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黄丽松的南大情结 1969 ─ 1972

── 胡兴荣 ──


《改制风雨路 1966 ─ 1968》〈〈〈

  在黄丽松埋首掌校的3年又5个月里,他致力推动已改制的南大向前发展,增设研究院颁发硕博士学位、提升南大学术地位,因此成为备受敬重和南大校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他告别南大时,学生排起长长的人龙一一与他握手。

  1969年2月15日,代校长黄应荣退休。黄丽松在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代理校长任内,于4月14日受聘出任南洋大学校长,接掌这所创校14年来却11年没有实质性校长的大学;理事会同时另委任卢曜为副校长。

  早在十年前,黄丽松已跟南大结缘,他曾是继《白里斯葛报告书》后《魏雅聆报告书》七人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纵观黄而松在云南园的3年5个月,对南大建树良多,并且为增进南大的国际地位不遗余力。

  4月16日,新学年开始,各院系同时开设荣誉学位制。

  4月18日,黄丽松向报界宣布,自1970年起,南大将增设研究院,颁授硕、博士学位。

“一间完整体系之大学,必有研究院”

  4月30日,在南大第三届常年会员大会上,黄丽松正式提出设立研究院,以完备大学之体系,他指出:

  在南大之现况下,首先要充实现有之学系,现有之师资,暂不拟开设新学系,亦暂保持现有的学生人数。南大最迫切的需要和最易发展起来者就是设立研究院,逐步充实仪器图书设备给予教师更多研究机会,亦可教导比较高深之课程。大学体制中,研究院为大学长大成人之一个步骤。一间具有完整体系之 大学,必有研究院,否则,便成为第二等、第三等大学。

第十届毕业典礼──南大分水岭

  5月24日,南大举行第十届毕业典礼,黄丽松首次以校长身份致词,并且表达了他对南大的期望,他表示:

  本大学当前的发展计划是什么呢?我只能概括地说一说。对外方面,我们将致力于与世界有盛誉的大学以交换师生的方式建立特别关系。

  对内方面,我们将以今后几年巩固充实现有的学系,不大量增收新生,也不增设新学系。我们的方针是重质不重量。朝着这方面走的有关步骤是设立最近宣布的研究院,提供教学人员更多较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机会。筹设中的研究院将有几个研究所,初期拟设有亚洲研究所、数学研究所以及自然科学研究所。我们已经获李氏基金会慨允资助建立亚洲研究所以及刚由理事会主席提及 的亚洲文化馆。毕业生协会也将发起筹募研究院建筑基金的运动。

“南大是一间三轮车夫也有份的大学”

  黄丽松在演讲结束前,语重心长地说:

  对今天毕业的同学,我热烈地祝贺你们。你们的成就是以个人的才干、毅力及勤勉得来的。这是你们人生旅程特出的一段。你们今天踏进社会,希望也把南大的特质带去。这些特质就是理想、忠诚、坚忍、勤勉,也就是使南大能克服艰辛,至有今日的潜在力。我希望你们注意记取:因为你们是南大毕业生, 社会将会对你们和你们的工作较诸其他大学的毕业生更表关注。你们知道,南 大是一间不平凡的大学,是一间小贩、的士司机、三轮车夫也有份的大学,是 一间在苦难中长大的大学,它的一举一动常在民众的视听里。因此你们必须谨 慎行事,以免有损母校的盛誉。

  1969年的第十届毕业典礼,在南大史上有着极特殊的意义,自开办以来最后一届采四年学分制和首届采三年学位制的学生同时毕业,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标志着旧学制完全被新学制所更易。至此,《王赓武报告书》所倡导的改革,终于在南大获得了落实。

  这一年年底,由于获得李氏基金(The Lee Foundation)的支持,电脑中心与光前数学研究所于11月3日开幕,由教育部部长王邦文主持剪彩。电脑中心乃在光前数学研究计划下成立,设有电脑室、打卡室、图书馆、工作室及办公室;全部机器设备共五件,价值27万元,连同安装与布置费,合计28万元。

  同时,李氏基金捐建的亚洲研究及光前亚洲文化博物馆,亦开放给公众人士参观。

南大研究院开办

  1970年3月3日,南大研究院开办,下设亚洲、商学、数学及自然科学4个研究所,由燕京大学和剑桥大学出身的林春献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长;令人感动的是,他主动放弃薪酬,只领车马费。研究院的设立,象征着南大在学术道路上迈开了一大步。

  不但如此,在黄丽松的努力下,南大还成立了一个国际杰出学者小组,于期终考试期间前来新加坡,担任1970年至1973年的校外考试委员。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诺贝尔物理组得奖人杨振宁、化学的林奈特(J.W.Linnett)、数学的欧本海姆(A.Oppenheim)、历史的郑德坤、经济的洪煨莲,以及政府与公共管理方面的吴德耀教授,应该说对当时校内大部分的年轻教职员而言,这几位校外考委俨然成了他们的研究咨询顾问,并协助南大成就及维持一个较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当时,有部分人士质疑校外考委的用意,黄丽松毅然奋力抵挡外界的批评,坚持此一制度存在的必要。事实证明,此举乃造就了南大史上学术水平达致颠峰、师资阵容大为加强的黄金时期。

“南大的水准提高了,但特出的学生却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8月11日,总理李光耀应南大历史学会之邀,于建国堂发表题为“南大与我们的前途”的演讲。他指出:

  南大在早年,即从1965年起的最初几年,是有好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当年,南大的师资水准还有待提高,但这些出类拔草的学生毕业后,在美国、英 国、加拿大、澳洲和纽西兰(即新西兰──笔者按)各大学研究所中从事专门 研究,都有特出的表现。很矛盾的,现在南大的师资和教学水准已经提高了, 但特出的学生却没有以前那么多。

