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 大 三 口 号

── 观 点 ──


南洋大学被关闭,永远是南洋各地华人文化教育历史的伤痛。

1992年,复办南洋大学的建议四处回响;十多年来,有了“南大复办”,“南大复名”、“南大正名”等设想。最后的目标,是要重新兴办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大学(“主流”含盖“主流之一”,下同)。各方的设想,争论激烈,成果却不多。

1995年,吴作栋宣布南洋理工大学简称为“南大”。表面看是迈开了第一步,但是,这个南洋理工大学的“南大”,是英语至上的“南大”。徐冠林上任南洋理工大学校长以后,《联合早报》把“南大”等同南洋理工大学;目前的新加坡,“南大”变成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化身。

南洋理工大学简称“南大”,舆论界宣染“南大”成南洋理工大学的代号。逐渐地,“南大复办”,“南大复名”、“南大正名”三种口号都得面对新的局面。

如果把“南大复办”当成“南洋理工大学复办”,会要令人莫明其妙。“南大复办”,应该说成“复办南洋大学”。有一种“复办南洋大学”的想法,是要把南洋理工大学“复办”成为南洋大学。“复办”含有重新建设的意思,想把南洋理工大学发展成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大学,哪有“恢复”的意味?南洋理工大学本来就不是南洋大学,怎么算是“复办”?如果说是要“恢复”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之一,也是讲不通——南洋理工大学从来就没有把中华语言文化当过教学主流。“复办南洋大学”,即要在南洋理工大学以外,重新建立南洋大学。如果要在云南园“复办南洋大学”,必需先关闭南洋理工大学。不然,只能要求把南洋理工大学发展成类似南洋大学的教育学府。

“南大复名”也是个不通的口号。到底是“南洋大学复名”还是“南洋理工大学复名”?如果解释成“南洋理工大学复名为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前身是南洋理工学院,从来就不是南洋大学,怎么能有“恢复”名字之说?徐冠林极力把南洋理工大学的年代“推前”,为“复名”圆说,不顾历史事实,不是一个正直学界人士的作为。

任何学人,都不会把自己过去就读的学府当成另外一间学府。对于南洋大学的校友来说,称呼南洋大学为“南洋理工大学”是一种侮辱;对于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友来说,称呼南洋理工大学为“南洋大学”也是一种侮辱。只有不懂得爱护母校,不觉晓耻辱的南洋大学校友,才会把南洋大学称呼成“南洋理工大学”。同样的,只有不懂得爱护母校,不觉晓耻辱的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友,才会把南洋理工大学称为“南洋大学”。对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友来说,在云南园“复办南洋大学”,或者把“南洋理工大学复名为南洋大学”,都含有不敬的意味。

“南大正名”虽然没有“恢复”的意境,仍旧会引起“南洋大学正名”还是“南洋理工大学正名”的质疑。提倡“南大正名”的文件表明,要南洋理工大学发展中华语言文化成为教学主流。“南大正名”定义为“南洋理工大学正名为南洋大学”,含有“纠正”名字的意思。这么说,当初南洋理工学院应当名叫“南洋学院”,现在,南洋理工大学应当正名为“南洋大学”。假定“正名”了:此“南大”,非彼南大;此“南洋大学”,也非彼南洋大学。名字更“正”后,还得看将来发展,才能判定它是不是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教育学府。

在新加坡重新兴办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大学,是个长远的愿望,也可以说,是新加坡南洋大学校友的长远的愿望。短期内,新加坡现有教育体系,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大学,根本就没有本地学生来源的根基。困难重重,还得多加努力。

“南大正名”和“南大复名”,对象是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建国以来,新加坡以外的南洋各地,社会、文化和教育各有变迁,也各有发展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大学学府的需求。“复办南洋大学”是一种办法,却不是唯一的办法。发展以中华语言文化为教学主流的大学学府,是南洋各地华人永不断绝的千秋大事。南洋大学是这项事业发展的一项成果,南洋大学的事业也要回归到这个大事业的洪流里,依据社会需求,适应生活环境变化,发展切合实际的大学学府。

2011-9-16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9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16, 2011
2011年9月1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September 17,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