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特刊

闲谈“南大精神”

陈星南


  人入暮年,往往是退而不修,喜抚今追昔忆旧,人之常情,闲谈确是乐趣无穷。身为“南大人”,一番叙旧话,真不知从何说起。 “南大精神”四字,抽象又具体,各说各的,最适合闲谈。年逐年老化,总有些糊涂,加上代沟,若讲错话,希望多多包涵。

  “南洋大学”,顾名思义,即属于南洋的华人华文大学,南洋指的是东南亚。 “南大”主要以华语华文为教学媒介语,兼以英语和英文教学。它在英殖民地西山没日之前,在新加坡诞生,独立后走进历史。

  “南大”,载体也。其精神也,灵魂耳。故“南大精神”,指的是具体的精神,非抽象物,正如人之有“英魂”和“鬼魂”之别。 “南大”根殖于南洋华人传统的文化和社会,百年辛勤立德树人,创建的完整华教体系中。华教体系者,乃先辈先贤,赤手空拳,避难南来开荒拓地,在异乡或西方殖民地,谋求族群生存,继承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先秦唐末中华文明和精神,在各种文化大沙文主义的不利环境中,群策群力,在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过程中,汲入外来文化和习俗的同时,也丧失了些民族特色,而创建起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南大精神”形成的经过;故此,它是个具体的、不断发展的有机物。其特点为:固本求变,进取开托(1)。南洋大学云南园中斜坡上之“自强不息”四大字(2)不等于“南大精神”,实不能尽概括其意也!

  此四个字,出自《易经》 “天行建,君子将自强不息”句;意为宇宙万物运转,有其运作的规律,即指“道”也;人若不循“道”与时并进,则殆矣!(3) 四字出自《易经》,内涵离不了其求变之哲理精髓:“易,变易,皆易”……“穷则思变,变则通”。(4) 变易之来由何在?阴阳相克相生也!阴阳平衡则旺,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必如人之失调而病倒。中医治病,求阴阳之平衡,引申其意,为人处世,以平衡应万变,循致中和之道,实事求是,奋发图强。故谈“自强不息”者,不可不知也!老子得“易”之“道”有感云曰:“兵者,乃不祥之器,不得己而用之”,虽然他深明“反者,道之动”。(5) 《易经》为儒家经典,上自皇帝,下至凡夫,千年受教,己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孔子说,他“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6) 可见他对《易经》之重视。

  老一辈,虽目不识丁,口角却挂着“有变”、“没变”、“应变”和“求变”,足见其强烈之信念(7)。可知“自强不息”四字,其意不凡。

  南来诸先辈,大都属劳苦工农,相当部分受过一年半载的私孰教育。自小浸濡于儒、道、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年轻时来到南洋,也就本着传统文化给于的教训和智慧,闯天下。以极低的学历,创建了惊人的业绩。儒家谈修身做人、治国、立志打天下。先辈之垂教,未做生意,先学做人,重自小教导礼、义、廉、耻。故华教开花之处,社会经济稳健发展,与当地各民族和睦共处,和平时共开托天地,战乱时挺身抗日入侵。

  “南大”师友、学长诸兄弟,遍布全球,虽时空相隔千里,相见如故,早年犹盛。恐与当年,粱祝同窗,校园人文气氛有关。这些个,也似乎不知不觉中,促长了“南大精神”。故此,有些同学,每当忆往追昔时,感慨万端,激起李后主(李煜)似的思恋故国山河之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叉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或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引用杨慎的词的感叹: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故国己去,久忘矣!无奈小楼时而掀风,令人难渡晚年。当年古式建筑群中的朵朵“校花”,宛如红楼梦大观园里的美人儿,西装里,洋溢着古典气息。可伶前途未卜,只见让艳花漂流,志者远离。明末清初顾颜武有云:“为士不言耻,乃无本主人也”。忆当年晚饭过后,云南园中散步,见红装漫集、星散。几度春秋后,美女如云宛似丘八操兵,如今人去楼空,只留下了梅花浪里伴夕阳。大观园,可没云南园那么热伺;这里曾经出现过,一批批同学与黑车红车捉迷藏的趣事。据传闻,南大餐厅附近,有催泪弹爆炸过,甚至出现过流动无线电台。最终他们流落“江湖”,幸运者不是成了企业巨子,就是成名成家。妙的是,竟然也有人开始认亲了!这场捉迷藏也捉出了更不幸的事情。真是;

