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谈“道”说“径”

── 陈昌荣 ──


  古书有云:“道者,径路也”,又说:“径,步道也”,道、径皆为“路”的本义。然就实体而言,两者实有宽窄长短之分。古时专为传车、驿马行走的路称“驿道”;而“捷径”意为靠近方便的小路,可见“道”实比“径”来得宽长,因而有了“康庄大道”和“羊肠小径”的成语。若看英文词汇,更一目了然;“道”为供车行驶的“Drive”,较之于只供人行走称为“Walk”的“径”,肯定宽敞得多。翻开岛国地图,“路”的等级显而易见。各市镇的道路,依次为第一级的路、道、通道;第二级为街、弯;最后才是径、弄、链等,可见“道”远比“径”更高规格。

  以人名为建筑物和道路命名是岛国的惯例,而凡名字被引用者,无不是对国家、社会有极大贡献的贤达之士,在南洋理工大学校园内,就有两条命以人名的道路,一是“连瀛洲通道”,一是“陈六使径”。

  连瀛洲先贤是当年创建南洋大学的执委会成员之一,南洋理工大学在原南洋大学校园建立后,连先生他所创办的“连氏基金”除了捐助巨款之外,更在理工大学设立了一系列教育项目,包括“连瀛洲纪念奖学金”、“连氏基金——南大环境事业”和“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等等,故而为了肯定连瀛洲为南洋理工大学做出的贡献,校方于2009年把原南洋通道的一段约600米的道路命名为“连瀛洲通道”,此乃实至名归。

  陈六使先贤是创建南洋大学的大功臣,当年为了让星马华族子弟有机会上大学,并为培养本地的华文师资,便以“振臂掀起千层浪,登高唤起万众心”之势,激发了社会关注华文教育的热情,各阶层人士都投入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建校活动中,虽然过程是磕磕绊绊,却无疑是一出感天动地的活剧,写就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建校史诗。陈六使本人更捐助500万为建校基金,也让福建会馆拨出500英亩的地段为大学校址。陈六使对于南大的贡献,无人可出其右,故而云南园在重建之后,于2019年把原名“南洋谷”道路易名为“陈六使径”,此举可视为肯定了陈六使的贡献,然却有美中不足之处。

  “陈六使径”全长约400米,是一条双行窄小辅道。原“南洋谷”道路虽也是辅道,但却直接与“南洋圈”和“南洋通道”衔接,驾驶可以通行无阻;而“陈六使径”,车行驶至靠近“华裔馆”左后侧就得回转,是一条“不通路”,若要前往“华裔馆”和校园西南部各学系大楼就得依赖步行的长廊。此“径”若与“连瀛洲通道”双行且四通八达的宽道相比较,规格高低立见分晓,不明就里者或会误以为两位先贤的贡献有大小之分。诚然,陈六使创建南洋大学在先,连瀛洲有功于南洋理工大学在后,两位先贤对岛国的文化教育居功至伟,时空的差别本无从比较,何况两条路名已定,且陈先生的后人对此安排亦欣然接受,旁人实没必要评论。然而,较之于“连瀛洲通道”,“陈六使径”未免会相形见绌,作为热爱母校的南大学子,我仍是胸有块垒,不吐不快!

  依个人浅见,当局在为重建后的云南园寻找能以陈六使命名的道路时,应可仿照“连瀛洲通道”的作法,将校园东南侧的一段南洋通道易名为“陈六使通道”。这段道路可以“南洋弯”和“连瀛洲通道”的交接处开始,向西南方延长至云南园的西南角与南洋道衔接,全长也约是600米。若然,则意义深远:先是两条“通道”一左一右并列,长度相仿、不分主次,避免了之前命名的“道”和“径”,因规格的高低而落人口实;且南洋大学的历史虽然短暂,却是岛国文化教育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有了“陈六使通道”,后人更能精确认识到前人筚路蓝缕地振兴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又从道路的格局看来,两条“通道”象征着两位巨人的手臂环抱景色秀丽的校园,日夜呵护着学子悬梁刺股,并时刻提醒学子谨记先贤创办学府的初衷而专心学习、奋发上进。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22年10月29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29, 2022
2022年10月2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