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所为何事?

新加坡文献馆


以下是2017年6月3日《新加坡文献馆》的评论文章:

2016年10月21日,许通美针对日益恶化的新中关系,撰文《中国对新加坡的四项误解》指出: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意思是,双方关系恶化是因为中国误解新加坡是华人国家;也就是说,新加坡没有错,犯错的是中国。

如果许通美的观点正确无误,那么,2015年6月7日,王赓武发表的《中国的崛起与新加坡华人困境》,肯定是一道伪命题,因为不是华人国家的新加坡,何来会有新加坡华人?没有华人的新加坡,又何来会有华人困境之政治现实?看来,王赓武又是在胡说八道。

因此,基于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也完全没有新加坡华人困境的社会现实,那么,官方为何要大肆张扬的耗资1亿元打造一个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其实,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是新加坡政治现实里头的,一个意图迷惑全球华人社会的假象。

一,李光耀对华人社会的核心政策思维,是造就华人去华人意识的社会现实。李光耀的政治手段是在教育源头上,连根拔起新加坡华人在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上的族群意识。历史上,李光耀先是绝对管控华人报业传媒,在确保没有华社反对声音的情况下,彻底消灭百年老号的传统华人教育体系,关闭华人最高学府的南洋大学,兼且禁止华人方言的使用。

二,李光耀将之美其名为华英双语的教育政策,是一个温水煮熟青蛙伎俩,让华人语言文化在感觉良好之无自我意识环境下,慢慢退化,悄悄死亡。终于,成就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之文化浮萍现象。

三,政治上,李光耀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政治。但是,文化上,李光耀不仅仅摧毁占人口多数的华人语言文化应有的社会地位,并且保证华人无法靠华文生存。在此,如果政府确实相信华人文化不符多元种族社会精神,那么,政府是很有必要解散华社自助理事会,华人宗乡会馆等等的以民族为单位的社会文化组织。依据种族平等思维,新加坡应该打造一个多元的新加坡文化中心,而不是一个单元的华族文化中心。

在华人去华人意识的大政治环境下,必然的,官方建设一个如此叛经离道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为的不是要提倡中华文化的学习与认识,更不是要促进华人在中华民族意识上的文化认同。明显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仅仅是新加坡政府要展示华人文化的一个民族图腾;其追求的象征性意义,要远远超越其实用功能上的文化意义。

本质上,建设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建设反共纪念碑的政治目的,不相上下,其间更有一脉相承的政治意识。反共纪念碑是把李光耀虚构的共产党威胁论实体化。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也是要把被李光耀消灭而不复存在的华人文化具象化。两者共同之点是要把只存在于虚拟中的意象,通过实体具象而展现出来;造假当真。再有,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也是在对李光耀双语教育基金塑造出来的,李光耀关心与维护华文教育的假象,做更进一步的强化。

这一个质疑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判断,并非无中生有,更不是别有用心,而是其来有自,既有现实上的,亦有历史上的确凿证据。

首先,2012年春节,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宣布设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中心耗资1亿元,政府资助90%,近3000万元则来自私人企业、个人和宗乡团体等等。2014年9月29日,文化中心举行奠基仪式。2017年5月19日,李显龙主持开幕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宗旨是继承传统,立足本土,凝聚族群。然而,遗憾得很,这宗旨不具社会现实基础。文以载道;消灭了传统华文教育,华人文化不复存在,那又何来继承传统?立足没有华人意识的本土,徒然造就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文化现象。凝聚华人族群,更是破坏了建国宗旨之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新加坡社会。诚然,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虚有其表,和华人民族文化没有实质性的关系,纯粹是一个政治符号。

再从文化层面来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是一个十分多余之,重床叠架的功能组织。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已经在维护与传承新加坡各个具有地缘与血缘关系之华人社群的地方文化传统与独特习俗。本质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主要差异是在于,前者是为了满足政治目的而构建的组织,缺乏历史传承的生命力,后者则是体现新加坡近200年华人历史的存在和传承。

无需多疑,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确不是为了华人文化而存在,而是面对外来政治压力的必然和必需的政策回应。2009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确定建立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2010年11月习近平和吴作栋共同为中国文化中心奠基。2015年11月7日,习吴再次联手为中心的落成揭幕。中心组织文化活动、教学培训、讲座、信息服务等,为新加坡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明的窗口。可见,建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是针对性回应中国政府建立的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诚然,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民族文化挑战,新加坡政府是不会,更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崭新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其次,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是另一起早年之政治事件的历史重演。1877年中国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海外领事,意欲参与到海外华侨的政治与经济活动。英殖民政府为了避免自身对华人社会原有的政治影响力受到冲击,而设立了华民护卫司署,一个管理华人社区事务的殖民部门,以便全面管制华人社会的活动。为了名正言顺的治理华人社会,英国人以保护妇孺和弱势群体免受私会党逼害为借口,进行对华人社会活动的干预。明显的,这是中国清政府和英国殖民政府,在争夺对在地华人社会的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动员能力。无巧不成书。当下的华族文化中心,是不是也同样的反射了中国和新加坡在争取对区域华人社会的话语权?

此外,李光耀要建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考量,应该也会有国库财政收入上的诱因。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所在,是原本新加坡大会堂的停车场。这一片土地的产权必然已经是由政府掌控的机构所拥有。因此,如果耗资1亿元的建筑成本包括购买土地开支,那么,新加坡国库就理所当然的再次收入来自同一地皮的卖地盈余。另外,如果说,华社筹集的3000万元足以支付建筑开支,则政府不仅仅可以不费分文的坐享其成,还可以让国库再次进账出售土地的收入;好一个名利兼收。或许,这也是建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之另一个层面的考量。

无论如何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广华人文化,而是为了保障人民行动党的政治利益:绝对掌控对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的话语权。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7年6月3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3, 2017
2017年6月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