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海凡分享雨林行军经历
——雪隆区学生记者队组团专访

星洲日报


以下是读者推荐2019-12-18《星洲日报》学生记者队的访谈录:

海凡曾是马共领导的前武装部队成员,走出山林后拿起笔,把行军的经历写进他的创作里。他在雨林生活13年,现年已66岁。雪隆区学生记者队组团专访,了解他写作的点滴,以及渐渐为人淡忘的历史。

主文

海凡小时候住在新加坡一个乡村,那时乡村是被叫做山顶的,父母都曾经割树胶。“他们没受过教育,因此家里是没有书的,平时看的书都是从朋友那儿借来。”那时他接触的书籍多数是漫画,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升上中学后,海凡开始着迷于武侠小说。“我的红包钱都拿来买武侠小说看。”

念中学时,海凡开始觉得以前读的书籍已经不适合他了,那时他比较热心读的是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后的作品。“其实我也不懂得选择,看到课文介绍这个作者,我就会去图书馆找他的书,然后大量地借来阅读。”海凡说道。

海凡小四开始就养成阅读的习惯,从漫画到武侠小说,再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作品,几十年没有间断过。过后他因为上山加入马共武装部队,资源比较匮乏,所以都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海凡父亲曾在马来西亚森林里做粗工砍树桐,或许是森林里的生活、气候和饮食条件恶劣的关系,父亲过于劳累,人到中年后身体就垮了。回到新加坡后身体情况较好时,做一点杂工。

沉迷武侠小说留班一年

中学时期的海凡,因沉迷于武侠小说而荒废了学业,导致留班一年。海凡回忆拿成绩册那天,原以为父亲会打他一顿。“我要怎样交代?我父亲是很暴力的,是会打的,所以我很怕。”但是那天父亲没有打海凡,反而坐在家里的门槛上哭。这让海凡感到非常意外,也深深震撼了他。

海凡说,自己是老大,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妹,他当时十三、十四岁。他跟父母说他不读书了,他要出去做工。1965年新加坡独立过后就开始各种发展建设,有很多工作机会,当然都是粗工。但母亲阻止了海凡。母亲选择出来工作,由于教育程度不高,只能做一些粗重的建筑工作,比如在工地上挑沙灰。

海凡认为母亲当时没有讲出来的话是,如果他那时候出去做工,他的一生就跟他们一样,只能做粗工。海凡觉得这是他人生中一个挺大的教训,也使他认识到虽然可以看武侠小说,但不可以沉迷。他逗趣地说道,“无法抗拒武侠的诱惑啦,到后来还是有再看,但比较自律了。”

逃过围捕参加入武装部队

海凡年纪小小就感受过贫穷,加上父母亲的背景,使他体会贫穷是一种很真实的生活压力。“所以我会想:到底生活应该怎样子,才是更合理的?”

1966年海凡升中学时,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升上高中的海凡功课比较好了,开始参与活动,如华乐、表演、读书会等。这些文艺团体和当时表演的内容,比较有中国革命色彩,这在当时是一种潮流。团体内有地下组织成员,海凡并没有参与,但因为他在活动上活跃,结果就出事了。

一天晚上,政府对地下组织展开逮捕行动,由于他当时不住在家里,逃过围捕。过后在朋友的协助下,他搭火车逃到了吉隆坡,辗转参加了武装部队。

海凡透露,在刚上山时前三个月是新战士学习班,生活和校园生活有所相似,每天学习、上课和军事训练。那时所有的活动都已经被安排好了,所以还能适应。再加上刚开始他们还是吃白米饭,直到学习班结业后才慢慢转换成木薯饭,所以和平常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差。正式加入部队后的日子也不会特别难熬,因为一切工作是领导分配下来的,他只需要依据指令行事。

翻山越岭补助战友

海凡表示,当一个人把他的时间和生命交付予一个他愿意和向往的事情时,他不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很沉重,甚至也不怕死。因为他认为自己正在为他热爱的事业奉献。

他说,在部队中会被分配各种任务,其中海凡记忆最深的是山路交通任务。当时在霹雳州与彭亨州有突击队,必须从边区靠近国境的地方传送物资。物资的重量与自身的重量成正比,甚至比自身的重量更重,但依旧必须翻山越岭,将物资传送至突击队手中。

海凡表示,这是对体能极大的考验,少则一个月,最长曾试过超过两个月。身上的物资除了为支援突击队以外,剩余的并不足以供应自身的温饱,处于半饥饿的行军状态。在森林中也只能让自己适应这种状态。

海凡也说,在森林里行军,身上能够背的只有大约一个月的粮食,如果超过了则必须想方设法在森林中获取粮食。森林中的野薯、野菜都有毒,会造成肚子种种的不适应,但秉持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信念,还是和同伴一起坚持了下去,因为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辛苦而已。

海凡在中学的时期有写日记的习惯,上山前把所有的日记都烧掉了。他在加入马共武装部队后,也暂停了写日记的习惯。1989年和平协议签订后,部队从深山里面走出来。他感觉这是他人生中一个很大的转折,一个以后不会再重现的年代。他当时马上就想到要记日记,他要把在雨林的各种心路历程,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海凡个人简介

1953年生于新加坡,马共领导的前武装部队(注)第十二支队成员,1976年上队,1989年在合艾协议下走出山林,恢复平民身分,回到新加坡生活,在塑胶注模工厂当过管工。曾以海凡为笔名出版文集《雨林告诉你》、小说集《可口的饥饿》和散文集《喧腾的雨林》。

(注):马共领导的前武装部队成员与前马共成员有别,在合艾协议下,只是让马共领导的前武装部队成员走出山林,恢复平民身分,并不谈及马共成员的问题。因为有些武装部队成员入党为马共成员,有些则并不是马共成员。

学记感想

海凡之前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在下山后能够把他在山上的经历书写下来,也为这些记录而出了书。海凡的采访带给我们很不一样的体会,毕竟现在生活的马来西亚,没有天灾亦没有战争。

我们无法深刻体会战争的可怕,但透过海凡侃侃而谈他的经历,如何在丛林间闪躲战机扫射、背着比自己还重的军粮为了补助突击队战友、如何被围剿追杀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是真实发生过的,对我们而言只是历史的一页,对他而言却不仅仅是历史。

学记负责人感言

写历史相关的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无论好坏都需要被记录。学记写这篇稿时,听录音把海凡每一字每一句都先写出来,以防引述错误,也比较容易整理。学记是中学生,这段历史对于他们来说很遥远。海凡把他的故事描述得很仔细,让学记容易想像当时的情景。

(刊载于18-12-2019《星洲日报/大都会》)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12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21, 2019
2019年12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