  落魄街头,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年青人多情好闹,也多义举,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中华自古以来,有太学生“闹事”之史载。这与儒家修身济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很有关系。明末 乱世,中国南方有一书院,门前有一对联,清楚道出士人之文化心理壮态: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传统华校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关心时事,关心华教前途,有孝道,有恩师之情,乃常情之事,并无异状也。好过男女酒后上台大跳,年青学子公开大搞同性恋,吃喝玩乐,只顾专业或课本知识,不理父母。他们的心境,在那激进思想漫延的大时代,对当时大多数受英殖民地英文教育者来说,一难理解,二不可思议,三则多疑。

  晚年追忆云南园的人文气息,真令人三月不知肉味。忽略了人文气息来谈“南大精神”,会流于隔靴搔痒的弊病。以下本文所提及者,有严肃面,也有不避风趣,酒后之“佳肴”。基本上,多少反映了些人文面貌。

  云南园师生共住,自形天地。在课堂是严师,入舍求教则是益友。高谈阔论也罢,清谈更轻松。内容多姿多彩;从谈古论今,留学谋职,天南地北,到深闭其门与男生谈绝秘艳史,乐尽在其中。

  小时常常听到一首歌:“……年轻的少年,那个不多情”。闭门谈艳,算怕羞。原来“大观园”早期,竟有“供”人观赏的艳景。有座女生宿舍,人们路过,多不禁抬头望望。据闻,有位激进同学,不知何故见景引吭高歌:“看那北国风光,冰天雪地,漫山遍野,红旗飘飘!”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也!

  南大教授多儒士,好学不倦,至老手不释卷。当时南大生,出身华校,中学时,对《论语》名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早己深印脑海,我们都有自然形成的终身学习概念,追求学识欲望极强。缺泛求知欲,人文就难以发展,师生之情,也可想而知。

  有位历史系同学,每日学英、巫生字各30,真令人惊叹!现在他是个学术界之太斗,名震西方的华校生。想与今日有人大喊华文难学,实有天渊之别。南大同学,苦读英文者,多矣!可见“南大精神”之可贵呵!

  谈到南大同学读书精神,就不能不提及到图书馆霸位主事了。吃过晚饭,园中散步后,回宿舍拿书,赶去霸位,成了生活的规律。几乎是空城而去,环顾只见所有宿舍,亮灯数点。考试期间,更为是怕人。加上闹鬼的历史传闻,真叫人不敢留步。说真的,在图书馆读书,无小动作,精神集中,且无那黑压压怕人的“静”,收效特大。(8) 里头挤挤,却是鸦雀无声,自律严明,具体呈现出传统华生的高贵素质。

  “南大”图书馆,学子几乎天天空舍而至,男女并坐,宛如当年梁祝之两无猜,正是梁祝同窗共读情景之放大。一眼望去,极目所及,一个个“祝英台”端庄而坐。见其移动行步,斯文有礼,或怕咱影响他人,而低声交头贴耳谈几句,真是个古典美人儿,令人心惘神怡。记得少时念过《诗经》名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之常情耳!见美目而不斜视,难矣!

