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李光耀与陈共存来往的信件


据《南方网》田炳信2005年5月1日人物采访,《陈共存:去掉政治色彩的陈嘉庚》(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tbxst/shentan/200511210563.htm),陈共存(陈嘉庚的侄子,原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南大理事会理事) 说:

“我做商会会长9年,我就有一点不同,因为我有自己的立场,对的话我支持,不对的话我反对。李光耀当时要关南洋大学,有四个人是南大的董事,我是其中之一。他找我们四个人谈话,让我们写信支持。然后我就想想要不要讲真话,后来提起勇气,写了一封信,提了一些理由。新加坡刚刚独立的时候,我们不走同一条路线,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学校制度不好,自动升班,结果到了小学毕业,英文英文不懂,华文华文不懂。所以我就反对啊,反对的理由是,南洋大学在全南洋是对教育做出贡献最大的学府,你关掉了他,谁来管教育?”

以下是陈共存提起的函件:


陈共存致李光耀函

李光耀总理钧鉴:

  3月7日惠函及阁下致黄祖耀先生函件副本敬悉。

  请原谅我不能在短期间内修复。因为南大的问题关系我国教育前途至为重大,必须详细思考及冷静分析,才能全面的表达意见。现在呈上个人见解以供总理先生参考。

  一、 南大的前途问题

  在总理先生信中的第二段提出,必须先考虑下列两点,然后才能对南大前途作出一个健全的结论,这两点是:

  1、 国家的经济需要;

  2、 在学生们倾向于追求能够提供高度经济报酬资格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必须着重的是专门学科。

  相信总理先生所说的第一点是包括了培养优良的国民素质和肯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社会服务的精神。因为这些优良素质和精神,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要怎样使我国的下一代也具有建国初期的精神和良好素质,正是我国当前的急务。相信总理先生所关心的就是这一点,而南大正好能够在这一点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第二点,纯粹是学生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的表现。这种趋势对我国的将来是具有危险性的。

  二、 统计数字和合并问题

  总理先生信中所列的统计数字,充分表现家长们向现实低头,纷纷把子女送进英校就读的情况。因此,表面上看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最简单而且最易行的方法就是把南大和新大合并。但是,如果我们全面的分析,而且从国家和人民将来的利 益观点来看,我认为两校合并不是上策。

  三、 新大和南大相互发展的方法

  在几次的南大理事会议中,我们都先后讨论并曾向总理先生建议让南大采行美国学制,或者让南大和新大分办不同学系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我国工商业已经达到高度发展的境界,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必然相应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 充分利用现有两间大学的所有设备来配合实际的需要。为了确保我国高等学府能够作较为均衡和健全的发展,因此,两间大学在许多方面都有必要作适度的调整。这里举出其中两个最主要的调整:

  1、 新大、南大必须分别开办不同的学系,例如中华语文、历史、大众传播、工商管理、会计、数学以及电脑科学等学系可以继续由南大开办,而新大则可以集中开办医学、法律、工程等其他学系。我相信通过这个方法,优秀学生就能平均的分配在新大南大两间学府中,而我国也就能够拥有两间相辅相成的大学。

  而且,两间大学的各个学系都可以努力分别向拥有世界最高学术水准的国家学习。例如英国的法律,德国的科学,美国的电脑以及工商管理等等。这样一来,就能吸收全世界学术的精华,使两间大学共同成为世界一流的学府。

  2、 南大新大也可以分别设立东西方语文和文化研究院,例如在新大加强西方包括法、德等国家语文和文化的研究,而在南大则加强东方包括中、马、印、日等国家语文和文化的研究。这样一来,不但两间大学所开办的学系各有千秋,有应东、西方文化的需求,又科目不相重复,而且,师资方面就能得到最充分利用,也帮助解决大专师资短缺的问题。

