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球校友联欢会纪念特刊

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建议书(2004)

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


敬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 徐冠林教授
函件日期:2004年5月11日
提呈者: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
    霹雳南洋大学校友会
    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
    新山南洋大学校友会
    砂劳越南洋大学校友会

  并附录(副本)
  ·马来西亚六个南洋大学校友会于1998年5月26日提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詹道存博士于1998年7月25日复函


尊敬的徐冠林校长:

  您好!

  承蒙徐校长于2003年8月1日至4日拨出宝贵时间同应邀访问南洋理工大学的马来西亚五地南大校友会代表针对把南洋理工大学正名为南洋大学的课题作了坦诚又融洽的非正式交流,并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感谢徐校长的热诚接待,同时也感受到徐校长对相关课题的诚挚表述和不懈的努力。

  在四天的对话中,双方代表就有关把南洋理工大学复名为南洋大学、培养南大精神、创办南大的历史、复办后的南大行政语文问题以及开办语文学系等课题作了详尽的交流。

  (一) 徐冠林校长对新南大的办学理念和方针:

  1.徐校长主张结合南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的精华创造一个更有前瞻性的新南洋大学。

  a.把南洋大学的传统和南大精神注入理工大学。
  b.南洋理工大学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却缺乏南大的传统和精神,因此希望把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优点结合为一。

  2.在南洋理工大学增设三个学院:

  a.人文学院: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中文系以及其他语文学系。
  b.理学院
  c.设计与传媒学院

  使南洋理工大学成为一所综合大学──新的南洋大学。希望在2005年完成这个计划,到时正式将南洋理工大学改名为南洋大学。

  3.针对那些对旧南大没有感情的师生,大学当局于今年的迎新周举办了一项「传承之路」活动,让这些师生认识旧南大,向他们介绍了南大的创办史、陈六使的创校精神以及当时南大的各种情况。参加这项活动的人士约有1700,有学生、老师、校友及家属。

  4.徐校长认为他本人以前是由「华入英」,原本受中文教育,大学时受英文教育,毕业之后又处在纯英语的环境,而现在是由「英入华」,他希望以西方制度化、就事论事的优点,结合东方文化(中华文化),以精神培养为着重点来办校。

  5.在选课方面,学生可念专业课程,并可以双主修或副修的方式选修中文课程。

  6.为了加强对中文的学习,己邀请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加入南洋理工大学理事会,同时将邀请北大教授来教学及派学生去北大上课,以加强中文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将向台湾和香港的大学取经,邀请他们的知名教授前来讲课。

  7.徐校长将尽最大努力向政府建议修改南洋理工大学法令,使南洋理工大学名正言顺改为南洋大学。

  8.徐校长已委托在南洋理工大学任教的陈丁琦教授等前南大校友帮忙沟通旧南大校友,以共同商讨复名南大的各项事宜。徐校长说,他相信南大重办之后,对华文教育会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9.已把陈六使铜像搬到华裔馆楼下大堂显眼的位置,让每个进出华裔馆的人都能向他致敬。

  10.马来西亚统考优秀生可自动进入南洋理工大学。

  11.新加坡政府己将南大牌坊美化(但还不够理想)。

  12.南洋理工商学院有开办中文班,让中国学生修读 EMBA ──高级 企业管理硕士班。

  13.将成立一个特别小组研究我们马来西亚六个南大校友会于1998年提呈予吴作栋总理的续办南大建议书。

  14.同意在学校里拨出一个场所作为校友的联络处。

  15.校长认为,复名的南洋大学不可能和原来的南洋大学一样,不可能以复古的方式在21世纪办校,而是应该正视未来,重视在大学的使命。

  (二) 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建议:

  1.我们重申,新加坡政府落实马来西亚六个南大校友会于1998年5月26日提呈给吴作栋总理的“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是解决南大历史问题及处理南大正名课题的关键。

  2.我们确认,1998年建议书的各项建议是符合法理情的诉求,新加坡政府落实它,不但顺应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利惠新马华社和东南业国家与人民。

  3.陈六使先贤是创办南洋大学的功臣,在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历史上立下彪炳的功绩,备受世人推崇,新加坡政府应在南大复名之前平反陈六使先生,以行动昭示新加坡政府对正名的诚意。

  4.有关南大牌坊该不该搬迁的问题,曾经引起争论。我们12位代表和陈丁琦校友都一致认为南大牌坊不应搬迁,应该将之美化,把牌坊周围的空地美化为一个小公园,同时立碑说明牌坊的历史。