  有次笔者到新加坡大学听演讲, 同排隔坐一衣着贴体,身段苗条的佳丽。不尽移目打量,只见她高举双手,搔头弄发,身微一摆,来个前挺后突,广东人谓之“演野”,眼光直射,弄得我不好意思,掉转了头。有次,迟上图书馆,幸有空位一二。坐下不久,发现身傍是位衣着朴素,亭亭玉立,面目秀丽的美女,一时不能自己。遂移目观视,美人儿发现了,转头一笑,就回到她的黄金屋去了。呵!一笑倾城!后来有次在餐厅有缘共桌,我不好意思地偷看她一眼,她稍抬头,又是微微一笑,全球顿时倾倒!这一笑,害得笔者神魂颠倒,突然顿时大彻大悟:“新大”和“南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一种是生理的快感,一种是心灵情意的共鸣。石器时代的人类,早就懂得生理快感。一时开窍,明了先秦圣人所以提倡“教化”之远见。真是:

  中西文化本相辅,
  岂知一笑胜挺胸,
  乾坤一露洋葱味,
  朱唇艳动梅花香。

  自古人生难得一钟情,生不逢时万事忧。待神志清醒,想起毕业后,十字路口站满同学的情景,加上“南大生”被另眼相看之心境,当时笔者一心一意,要出国留学,何况心中比较倾慕另外一位才女(出国后专心致志,名字也忘了),也就无心去打听那位古典美人的名字了!只好,一心暗暗地祝福她了!真是:

  人面桃花娇滴滴
  男儿壮志当自强
  遥渡西详寻经去
  回首一望尽唏嘘

  谈完了艳迹,更有一则趣闻:据称有人进入黄昏之年,想起昔日‘大观园’,执笔行文,往往一时糊涂,把“南大”错写成“难大”,老矣!感怀之际,不禁脱口咏了一小对,真是好个:

  相思树中红颜待窥君,
  香蕉园里西施展巅峰。

  当年园中漫步,相思树迎面而来。相思豆落地,情意绵绵。青春气意浓时,多忧思。如今树倒朱颜散,苦相思。唏嘘问何年?

  即是闲谈,又牵涉到笔者,无妨多说几句,凑凑热伺。笔者当念宽柔中学初三之时,课外读到司马迁,深受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感,后司北美史学发达,三思之后,终选读“现语系”,搞好英文,以收“骑牛寻马”之效。在“南大”就读期司,尽选修史课。有缘上吴师湘湘“中国史学史”,兴味极浓。在加拿大读历史荣誉学位时,对史学方法一课,兴趣不减当年。后得两师之推荐,按排至美升造。期间有缘邂逅一红颜,因个人事,改读图书馆资讯系。然而,至今志趣犹存!这是一位华校生,走过的曲折冒险道路。

  再说上图书馆霸位,《论语》言及君子群而不党,此之霸位“党”,与强权既得利益之朋党,本质上有所不同。前者是公平竞争,后者是致对方于死地而后称心快意,明孔子之春秋笔法者,则明其意也。孔子谈“仁”,阐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道。孔子若在世,见“南大”学子,‘结党’上图书馆霸位,必定会点点头,微微一笑,那是深厚人文气息之一笑,同时举起其春秋大笔,目光四寻孺子牛去了!

  以上谈到的是群能纳入校园生活的幸运者,贫困的同学亦不少。或在校园外合租亚答屋,不然则到校园宿舍,挤一挤“打游击”,转眼也就毕业了。交不起学费,则东借西借,申请方言会馆奖学金,或李氏基金。幸勤做补习老师,或当散工,或当派报童,其不屈不挠、坚苦奋斗的壮志,正是崇高“南大精神”的写照。

  孟子曰:
  “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千百年来鼓舞人们向上。对身处逆境的华校生,是强大的精神支柱;这是中华文明历经苦难锻炼凝结出来的高度精神素质。有位同学,他是地道的华校生,辛勤向学,当起派报童,毕业成绩优越。到了加拿大,攻读高级学位,毕业后也得了份好职业。下班后仍旧匆匆忙忙,赶去攻读工商业会计专业文凭。笔者亲眼见他吃了三年自己带去的三文治晚餐,终于考取了加拿大最高荣誉的会计文凭。现在他的大女儿,己被美国第一流大学哈佛录取,谈“南大精神”,不可忘记他。向上苦读晋身成仕,乃中华之优良传统。孔子弟子三千,贫富参差,皆勤奋成才,其精神千古不变。在逆境中,“南大精神”也就继往开来了!假若当年“南大”出现了华文大沙文主义,大喊英文难学,则不会出现‘派报童’在加拿大当高官的奇迹了。

