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英语成为实际母语

—— 太史董狐 ——


以下是“新加坡文献馆”刊载的《新加坡的同化运动 1959-1989》(2012版)的片断节录:

讲华语运动是一个盲目的运动。说盲目是因为这个运动的实际目标不知为何。虽然李光耀在历次演讲稿中一再解释这个运动的目标,可是他所说的往往和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讲华语运动原本应该是推高华语的运动,可是到头来,华语的地位却越来越低,所推高的不是华语,而是英语。英语变成年轻一代华人的实际母语。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应该就是他提倡讲华语运动的最终目的。

由于方言消失了,(华语方言为)母语也就跟着消失。华语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英语。所以英语变成年轻一代华人的实际母语。

讲华语运动的目的是以华语来代替方言,对华文教育的破坏作用非常大。

虽然这个运动是面向全体华人,而实际受影响的只是受华文教育的华人。

受华文教育华人虽然一般都会说方言,但是也都会说华语,要他们少说方言,多说华语并不是很难的事。最终华语也渐渐代替了方言。

至于受英文教育的华人,虽然也有不少会说方言,但是普遍不习惯说华语,或华语程度甚低,要他们也以华语代替方言,根本就做不到。只有年轻一代,在学校里上华文课,会说华语,才可能以华语来代替方言。这年轻一代人,因为在学校里上华文课而学会华语,根本不必借助华语运动来学说华语。

2004李光耀在讲华语运动的开幕词中说:

Twenty five years ago, the vast majority of our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spoke dialects at home and learned two languages in school, English and Mandarin, none of which they spoke at home. As a result they had problems studying Mandarin …

But without phasing out dialects, the learning of Mandarin would have failed …

My advice is: those parents who use Mandarin at home should continue to do so. Your children will pick up English without difficulty.

二十五年前,大多数华族学生在家里说方言,在学校学英文和华文。这两种语言他们在家庭都不说。这造成他们学不好华语。……

要不是方言消失了,学习华语就一定失败。……

我奉劝那些在家里说华语的家长,继续说华语。你们的孩子学英语不会有什么困难。

李光耀对语文教学十分外行,可是却以专家自居,而且惟我独尊。上述第一段话和第二段话的说法就自相矛盾。如果像他所说的,在家里说方言就学不好华语,那么,在家里说华语又如何可以“学英语不会有什么困难”?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八日,李光耀在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开幕时说(见《联合早报》):

规定学生听写默写的方式简直是疯狂的。

这样的说法纯粹出自他的偏见,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华文和英文的结构大不相同,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听写默写是华文教学常用的方法,而且十分有效。由于他的强力反对,这几十年来,华文老师都不敢用这样的教学法。这也是华文教学失败的一个原因。

就在他说了这番话后,他的女儿李玮玲写了一篇文章《道德品行与民心士气》,针对他的说法(见《联合早报》十一月三十日,原文为英文,刊于《海峡时报》):

  我正式入学后的最初9年里,是在南洋女校度过的,期间在小学读了5年(我曾跳级)、中学4年,学习中文时,我不觉得困难,也不抗拒听写和默写。

  听写的时候,老师先念词语,然后学生写,就我所知,学校至今还是这么做;至于默写,学生必须背记整篇文章或整首诗,然后写出来。……

  背记文学作品是一大乐趣,背书锻炼了我的脑力,往后的日子里,在背记许多医学实例时,我不觉得困难。在背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训练了脑力,同时也灌输了我许多价值观,一些已深植我心中,无法抛开了。

虽然他的说法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能接受,却强要别人听从。华文教学失败,无关于教学法,完全是按照计划通过政策造成的。

讲华语运动对华语的传播,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可是,因为年轻人不会说方言,这就造成他们学习华文的困难。尤其是在识字方面,十分困难。

由于每一个字都包含“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而其中的“字音”和“字义”都来自口语。一个会说方言的孩子,不必学“字音”和“字义”,只需学习“字形”就可以用字了。

虽然方言的语音和华语的语音不完全相同,有的还差别很大,但方言对学习华语还是大有帮助的。

在一九九七年之前,一般香港人都不怎么说国语,可是,在一九九七年之后,许多人都学会说国语了,仿佛是一夜之间的改变。因为会说粤语的人,学国语十分容易。虽然发音并不那么纯正,但交谈并无多大困难。方言和华语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共生并存的。

