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非凡二十年之阮的集美

达 人


1。穆西河畔与我侬的浔尾

  忆儿时,开始有记忆时是在穆西河畔的巨港看过小兵张嘎的电影。和张嘎一样,我有位奶奶住在穆西河流域马六甲海峡对岸的星州。受了小嘎的影响,我小时候就非常敬仰钟亮,也当然非常盼望能和小嘎一样见到奶奶。在穆西河畔我只读了一年的书,还记得上了最后一课堂后,宪兵把校长带走而巨港八小成了宪兵部,所有中文课本报章刊物都烧给另一空间的读者,在大庭广众前都只能用印度尼西亚文沟通。唯一还能不用印度尼西亚文的地方是主日学那首歌‘我还有耶稣’,‘我还有耶稣’,就这样陪我渡过两三年。小国独立后,我和父母亲及弟弟飞越马六甲海峡到星嘉坡——那时还称星州,很少人用新加坡这名称。第一次踏入岛国也是第一次看到祖母奶奶,她用非常浓浓家乡厦门话说“猴孩子你那安呢蕃,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过后每天祖母都会牵着我的手写我的名字,教我读插班生的书,以便应付小三入学考试。几乎每天都被祖母牵着手学习,只有在用餐时间不需要写字,但是需要面对祖母魂牵梦萦的说我侬的浔尾,阮的集美。

  祖母除了说我侬的浔尾我的集美外,就常用闽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除此之外,她也常提到六使祖、李厚娘、永和舅公上善若水饮水思源的道理。七十年代末陈六使、李厚娘与祖母离开后,我们进入了后陈六使时代,我也常常怀念穆西河畔的‘我还有耶稣’。当然也会记得唱了几年的

  那是‘伟大的印度尼西亚’国歌。

2。落山风向海洋 感伤会消失

  六使祖、李厚娘和祖母离开后,也许是受了张嘎的影响,我当了丘八开始官宦生涯。听了好多次的“老歌手琴音犹在 独不见恒春的传奇”,就是不了解歌词内容。直到一天,我站在恒春半岛的枫港,面对着海峡对岸背后的落山风,给了我想寄托落山风吹向海洋,带着祖母对浔江的思念,因为她老人家离世前一直都没有机会再回去看“我侬的浔尾,阮的集美”。

  永和叔公在世时,也一直再而三的与我提起阮的集美,他老人家一直要带我回去看看他在1995年设立的李厚基金,祠前路的原集美托儿所,以及在兴建中的集美李厚教堂。由于我在僚林绿衣,一直没法成行。

3。陈永和基金的带动与推动

  2000年的10月,陈永和舅公过世前,交代家父协助永和的儿子陈嘉谋(陈六使家族的大堂哥)设立陈永和基金。弥留间永和舅公也一直要见我,而我因在大洋洲没法来得及见他。他离开后几乎每个周末,都和永和舅公的大儿子嘉谋叔与家父会谈(家父不会英语,嘉谋叔华语不流利,我成了翻译侍郎)。嘉谋叔是会计师,也有当过审计大企业的总裁,他的概念是以陈永和基金会为母金,每年母金的利息发为学生,老人福利金。2001年的秋天,我第一次陪同嘉谋叔及家父踏进天马山下的集美。在当年集美老领导郑德发,陈月莲,陈忠信,周冬月,校委会陈励雄,乡贤陈金灿,陈联材,陈志强,陈永买,永国,伟民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定下了永和基金会章程与理事会。办好了正事后,我到厦门中山路的新华书店,找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光盘,希望在岛国随时都能听到前进前进。

  美丽的鹭岛就像地磁北极样的吸引了我,穆西河畔的星星索,恒春半岛的月琴没给我共鸣,但第一次走在浔江畔的祠后路,给我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是祖母在世时喜欢听的歌。说真的,第一次我站在浔江河畔的祠后路,想起海峡对岸的落山风,心里给祖母说“我代您回来看家乡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离我太远了。但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短短几个字,觉醒了多少中华儿女?而那集美海堤,也好像母亲,永远张开双手欢迎自己子女回来。

  2002年的秋天,我第二次踏入集美。永和基金会也在这年第一次发出福利金给乡亲。过后,忠信主席还带我到集美机轮学院前的空地,考查敬贤公园与3尊铜像的落地点(也就是因为这个敬贤公园的建立,我找到了华裔馆内的陈六使铜像)。永和基金会的设立,推动了家族成员的其他项目如:永进楼,素香楼,永和楼,嘉麟楼,嘉麟基金。

  2005年的秋天,我带了陈六使儿媳妇张梅女士,陈六使孙子陈锡远,陈锡瑜,陈锡佳到集美。2006年,家族股东大会批了6百万元修建陈文确陈六使纪念馆及兴建文确六使图书馆。2015年的秋天,我们把四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南洋大学校友带到集美,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陈嘉庚陈六使故乡。

  陈六使纪念馆及图书馆的建立与南洋大学校友的到访,再次推动了缅怀陈六使的热诚。在缅怀陈六使逝世50周年前,全球南洋大学校友捐了约1千7百万马币成立了陈六使教育基金,以更强的推动华文教育在东南亚的发展。

4。非凡20年之集美情

  一转眼就见证了集美非凡的二十年,2020年在大社戏台上,于陈永和基金奖学金分发仪式上,厦门大学博生陈诗颖用闽南语答谢。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们都只能在海外观看。陈诗颖的闽南语听了给我们非常亲切的感觉,视频上看了更加会流目屎,因为又听到了祖母家乡乡亲的声音。几年前的诗颖还是小学生,我亲自给她发过助学金,没想到这大社女儿上了厦门大学博士班。天上的永和舅公与李厚娘,看了也会欣慰对家乡的大树长出果实。回首集美二十年,约我人生的三分之一。我们会孤掌难鸣无法达成好多项目,如果没有领导与乡贤们的配合。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了,厦门华博的陈毅明老师给我了解南洋总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角色,校委会陈励雄老师在建陈六使纪念馆时的协助,陈月莲主席,忠信主席给我们在建永和基金会及陈六使铜像的协助。

  特别怀念离去了的乡贤陈金灿,感谢洪部长,集大李校长,叶院长,陈呈馆长,群英主席,领导同志王昌泽一直对我们海外华侨的鼓励,感谢陈立人叔对我们的支持。身为海外华人我们热烈感受二十大为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自豪。

  愿我们的后人勿忘南泥湾精神,祝福大家。

  新加坡魏达人
  集美区侨联名誉会长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2年10月26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26, 2022
2022年10月2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2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