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谢太宝与林连玉精神

── 陈 良 ──


以下是2011年12月21日《东方新闻网·东方名家》的评论文章:

不久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才刚出版《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畅谈他如何改变新加坡的语文生态,并高调痛鞭已逝世多年的陈六使,为关闭南洋大学作辩护。没想到不到两周,被他囚禁最黑最长的南大儿女获得光荣的林连玉精神奖。时间竟如此巧合,冥冥中似有天意,信哉!

林连玉精神奖的宗旨,是表彰为母语教育及正义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义士。谢太宝之得奖,唤起了久违了的南大精神,以及五六十代年华校生「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时代激情。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仅五天後(9月21日)新加坡便举行选举。值此关键时刻,从行动党分裂出来的左翼政党社会阵线(社阵),全面与行动党一决高下。当时创校不到十年的南洋大学竟也深陷其中,共有十位南大校友代表社阵出征参选(代表人民统一党有两人、人民党有一人、行动党有二人)。

南大生孤注一掷

这十位南大生分别是谢太宝、梁关飞、王发祥、林建生、林焕文、谢醒民、蓝炽理、黄慧心、傅孙力、张庆禄,总共占社阵候选人的30%,比例不可谓不高,举国瞩目。南大创校人陈六使先生最後也挺身而出,大声呼吁各界以拥护南大的精神来支持所有的南大生候选人。于是南大成了这场选战的焦点,凡是南大的社阵候选人所到之处,有如狂风扫叶,人潮争涌,朝野撼动。结果谢太宝成功当选,成为第一届的马来西亚国会议员。

从政治史来看,这次选举是新加坡左翼政治衰落的分水岭,也是行动党集权统治的第一步。从南大史与华教史来看,它的意义也同样重大--到底是什麽样的原由与机缘,促成了如此众多的南大生决心投入选战中?当时谢太宝在南大物理系里任助教,二十出头,年青有为,却毅然辞去教职,投入选战。这群南大生的参选,到底是为了什麽?

如果从南大备受打压的坎坷经历,以及陈六使冒险挺身为南大生站台来看,这或许是南大生悲愤无助而不得不的孤注一掷,至少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从这点看来,华教之投入政治,欲从体制内部来维护华教,并不始于80年代董总之「打入国阵,纠正国阵」及壮大民主行动党的制衡力量,更应该追溯到1963年那一场南大生的风云选战去。

无论是新岛或半岛,两场华教的投政都以失败为终。只是林晃昇等人的失败,却铺写出新的华教论述,也埋下日後大马两线制的伏笔。然而新岛的南大生出征,却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成了南大和新加坡华教的转捩点,为李光耀政权的接管南大垫下基础。

南大为这场选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选前李光耀暗中将陈六使列入黑名单的榜首,选举结果大胜,李光耀以漂亮的姿态向反共惧左的吉隆坡中央政府报功与示意。于是选後隔天(新马合并仅七天),李光耀便剥夺了陈六使的公民权,仅比林连玉的丧失公权案晚两年。选後五天(9月26日),中央遣派军警凌晨摸黑闯入南大,捉拿所谓的「共产党学生领袖」,追捕中许多同学受伤挂彩,结果全校学生大罢课,打出「扞卫南大」、「扞卫民族教育」等旗帜,以对抗政治权威的凌辱。

人民不会忘记是谁消灭南大

据此言之,谢太宝等华校生之加盟反对阵线,可看着是华文教育与国家体制的悲壮抗衡。而谢太宝成功打入体制内,却不受召安收编,必为当权者眼中的一根硭刺。仅三年後1966年,当局果然藉镇压「援越抗美」游行的机会,用内安法令逮捕了谢太宝。至此新国政权对华校精英的打压,才算暂告一段落。这一年,正是落实《王赓武报告书》以变质南大的第一年。

谢太宝被囚禁了,南洋大学也被关闭了,华校体系最终也连根拔起了。然而,有形外体可以被蹂躝,内心的灵魂却绝不屈服。政坛上叱吒风云、所向披靡的李光耀,绝对没想到会碰上一个谢太宝。一个宁可用失去32年自由的沉重代价,宁可用比母校寿命还悠长的囚禁岁月,就只为了要昭告清白于天下,要为母校扳回一城于後世。

今天,李光耀到了今天,年老的他应该承认了,他是永远无法了解华校生的世界的。

1961年3月,林连玉受南大学生会之邀,到南洋大学作题为「华文中学的改制问题」的演讲,讲堂挤满听众;同一年的8月,林连玉被剥夺公民权,南大学生会发文告声援,为林连玉筹款打官司。这一年,谢太宝正是南大学生会的副主席。

1980年3月,南洋大学被李光耀政权强迫关闭。谢太宝在狱中闻讯後,冷冷地回答内政部官员:「人民不会忘记,是谁消灭了南大。」同一年12月,教总为林连玉生先庆祝八十大寿,晚宴上林连玉致词时说,他要把我们圣人的一句格言当作礼物,送给後世的子子孙孙,希望接受这份礼物的人会很多很多。这句格言就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当时谢太宝尚在深狱中,释放遥遥无期,也不会听到这句话。然而,林连玉这份珍贵的礼物--谢太宝却收到了,谢太宝顶天立地做到了。真个是:

亘古男儿一太宝,威武不屈大丈夫。
忍辱守志三十载,为使天地正气存。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12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21, 2011
2011年12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