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文字里重过山林生活

许蓓琦


以下是读者推荐2020年11月1日刊载于《星洲日报》的文章:

  我曾出席海凡在马大的讲座,听他有声有色的描述雨林生活,顿时被深深吸引。随后买了他的散文集《喧腾的山林》,几天内一口气读完。仿佛随着他的文字,走入深山野岭,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山林岁月。

  海凡当年曾参与马共领导的武装部队,是马来亚人民军的兵士。他自1976年在雨林里经历13年的游击生涯,直至合艾和平协议签订,才于部队解散下,回归社会。《喧腾的山林》是他在《星洲日报》专栏文章的结集。前小半段描述“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的历史,后大半段描绘雨林里的生活经历。

  海凡文字功力深厚,在情节构思和文句琢磨上非常用心。于是历史事件读起来一点也不干涩难懂,反而饶有趣味。神秘的雨林生活,更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让我像读小说般无限沉迷。

  过着舒适安逸生活的我们,难以想象雨林的游击部队生活。雨林里物质、设施匮乏,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更挑战的是,野外求生之际,还要躲避敌人的追踪。生活艰苦、危机四伏,但这群为理想战斗的人们,不只甘于自己的选择,还在深山里活出自己的“小日子”,比如春节时会吃丰盛的团圆饭,中秋节甚至还制作月饼,偶尔会豢养野生小动物如松鼠、犀鸟、长臂猿等。而部队里的印房也会印制读物如杂志、贺年卡等。

大象是最好的压路机

  细细阅读海凡的文字,雨林的部队生活仿佛显现眼前。有部队人物的描写,有野生动植物的描绘,还有各种野外求生技巧的解说:建屋、制刀,甚至制作义肢等。我以他的文字为基准,把我人生中从未设想过的雨林生活细节,透过想象在脑里经历了一遍。

  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关于大象。海凡写说:“亘古的蛮荒之地,象群成了最好的压路机。”象群走过的象路,成了士兵们平坦的山路。既可加速赶路,也可确认没有地雷。象群打滚时压下的凹洞,下雨后成了“象湖”,解决士兵们野营时无法寻获水源的问题。而大象,更是士兵们的粮食来源,除了象牙以外的身体部位都可填饱肚子。

  我原以为这些奇特的经历只能在小说与电影中出现,或来自原住民部落的风土民俗。没想到海凡不只亲身经历,还能以文学手法诠释出来,我在真挚细腻的文字里,不只对雨林大开眼界,也对历史产生共鸣。

  那天有幸见到海凡本人,几乎无法想像温文儒雅的他曾经参与马共游击部队。从他的谈吐与文字中,会觉得他是个诚恳、豁达之人。“那番非常人能想像的严峻、艰辛,也锻炼了我们的踏实、刻苦、勤俭和奋斗,我们不易为人世间的困难压服。”海凡在书里写道。我想,正是那样的特殊经历,造就了眼前云淡风轻的他吧。

(1-11-2020刊载于《星洲日报/读家》)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0年11月07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7, 2020
2020年11月0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