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指鹿为马误苍生

── 陈昌荣 ──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远方的家”中的“一代一路”系列,在制作第46集的“知名学府在南洋”时,拉队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拍摄。主持人在云南园指着“牌楼”问高老师:

  问:“这个地方算不算是南洋理工大学当中一个相对具有标志性的地点。”

  答:“的确是,这个地方是南洋理工大学的校门,所以上面写的1955年这个学校建立之初的地址。”

  这一段话咋听并无不妥,若深究却让人啼笑皆非。往浅处说有幼稚可笑、思路不清之嫌,往深处说则有混淆视听,误导观众之过。何以言之?且不说“上面写的1955年这个学校建立之初的地址”这句话充满语病,就说这么一座不起眼的高不过8米,宽不过10米的牌楼,能是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南洋理工大学的校门吗?夫校门者,代表着学校的门面,进则让人马上从校园的主体建筑感受大学的独特氛围,出则是有通往外界与社会接轨的要道,而此座牌楼竟是在公园一隅,显然是一处园景,但见一条人行道穿过楼门,通向一丛树木和凉亭,萎缩如此能是大学的校门吗?又南洋理工大学创校于1995年,与牌楼上的1955年相隔40年,观众怎么了解个中的关联呢?再者,牌楼写着“南洋大学”,对话却只提“南洋理工大学”,两者之间究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慎重其事,加以详细说明!

  南洋大学牌楼,是当年学子上学必经的楼门,是名副其实的南大校门。南大被关闭之后,牌楼荒芜成“无字”牌楼,周围的地理景观也变了样,以致不少南大校友欲寻芳踪而不果,以为它和南大建国堂一样被埋葬了,其实它仍旧屹立在原地。曾听闻当初牌楼还真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所幸没有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者,愿意背负“数典忘祖”的骂名,牌楼故而幸得保存。不过,被丢弃的原装“南洋大学”牌匾和“1955”字样无法寻回,目前牌楼还是当年的牌楼,而字样却非原件。

  如今座落于云南园的新牌楼,是仿南大牌楼(旧牌楼)的原型,在1995年落成,与南大建校纪念碑和行政楼成为一条中轴线。至于建造新牌楼的初衷,据当局说有回顾和尊重南大历史和让它成为南大记忆的意义,而事实否真如此不得而知,倒是坊间对新牌楼的建造有诸多议论。有者认为新牌楼是为了讨好南大校友,希望浇灭南大校友痛失母校的怒火;有者认为是为了弥补关闭南大的过失;更有认为是为了斩断校友对母校的情愫,让人们忘记牌楼的正身而企图以假乱真,这一说法也使“真假牌楼”成为一时人们热议的话题。后来旧牌楼要搬迁之说甚嚣尘上,以致一度连校友都怀疑新牌楼就是原装牌楼。

  新牌楼在外貌上咋看和旧牌楼非常相似,但两者的差异,不说细微之处,单从大处着眼,一眼就能分辨彼此。首先是牌楼的气势不同,旧牌楼高约12米,宽约16米,中间楼门宽阔约8米,当年南洋道就穿过其间直达校园,牌楼让人感觉气势不凡,而新牌楼较矮,中间楼门不足4米宽,容纳不了一条单线双行车道,且牌楼显得高瘦,但较之于挺拔沉稳的旧牌楼不免相形见绌;又旧牌楼“南洋大学”牌匾的书法有一挥而就的潇洒,新牌楼的则更像是练笔者的临摹,两者迥然相异;再说旧牌楼的瓦当和滴水都有“南大”字样,它是专为兴建南洋大学而在中国定制的,其独特性和意义不是新牌楼的传统花卉图案所能媲美。此外,牌楼的飞檐鸱尾、柱石形状、楼门角饰图案等等,稍微留神便不难分辨一二。俗语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尽管新牌楼可能混淆了某些人的视听,但它毕竟是形似而神异,无法乱真。

  今日,云南园已经成为一个观光景点,不少旅客包括学生团体在导游带领下畅游其中,他们兴致勃勃的在新牌楼下拍照留念,年少的或相互追逐。就在这个骄阳清风、鸟语花香、绿荫凉亭的园子里,不知道导游如何向他们讲解这个牌楼背后的故事,是否让他们知道这个景色宜人的园子,其实是承载着多少先辈的期望,遭遇多少坎坷磨难和埋葬着多少辛酸苦辣。如果是根据前述“高老师”指鹿为马的说法,智者也许会带着满腹疑问离开,而愚者或以为窥得全豹而欣然。相信长此下去,后人只知有“南洋理工大学”而不知有“南洋大学”,只见新牌楼的风光而忽视旧牌楼的沧桑,而南大历史也在这里断层,甚至令人误假为真,若然则“湖水没有澄清日,冤情就此葬深渊”,则我们这一代人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吗?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8年5月7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7, 2018
2018年5月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7,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