  古训道:有容乃大。这句话出自历尽沧桑、人类硕果仅存的一脉相承的古代文明。其精神很早就进了自皇帝至村童皆念的启蒙教本《三字经》里: “谦受益,满遭损”。当今中国,发展一日千里,无不受益于一个《谦》字。中国年青一代,谦虚认真学英语,不以讲、用“中国式英语”为荣,就是明例也。中国人很早就以豆点小国“夜郎”,因自大而灭亡为例,留传下来史鉴式的成语:[夜郎自大]。历代明君,无不以“大言不惭”为耻。清朝明君康熙,以满入主中原,仁慈谦虚好学,不但留传了诗文书法,武功文治业绩,还有百万言的哲理,后人怀念,其例也。

  谈到加拿大,“南大”同学人数最多。人才济济,学有所成,多矣!Nanyang University 大名是个金字招牌,真吃得开。有次笔者问工,问及学历,提到“南洋大学”之名,除示敬意之外,谈一两句,面试也就算结束了。加拿大有人文风貌,不侵犯人的尊严,教育鼓励独立批判思维,给于竞争机会。重专业水平和表现,不以英文程度高低为准绳。“南大”同学,身到此大好环境,真是如鱼得水。然而亦有美中不足之处,每当佳节,常思念家人,异乡客之苦矣!对那些被迫离校,学有所成的同学,心绪犹多。时日推移,也就淡忘了!最怕的是,又挑起旧伤,此乃做人之最绝也。

  “南大”同学,不尽是书呆子。清晨摸黑练太极拳,蔚然成风,晨起习武,乃中华千年良习,没有由上而下达之指示,就在云南园中开展,可见文化之魅力。学子与杨氏太极拳传人林伯炎老师傅相处,有和而敬的古风。其情景,有如先秦学子习骑射。儒者,文武之道也。唐之李太白,大诗人也,是酒仙,亦是剑侠。晨起或酒后舞剑,其乐无穷。孔子谈六艺时,绝不会想到其授艺精神有日会越过汉界。“南大”既有太极晨运之群乐,同时亦有年长学人教授,大清晨寅时摸黑舞关刀之趣闻。起初,“南大”传司清晨有猛鬼出现,原来如此是也!妙哉!妙哉!

  太极拳是武功,非健身操也。古代文人有习武之风,宋之后渐衰。云南园习武,该是文人习武之继承。唐朝大诗人李太白剑不离身,云游四方,曾拔剑助弱,杀过人。从先秦的侠客到少林的漫长时间,中华文明发展了一套武德精神。有先秦的抗暴助弱,有少林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充分体现在中国对外战争的历史:外侵逼境,则不得己而挥举正义之军。先辈勤于学武,不示人也不动武,视耀武扬威为品格低劣之举,可见中华武德人文之高素质。从师傅经常教导凡事要以和为贵,则可见一班。至今,笔者仍未能在诸多大沙文主义文化里,找到相同的素质。

  闲谈告终之前,笔者有二个问题:“南大精神”是否会因“南洋大学”寿终就寝,也走进了历史?首先,“南大精神”是否己经从具体,走入了抽象世界?这个问题,笔者才疏学浅,答不出。希望圣人,能开导指教,则三生有幸,感激不尽也。

(1)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汲取外来,融会贯通。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无不如此。
(2) 笔者亦于2004年8月间,在厦门大学之湖前,见有相同四字。
(3) 这与孙中山先生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倡,逆之者亡”,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4) 见《易经》。
(5) 见《道德经》。
(6) 《伦语》里仁第四。
(7) 当今中国以3年为一代的高速转变,世人谓是对新知识的饥饿求进所致,这恐怕只说对了三分。
(8) 这牵涉到一个心理学问题,需待专家去解答。


r04p158.jpg



舟浮沧海 情系南园


2006年05月13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3, 2006
2019年12月2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