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精神从何来

── 恒 志 ──


  1992年第一届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在重办南洋大学的呼声中,推崇了南大精神。这些年来,报章论坛刊载了不少有关南大精神的精辟见解。可惜,优越的文章,大多散落淹没。相反的,被捧上祭坛的“南大精神”,总是些似是而非的怪异言论。因此,许多人都感叹不知什么是南大精神。

  五十年代,新马各地华人社团个人热心捐助南洋大学。“1954年4月20日有1577名三轮车工友义踏,1954年8月7日有1093名德士司机义驶”(邱新民《南大与庄竹林》)。各个阶层,纷纷响应义举,踊跃献捐。南洋大学开路人的行动,孕育了南大精神。不少还未踏进南洋大学校门的华校中学生,就在这种环境底下,逐步感染了华教千秋大业的号召,促进他们考入南洋大学求学的决心。

  “1958年3月30日,南大落成典礼时,人山人海,万人空巷,裕廊路从七英里至十四英里校园的马路全被阻塞,主要贵宾得从空中乘直升飞机抵达会场。无数人群多在半途下汽车步行前去。那种空前的盛况,至今历历在目,成为海外华人教育史上最为感人的一段历史。”(李光华《回顾南大沧桑,展望华教将来》) 南大精神的焕发面貌,清楚分明。

  “1958年3月31日这个星期天,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在从南大到武吉知马和市区的14英里长的道路上,堵满了像蜗牛般爬行的汽车,全是要去参加南大建筑工程第一价段的竣工典礼的。我知道说华语或方言的普通民众对创办南大满怀激情。如果我们接受杨玉麟所提的法案,所有华文中学都会发生暴乱。”(《李光耀回忆录》第29章) 出发点回异,难忘南大精神“激情”的感慨,殊途同归。

  南洋大学建校以后,从未一帆风顺。从1959年白里斯葛 (S. L. Prescott) 《评议会报告书》,1960年魏雅聆《检讨委员会报告书》,到1965年王赓武《课程审查委员会报告书》,受尽评议、检讨和审察,却没有争取到与英文教育同等的地位。几乎同个时期,军警进入校园,学生会被封闭,学生被开除、逮捕,甚至展开罢课,校园的生活,十分动荡。南大的师生职员,逐渐建立了“自强不息”,迎接困难,克逆求存,“力求上进”的毅力。在艰难环境中争求华教生存发展的活力,锻铸了独特的南大精神。

  南洋大学在1965年改制以后,曾经办起研究院,可惜昙花一现,发展华文教育与学术上的向上向善追求,退让给把华文大学改成英文大学的既定目标。南洋大学改变了教学媒介语,摒弃中华文化教育体系,只能堕落成二流的英文大学。在末落的困境中挣扎,南洋大学的师生,更得保持坚强毅力,更能体现南大精神面貌。

  南洋大学的历程,出现过游行请愿、绝食和罢课的话动,并没有发生“暴乱”的事件。南大生毕竟有所理想,有足够的理智。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靠“自强不息”持久争取。排外和暴力,只能让政治家得利,不能推进长远大业。虽然南洋大学不幸被关闭,却留下了与天共载的求存意志,留下了永不消灭的争取中华文化发展的精神。

  南大精神是过去南洋大学校风面貌的升华,是今后中华文化教育发展的动力。出现在南洋大学关闭后的八股精神、那股精神和敢拼精神,只是后人制造的另论,表面打着“自强不息”的招牌,实际上是用别的纲领来淡化华文文化逆境求存的意志,背离南大精神的实质。南大精神不是来自这些另论,南大精神建立和生长在丰富的中华文化源泉中。

2003-4-11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3年4月11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1, 2003
2003年4月1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1,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