  (三) 徐校长提出要为新南大注入“南大精神”和肯定“南大传统”之主张以及复办南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为复兴南大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希望徐校长能在正名过程中,逐步实行教学、考试和行政语文双语化,即由单一的英文改为华英双语文,这是注入“南大精神”和肯定“南大传统”至为重要的一环。

  尊敬的徐校长,我们希望日后正式交流时,双方能就上述看法达致共识。

  敬祝 教安

  杨天德签 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
  梁鸿基签 吡叻南洋大学校友会
  崔耀成签 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
  黄志渊签 砂劳越南洋大学校友会
  张拔川签 新山南洋大学校友会
  敬启
  11 May 2004


  A Proposal on the continu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submitted by the Nanya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To The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
  Mr. Goh Chok Tong
c.c. RADN(NS) Mr. Teo Chee Hean
  Ministet of Education
  Dr Cham Tao Soon
  President, Nanyang Technologicai University

 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提呈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
 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

  副本致:教育部长张志贤准将
  新加坡理工大学校长詹道存博士

  1. 序言

   过去数年来,全球南洋大学校友,分别在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尼及新加坡举办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1995年在云南园举办时,承蒙阁下拨冗光临,并就南洋大学问题发表重要演讲,使我们深感荣幸。

   南洋大学自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后,在法律上就不再独立存在。然而,全球南大校友的共同愿望是续办南洋大学,发扬南大精神。这个愿望是历届南大校友嘉年华会的主题。我们希望阁下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在新的客观条件下,采取适当的行动,把南洋大学问题,合乎国情而顺乎法理地加以解决,则新加坡政府对华文教育的贡献,将会名留青史。

   1996年12月20日,阁下在“南洋理工大学论坛”的一项重要政策演说中,透露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把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发展成为“亚洲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

   1997年1月24日,陈庆炎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也对新加坡两所大学的发展提出三大方针,包括成为世界级学府,课程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更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新加坡正副总理分别为新加坡两所大学的发展,提出了宏图大计。

   我们认为,目前的南洋理工大学有办教育学院、会计系及商科系,已不是纯粹理工大学,而是初具规模的综合大学。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课程重点固然各异,而分执文商、理工的牛耳,然而牛津与创桥作为综合性大学,却也不失为世界顶尖学府。我们认为,南洋理工大学不论朝着什么模式发展,注入“南大精神”极为重要。

  南大精神,实质有四点:一为维护和发展民族语文教育的无私贡献精神;二为发挥爱国主义、爱群爱校的精神;三为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艰苦奋斗精神;四为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

  新加坡政府领导人包括李光耀资政不时以南大精神激励国人。我们认为,落实南大精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续办南洋大学。

  2. 建议

  2.1 关于教学媒介语

  2.1.1 基于创办的宗旨与目标,当年南洋大学在教学媒介语方面,采取灵活的双语方针,即理学院和商学院科系采用英文课本,授课则以华语为主、英语为辅,考试语文则华英文兼用;文学院方面,除了语文系和语文科之外,其他科系采用华文课本,华语授课。南洋大学的行政语文则以华文为主。

  2.1.2 南洋大学改制后,文理商学院除了语文学科之外,教学媒介语、考试及行政语文改为英语英文。

  2.1.3 南洋理工学院及其升格后的南洋理工大学亦采用英语为教学媒介、考试和行政语文。

  2.1.4 今天新加坡国内外形势已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有所不同,南洋理工大学应该顺应形势的转变,调整媒介语政策。

  2.1.5 正如97年2月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主持亚欧会议开幕礼时所说的:“亚洲由中国大陆为火车头,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的转变,即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茁壮成长,中文在国际社会的运用相应也日趋普遍。留意到这一趋势和新加坡本土国际经贸发展,主要是同中国经贸关系的需求,并尊重南洋大学历史、创办宗旨和目标,以及照顾到新马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意愿,我们建议南洋理工大学采取灵活的媒介语方针,逐步把单语改为华英双语。

  2.1.6 我们同意,教学媒介语的政策,是一项渐进的改变。

  2.1.7 我们希望看到,南大历史能够循着形势演变而改写:从双语政策到单语政策,再恢复到双语方针。语文政策的改变实际上就是南洋大学历史的足迹。

  2.1.8 阁下在1995年“南大之夜”晚宴上呼吁南洋大学毕业生往前看,让我们珍惜过去,但也应利用过去的经验,为下一代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21世纪的亚洲经济将起飞,也是个竞争剧烈场所,12亿人口、讲华语的中国是世上一个龙大的市场,将是世界各国力争竞逐的目标。我们深信未来南洋大学培养出通晓中英双语或中、英、巫、日、多种语文的毕业生,将适应亚洲新环境,为新加坡国家与人民在国际贸易及投资上带来优势和实惠。