  一所大学的声誉,固然要靠教授的学问素养,但同时也得靠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术上的表现。

  南大的历史是排除万难的奋斗史。这历史给大家信心,深信南大的捐赠者、南大的教职员、南大的毕业生都一定能够实现必需的改善,使南大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机构,让新加坡的华校生和英校生,以及亚细安国家的学生都能够在南大的栽培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1971年1月,理事会主席黄祖耀与政府磋商后,委任了一个“南洋大学发展策划委员”,以校长黄丽松为主席,并由教育部代理常任秘书郑维廉、理事黄望青、副校长卢曜、研究院院长林春献四名委员组成。委员会研究的范围是:“参酌本国其他高等学府发展计划,对南洋大学今后十年之全盘计划发展,提供建议,俾加强现有课程,增设新学系,以应新加坡对高等学府之未来需求。”

首批研究生入学

  4月,甄选第一批研究生进入各研究所,共录取24名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包括:中国语言与语文课程3名、政府与行政学课程3名、数学课程5名,以及生物学课程5名等。此后,南大研究院不但开设硕、博士课程,也出版各类专书,推动研究计划。

  然而,由于南大的学制愈来愈偏重英文,各界人士咸认以此趋势,南大最终势将变质为一所英文大学。针对这项疑虑,南大当局特于4月24日发表声明,重申南大作为华文教育系统中最高学府的地位不变;理事会及教务会议表示,今后举行各项典礼所发出的请柬,应使用或并用华文。

会计系获专业认证

  7月31日,南洋大学第十二届毕业典礼上,时任教育部长的林金山致辞,指出:“最终用来衡量和评定一间大学的成就,还是根据这间大学所栽培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同时,他宣布新加坡会计师协会已同意让南大会计系与新大会计系的毕业生,享有同等地位。南大会计系的学位,于是受到了一个专业机构的认证。

“任何国家,如果大学毕业生全由一间大学产生,那是太坏的现象”

  但坊间传言并未止息,称终有一天南大将会与新大合并。黄丽松坚决否认,指出:“两间大学不会合并,因为这是不适当的。无论在任何国家,如果大学毕业生全部由一间大学产生出来,那是太坏的现象。”他还指出,南大应注意补充新大之所缺,同时尽量避免在学科上与新大重复,例如新大长于造就医生和律师,故南大便向其它方面发展。

  是年底,委员会完成《十年发展计划报告书》,理事会在原则上予以接受。报告书主要阐明南大应删增或重组的学科,并提出十年之内,学生人数将由目前的2500名增加到5000名。为使发展计划平稳进行,理事会邀请城市设计与大学策划专家,共同草拟云南园的发展蓝图。

  但不可否认由于创校之初的林语堂事件,加上其后的白里斯葛、魏雅聆和王赓武报告书,严重影响了南大的声誉;因此黄丽松在职期间,积极提升南大的学术地位,力促南大成为“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和“英联邦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Commonwealth Universities)的会员。自1970年底开始,南大担任了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会长一职;1971年11月11日,英联邦大学协会举行常年会员大会,南大膺选为该协会理事会理事,成为东南亚及太平洋区域英联邦大学之代表,其中包括:南洋大学、新加坡大学、马来亚大学、锡兰Colombo大学、锡兰Vidyodaya大学、锡兰Vidyalankara大学、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和南太平洋大学。

最难忘的访问

  1972年初,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英联邦元首的身份,首访独立后的新加坡,由于时间极为紧凑,行程中只能参观一所大学,女王选择了南大,场面盛极一时。女王在学生楼会见学生代表,晤谈进行了30分钟,这场被喻为“南大校史上最令人难忘的访问”才圆满结束。

  7月29日,南大举行第十三届毕业典礼,研究院第一届毕业生中,获博士学位者1名、理学硕士5名、商学硕士3名。教育部长李昭铭在毕业典礼上致辞,谓:“(南大)博士学位的颁发,不但是今年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意味着南大的发展,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说明了南大在学术疆场上,已经稳健地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8月31日,南大学生会宣告成立,停顿了八年的学生组织终得以恢复。

陈六使归隐道山

  从1963年辞卸理事会主席之职,经过历时约9年之后,陈六使在这一年的9月11日与世长辞。举殡之日,除灵框上覆盖校旗,参加执拂者多达6000余人。理事会决定在行政楼内立一铜像,以纪念陈六使对南洋大学的贡献。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黄丽松获邀出任母校香港大学首位华人校长,他实在无法拒绝这番美意,并念及自己在南大思之推行的各项事务基本上已获提前实施,于是在9月15日向南大当局呈辞,虽任期未满而离职。9月23日,薛寿生接任南大校长。

  在埋首掌校的岁月里,黄丽松致力推动已改制的南大向前发展,聘知名校外考委莅校指导、规划南大未来十年发展、增设研究院颁发硕博士学位,以及大力提升南大国际地位,因此成为备受学生敬重和南大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他告别南大时,学生排起长长的人龙一一与他握手。

“一所大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对国家社会有多少贡献”

  黄丽松在其回忆录中言:“一所大学的成功与否,不在乎校内有多少宏伟的建筑物、骄人的设备,而在乎教育出来的学生对国家社会有多少贡献。”

  观乎此,南大毕业生其后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实乃证明了新马华人创办这所大学的成功。


(按):录自胡兴荣著《记忆南洋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全面英化 1973 ─ 1977》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6月28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28, 2007
2007年6月2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28,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