可是,一个不会说方言的孩子,学识字时,就得“字形、字音、字义”三样都学,几乎就跟外国孩子学中文一样。这就难多了。讲华语运动破坏了华文教育的基础。这是新加坡这三十年来,华文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2004李光耀在讲华语运动的开幕词中又说:

The Speak Mandarin campaign now is to encourage parents and students not to switch to speaking English to the children at home. We need many to be fluent in Mandarin to keep the language alive in society …

The trend is for English to be the home language …

I was confident my children would learn English because they speak it at home. So I sent my three children to Chinese kindergarten and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 spoke to them in Mandarin during their early years until their late teens when my Mandarin was not adequate for the matters I wanted to discuss with them. My wife always spoke to them in English and they always replied in English.

讲华语运动现在的方向是,鼓励家长跟孩子在家里不要说英语。我们需要许多人会说流利的华语才能让华语成为活生生的语言。……

可是现在的趋势是英语成为家庭语言了。……

我自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学好英文,因为他们在家里说英语。我让他们上华文幼稚园和小学中学。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我跟他们说华语。他们慢慢长大后,我想和他们讨论的许多课题,我的华语就不足了。我的妻子一直都和他们说英语,他们也一直都以华语回答。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他对他所规定的“母语”全无诚意。他的家庭语言并不是他所规定的“母语”。

他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习惯也没有多少认识。“鼓励”并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语言习惯,“奖励”倒是可以有一点作用,但是远远比不上“政策”。“鼓励”和“奖励”都不是强制的,而“政策”却有强制的力量。

年轻的妈妈和孩子是在相同的语言政策下生活的,语言的习惯也自然相同。学校的教学语言对孩子有很大的强制力量,影响到每一个孩子的语言习惯。

学校的教学语言,也很自然的成为工作场所的语言,并进而成为家庭的语言。弱势语言因为不是学校的教学语言,便势难避免被淘汰。这最终导致英语日渐成为华族家庭的实际母语。也正因此,讲华语运动是完全失败的盲目运动。

他自己的这番经验,也并没有让他对母语有多一些认识。母语是妈妈教的。他的妻子既然和孩子说英语,英语也就自然成为孩子的母语了。所以,他的孩子虽然进入华文学校,可是,除了在学校里上课用华语之外,习惯的日用语言一直都是英语。英语也就自然是他们的家庭语言。

华语运动开始后的二十年间,说方言的人渐渐减少了。说华语和说英语的人都相应增加了。从表四可见华族家庭语言的明显变化(见新加坡人口调查局1990年及2000年报告)。

家庭语言1980(%)1990(%)2000(%)
方言76.2 50.330.7
华语13.130.145.1
英语10.219.323.9
其他0.50.30.4
合计100100100

图表四 华族家庭常用语言1980-2000

从表中的统计数字明显可见,家中说方言的人是减少了,说华语和说英语的人都增加了。

第一代人说方言的人减少了,不是原本说方言的人改说华语或英语,而是由于自然淘汰,就是原本说方言的第一代人渐渐去世了。这是家中说方言的人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从1980年到1990年,这十年间,家中说华语和说英语的人数比例都相应增加。

第二代人,如果是从说方言转为说华语,那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会说华语;如果是从说方言转为说英语,那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会说英语。华语运动对这两类人没有实际的影响。

第三代人的学校语言习惯是一个关键。从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间,家中说华语的人数和说英语的人数所占比例都快速增加。这主要是受到学校的教育语言的影响。就家庭语言习惯的整体变化看来,华语增加的百分比较英语的大。

可是,在方言逐渐消失之后,青少年人的语言选择是决定华语运动成败的关键。由于学校中的教学语言是英语,回到家中也就很自然的说英语了。

从下表可以看出近二十年小学一年级学生家庭语言的变迁(见新加坡教育部《2010 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36页):

年 份1991200020052010
百分比28 425059

图表五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英语为家庭语言百分比

从1991年到2010年,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家庭用语,英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结果是华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5年,英语占50%,方言已快绝迹,约占1%左右,华语已低于英语。到2010年,英语已近60%。

这个趋势已无法扭转。英语成为家庭用语,也就是实际的母语的局面业已形成。

讲华语运动对推广华语的实际作用不大,却间接推广了英语,让英语成为华族家庭的实际母语。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11月25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25, 2012
2012年11月2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25,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