徽,黄圈从左上方,反时针方向,朝右下穿入红、蓝圈内(左上图)。如果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就形成右上的图案。右上图三圈交接处,(即黄圈的下方,蓝、红两圈的上方),蓝圈在前,红圈在后。黄圈右方在蓝圈之前,左方在红圈之后。黄圈处在前(蓝)圈之前,后(红)圈之后,有着偏向右方的倾势。左上的图案,黄圈右方在前(蓝)圈之后,左方在后(红)圈之前,形成偏向左方的倾势“前后式”的结构,大都采用左上图的方案。

nanshxh.gif 后后式
南洋大学第1-12届〖注2〗毕业文凭上的校徽,蓝、红圈交叠而不相扣,蓝环上、下方都在红圈之后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后’、下圈也在‘后’的结构为“后后式”)。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形成交扣的图案。

nansqxq.gif 前前式
《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注3〗 里的校徽,蓝、红圈交叠而不相扣,蓝环上、下方都在红圈之前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前’、下圈也在‘前’的结构为“前前式”)。黄圈从左上方,反时针方向,朝右下穿入红、蓝圈内,形成交扣的图案。

nanshxq.gif 后前式
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当时采用的校徽, 蓝圈与红圈交扣,蓝圈上方在红圈之后,下方在红圈之前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后’、下圈在‘前’的结构为“后前式”)。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形成稳实的图案。

以上是校方采用过的4类校徽图案结构,各类可能衍生变异结构。

nanshxhx.gif 后后式变异
左图是曾经刊载在《南大商学院第五届毕业班特刊》封面的“后后式”变异结构。图案设计者,应用拓扑学的知识,设置黄圈既在后(蓝)圈之后,也在前(红)圈之前。由于黄圈包揽前后两面,三圈虽然各自不相扣接,总体却有交缠联接的感觉,达到了统一平衡的境界。应用同样设计,也可制出类似的“前前式”变异图案。

此外,也出现过一些总体不平衡,甚至三环各自松脱的图案。南洋大学关闭后,粗制滥造的图案,更是不足可取。

〖注1〗:潘受,《海外庐诗卷七·纪南洋大学落成典礼次昌黎韵》,1958年。
〖注2〗:希望读者能协助提供第13-21各届毕业文凭上校徽图案的资料。
〖注3〗:《南洋大学校徽释义》,收录在《南洋大学创校史》里,没有刊出校徽图案。(1956年,219页)
《纪念南洋大学创校25周年特刊》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没有校徽图案。(1982年8月25日,7页)
《南洋大学史料汇编》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校徽采用“前前式”结构图案。(1990年11月,4页)
《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1992)特刊》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义》,校徽也是“前前式”的结构。(1993年4月15日,1页)
《呵 这五十年》里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删去校徽六义,改用“后前式”的结构图案。(2005年5月,11页)

(按):谢谢校友提供的信息,将会再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补充缺漏之处。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6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8, 2006
2019年6月2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2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