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林语堂为金钱来去南洋大学 四

新加坡文献馆


相关网页:林语堂为金钱来去南洋大学 三
     林语堂为金钱来去南洋大学 二
     林语堂为金钱来去南洋大学 一

以下是2019年9月14日《新加坡文献馆》的评论:

以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形容林语堂来去南洋大学是很不恰当的。事实正好是全然相反。林语堂来去南洋大学是乘兴而来高兴而归。理解林语堂是以何种状况与心情到南大就自然明白个中缘由,更解释了何以林语堂是高兴而归的个中究竟。

林语堂等人在南大干了四个多月的公务就拿走了半个南大建筑群的等值金钱,如此短暂时间之内就有如此巨额所得,岂能不是眉飞色舞的高兴而归?林语堂肯定是一路笑到美国银行。

之所以说林语堂乘兴而来南大指的是,林语堂是以久旱逢甘雨的愉快心情踏上前往南洋大学的旅程。事实确实如此,与林语堂同行的有夫人,二女儿和女婿,三女儿及两位外孙。旅程历时42天,途经英国,意大利,罗马,埃及开罗。按聘书林语堂享受的是头等舱待遇。除了公费旅游的好处之外,林语堂及二女儿和女婿都是在离开美国的一刻就开始领取南大薪金。如此优越的待遇岂能不令人兴奋不已?林语堂乘兴而来南大是历史事实。

从坊间有关林语堂生平资料知道,此前,林语堂正处于人生仕途上极度艰难的时刻。在美国的林语堂几乎经济破产,事业屡遭挫折,近乎走投无路情况下,得悉南洋大学招聘的信息。林语堂故伎重施利用走后门的不光彩伎俩在南大找到了发财的大好机会。满载而归证实了南大确实是落实与满足了林语堂一个梦寐以求的发大财机会。

回顾这一段历史,明确说明了南洋大学确实是善待林语堂,是南大为处境艰难的林语堂提供了一个人生旅游逆境的转捩点。事实是,林语堂既享有巨额的金钱所得,也得到南大校长的荣誉。这一段历史恩怨清清楚楚,林语堂是事件的受益者,南大是事件的受害者。事实证明,南洋大学的历史名誉无暇可击。

林语堂在南洋大学的言行有清晰明确的文字记述,所以只要能够公正,务实与客观的对待这些相关史料,林语堂事件绝对不难理解,也不具争议空间,更没有南大历史妖魔化林语堂的必要性。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林语堂没有犯错,南大历史又如何达到妖魔化林语堂的结果?林语堂自取其辱,难辞其咎。

林语堂在南洋大学的公务时间仅仅是四个月又两星期,除了提出一份不现实的财政预算案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工作表现。如此微不足道的业绩,岂能值得历史评价林语堂对南大历史的意义?倡议南大历史反思林语堂事件,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学术议题,不仅缺乏学术价值,也是对缺希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新加坡华人政治历史里,需要被历史平反的是南洋大学历史不是林语堂在南大的历史。

林语堂事件的核心是金钱,推倒重建南大建筑物与开支庞大的不可行财政预算案都离不开钱的现实。也就是说,任何论述林语堂事件都离不开金钱的关键词,舍弃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之任何其他的论点都是空谈。在完善南洋大学历史之前的任何空谈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实,只要先行了解林语堂在中国与美国的生活历史,之后,在本性难移原则下,自然而然就会了解林语堂事件的根本。换言之,林语堂在南洋大学的历史只是林语堂早年生活经历的历史重演。

《林语堂巨额索赔南洋大学》整理了林语堂在中国与美国的生活经历。这些都是第三方的记述与观点,完全没有南大情结,所以都是不具争议性之客观的文字记录。这些早年的事迹凸显了林语堂的文化商人本色。明白了林语堂的文化商人本色,林语堂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不难理解,尤其是林语堂为金钱到南洋大学的历史事实。

林语堂的文化商人本色,既展示林语堂的私利为先心态,也否定林语堂办学的诚意。从林语堂的资历来看,林语堂的工作成就主要还是著述,虽然有教职经验不过其任职时间往往都是相对短暂,所以林语堂单凭这些教书经验是否就具备办好一所大学的才干与能力?值得深究。

从林语堂匆匆忙忙离开南大的历史来看,可以说明至少三件事,缺乏办学的诚意,缺乏办好大学的信心与能力,办学是手段牟利是目的的个人盘算。

《南洋大学历史上的林语堂》有一段文字:‘另外一位作者王兆胜对林语堂在南大的日子倒是有点“了解的同情”(陈寅恪语)叙述,行文间多了几许虔诚敬意,推测说了“如果不是有生之年创办一所林语堂式的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林语堂是绝不会在60多岁的高龄,放弃自己的写作,从美国远走新加坡出任一个普通大学的校长的。”’

按这一个几许虔诚敬意的说法,林语堂是为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远走新加坡出任一个普通大学的校长。这一个说法除了赞扬与美化林语堂的伟大之外,更否定了林语堂是为金钱而到南洋大学的历史事实。

看来,这位了解与同情林语堂的王兆胜对林语堂的生平所知不多,或者是选择性的刻意避而不谈历史真相,所以才会有如此不符历史事实的观点。

据史料,林语堂为了发明中文打字机而耗尽毕生积蓄,在面对经济几乎破产的困境而向赛珍珠借贷。一段相[关]的文字如是说:为此,林语堂耗尽了十万美元的积蓄,以至到了举债度日的窘境。林语堂迫于无奈,伸手向赛珍珠夫妇借钱。写作方面,林语堂也面对创作与出版的瓶颈困扰。此外,林语堂为了生计是以家庭作坊方式办杂志。

这应该就是为何60多岁的高龄林语堂,有必要全盘放弃在美国的生活,无奈远走新加坡的历史真相。

这些历史指出了相对于林语堂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南洋大学招聘对林语堂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处翻身的大好机会。

直白的说,林语堂是为了生计与金钱利益而不得不到南洋大学,办好一间大学从来就不是林语堂的目的,更遑论林语堂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09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14, 2019
2019年09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September 1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