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精神与民族教育

── 许万忠 ──


  (马六甲)南大校友会12周年纪念联欢宴的舞台布置简单,“南大之夜” 加上日期,还有一副“南大精神不朽、民族教育长青”对联,挂在两边。

  对联是红底黄字。对南大儿女来说,这个配色,亲切得很。南大存在的日子里,每逢毕业庆典或校庆,图书馆左右悬挂的,就是红底黄字的“长风万里、大业千秋”8个大字,分外夺目。

  当年的南大儿女,人人都有使命感,认为有机会在云南园学习是莫大的荣幸,肩负承传文化薪火重任,也有回馈族群的时代任务。

  南大在艰苦中创校,像一颗慧星,闪耀在黝暗的天空。筹款运动风起云涌,场面动人。南大不负华社所托,培养无数华社中坚份子。南大儿女在逆境中求存,发挥了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性;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粉碎了别有居心者“不够水准”的诋毁。南大如果不是被人为关闭,肯定会培养更多精英。

  南大只生存25年就英年早逝。失去了母校,南大儿女把悲痛化为力量,不忘华社栽培之恩,把发扬南大精神、支持民族教育视为己任,回馈华社,服务社会。

  南大儿女经常提南大精神,华社也以南大精神自我激励。新纪元学院的成立,被视为是南大精神的体现;南大的刽子手更出人意表说,没有了南大精神,我们就会很麻烦。

  何谓南大精神?众说纷纷,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今年6月在加拿大举行的第7届全体南大校友联欢会,基本上认同了陈孟皋提出的8点: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力争上游、饮水思源、重视感情、崇尚道德、爱国爱民、回馈社会。

  邓日才说,这8点“不足以概括南大的精神面貌,反而患上罗列概念的毛病,且思路分散,理念重叠。”他认为应以下列4点来诠述南大精神:办理华教的精神、爱族抗争的精神、发扬文化的精神、回馈邦国的精神。

  南大精神的最有价值部分,是坚持和发扬母语教育。南大的成立,使马新华教有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南大不存在,环节断了。

  新纪元学院的成立,虽说是南大精神的体现,却是在学院阶段,距大学还有一段距离。董教总决心要在短期内把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就是要把这个环节重新扣起来。

  联合国人权宣言明确表明母语教育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确定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也是全人格教育,应该发展至最高阶段。

  南大是第一所海外华文大学,标榜的是发扬和承传中华文化,但也能够配合客观环境,双语并重。南大的行政用语是华文华语,虽然相当大部分课本是英文,但是主要是用华语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华文或英文作答。南大是名正言顺的华文大学,是华文教育的一环。

  有人把华文教育和华人教育混淆,说成同性质。其实,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顾名思义,华文教育是教导华文,学生学的是华族文化,虽然可以因应时势教导其他语文,但重点是放在母语教育。

  华人教育泛指华人所受的教育,这个教育可能是其他民族的语文教育,不是母语教育。

  正如拉曼学院虽然以招收华裔子弟为主,但是行政用语不是华文,没有中文系,也不能普遍接受独中生以统考成绩入学,所以说拉曼学院搞的是华人教育,不是华文教育。

  董教总坚持母语教育,对不利华教的法令和措施敢于说不,坚决与华人教育划清界线,暴露藉华教之名搞华人教育的阴谋等等,就是发挥南大精神中坚持母语教育的精髓。支持董教总,认同董教总母语教育立场,就是对南大精神的认同。

  华教在新加坡已被连根拔起,华校在新加坡已成历史名词。陈盂皋是新加坡人,不敢把维护民族教育纳入南大精神,是有所顾忌,我们了解他不得已的苦衷。

  南大精神少了母语教育这部分,就会失去光彩,更不能反映华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创建南大和捍卫华小、支持独中、创办高等学府的民族精神。

  “长风万里、大业千秋”,“南大精神不朽、民族教育长青”。华教一向来走的是崎岖不平的路,风风雨雨,时刻不能掉以轻心。愿南大精神永远是激励华社的泉源!

(原文发表于2000-11-29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收录在许万忠著的评论集〈点到为止〉;马六甲南大校友会2001-6 出版。)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5月8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8, 2007
2007年5月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8,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