  教育是千秋大业,教育目标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达到,因此,我认为,确定了让新大南大作适度调整的目标之后,相信十年的时间就能使两间大学并驾齐驱,为国家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四、 新大南大相互发展的好处

  必须强调的是,两间大学开办不同的学系,不但不意味着两间大学学术上失去竞争,反而是他们的竞争对象扩大到国际上,也就是:两间大学今后将需要和有名望的国际大学竞争。因此,两间大学的教授、讲师和学生们都会认为这种能提高国家声誉的竞争是更有意义而且更富有挑战性。

  目前,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本区域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业中心,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些都是我国领导层坚定不移的决心,不畏劳苦的干劲和全民通力合作的结果。在高等教育方面,如果领导层和教育界人士也能够以同样的决心和干劲 来下一番苦功,我深信,新加坡肯定能成为本区域的高等教育中心。

  因此,从教育观点来看,上述“两间大学分办不同学系”的方法,正能符合总理先生所提出的“一间大学,两个校园”方法的理想,这两个方法在基本上是相同的。

  从社会观点来看,保留两间大学,也可以避免因为关闭了一间大学而产生的各方面的问题。

  从历史观点来看,莱佛士铜像、陈笃生医院、高等法庭等的保存,确实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莱佛士具有独到的眼光,开辟了新加坡,我们饮水思源,保存他的铜像以作纪念。

  虽然陈笃生只首捐数千元创办医院,但是,为了纪念他对社会福利的热忱,因此,就让医院的原名长久保留。

  高等法庭的巍峨建筑等,可以作为英国法律精神的象征。

  至于南大,她是我国公众人士对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更大表现,也是全民献身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标志。

  保存这些历史文物,是鼓励国民继续保有这种优秀传统的最好方法,也是教育我们下一代以及培养国民最佳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新大、南大相辅并存,共同努力,争取达到我国成为高等教育中心的目标,才是最好的方法,尚请总理先生明鉴。

   陈共存谨启
   1980年3月29日

(录自《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2002年5月,564页)


李光耀给陈共存的覆函

共存:

  你3月27日的来信,我已收阅,谢谢。

  2·如果不彻底脱离过去的南洋大学,是没有可能挽救南大的。南大的学位就像贬了值的货币。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滥发学位给那些本来就不应该收入南大的学生,结果颁发给许多优秀学生的良好学位的价值,也受到怀疑。好多优良的南大毕业生,到新大再攻读各种学位,以证明他们的学术水平。举一个例来说,已故林源河就是在南洋大学获得中国文学第一等荣誉学位后,再到新大攻读中国文学硕士学位。

  3·你担心我们的社会会丧失文化根基,并已西方化,我跟你有同感。为了避免这点,我们需要在小学和中学初级小孩还年轻和易受感染的时候,强调道德教育的教导,学生到了进大学时,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态度都已经形成。实际上,南大已经是教授英文,不是中文。儒家的人生基本哲理如果没有在家庭和小学加以灌输,南洋大学在灌输这些文化价值方面,也是无能为力的。

  4·从你的信中看来,你好像以为只有南洋大学教导中国文化,新加坡大学并没有。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可能是这样。1970年代后期,在新大和联合校园攻读中国语言和文学的学生,要比在南大的多。我附上一个表格,说明在新大和联合校园学生人数逐渐增加的情形。1974年,第一年的学生人数是十六名,1977年增加到四十三名,1978年(联合校园的第一年)的学生人数是一百一十九名,1979年增加到一百七十五名。目前,新大和联合校园攻读中文系的学生比南大多。

  5·我附上我给黄祖耀的回信。它谈到你在信中所提出的主要各点。在三项选择中,我将接受你所选择的任何一项。我没法做到的是强迫学生进入南大。我相信如果我们不彻底改组,我们是没有办法消除对南大学位已经产生了的偏见。

   光耀
   1980年4月1日

(录自《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2002年5月,567页)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9年06月29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29, 2009
2009年07月2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8,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