  2.2 关于收生政策

  2.2.1 我们欢迎南洋理工大学于1997年10月宣布接受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高中统考文凭作为录取入学的资格。

  2.2.2 我们欢迎南洋理工大学于1997年11月28日同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签署合作意愿书,促进双方师生交流等7个领域的合作。我们对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詹道存博士表示会考虑让新纪元学院毕业生直接进入南洋理工大学修完大学课程,深表赞赏。我们希望双边交流得以顺利进行,促进马新两国华文教育的发展。

  2.2.3 我们建议南洋理工大学增加录取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毕业生名额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合格中学毕业生,以贯彻当年南洋大学创办的宗旨和目标。

  2.3 关于开办多语文系学系

  鉴于新加坡地处中西文化和国际财贸交流点,我们建议南洋理工大学逐步复办及增办如下学系及语言中心:

  (a) 中国语言文学系;
  (b) 英国语言文学系;
  (c) 马来语言文学系;
  (d) 东南亚研究系;
  (e) 现代语言中心。

  我们深信,开办上述学系,将有助于培养多语人才,并使南洋理工大学成为本区域研究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马来文化的学术中心。

  2.4 关于为南洋大学正名

  2.4.1 1995年3月,新加坡政府同意南洋理工大学华文简称“南大”。我们认为,这是感情工作,不是法律工作。在法律上,云南园的南洋理工大学仍然是“南洋理工大学”,而非“南洋大学”。

  2.4.2 从法律角度来看,南洋大学存在的依据是南洋大学法令和南样大学有限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法令通过后,南详大学法令与新加坡大学法令立即被废除,意味着南洋大学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后,南洋大学在法律上已不再独立存在。但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法令却保留南洋大学赞助人名册。

  2.4.3 南洋理工大学是依据南洋理工大学法令而创办的法定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法令没有任何条文涉及南洋大学。从法律角度来说,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是完全没有任何关连的法定团体,虽然南洋理工大学地址和校产(部分)仍是南洋大学的校址和校产(部分)。

  2.4.4 基于此,我们建议新加坡政府修改南洋理工大学法令或相关法令,使南洋理工大学名正言顺地正名为南洋大学。

  2.5 关于南洋大学毕业生迁册法令

  2.5.1 1996年5月2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教育部长李玉全提呈的南洋大学毕业生迁册法案。迁册法令于1996年8月31日正式生效。

  2.5.2 迁册法令把原本列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生名册的南洋大学毕业生名册迁移到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名册内。

  2.5.3 李玉全部长在迁册法案二读时,促请所有南洋大学毕业生在落叶归根后展望将来,把南洋理工大学当成南详大学一脉相传的继承者,齐心合力发展南洋理工大学。

  2.5.4 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后,两间大学同时在法律上不存在,因此它们的毕业生名册纳入国大毕业生名册,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2.5.5 由于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毕竟没有丝毫法律联系,因此,南洋大学毕业生在感情上难以同南洋理工大学学生沟通和融洽,相信这也同时是南洋理工大学学生难以同南洋大学毕业生融合的根本原因,我们希望新加坡政府能够体会这种感受。

  2.5.6 迁册法令同时把原本列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法令下的南洋大学赞助人名册迁移至南洋理工大学。本建议书2.4.3.段文经已指出:南洋大学同南洋理工大学是完全没有任问关连的法定团体。因此把南洋大学赞助人名册迁至南洋理工大学在法理上虽是可行的,但是在情理上却很牵强。我们希望新加坡政府关注这点。

  2.5.7 基于此,我们建议新加坡政府对涉及南洋大学的数项法令,作出必要的修改,以使南洋大学重生,同时使南洋大学校友及赞助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南洋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2.6 关于大学理事会

  2.6.1 为了尊重南洋大学的创办历史、宗旨和目标,为了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我们建议南洋理工大学理事会扩大组织,开放门户给新加坡以外的南洋大学校友,参与管理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务。

  2.6.2 我们认为,除了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派一名代表参加理事会外,马来西亚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国的校友也应受邀委派代表参加大学理事会,这将更有助于加强南洋理工大学同全球南洋大学校友的联系,而且会加速全球南洋大学校友对南洋理工大学在条件成熟时正名为南洋大学的认同感。我们相信,通过门户开放,南洋理工大学将更有条件不断提升,进而迈向超越更大成长的巅峰。

  2.7 关于前后南大同学的交流

  2.7.1 为了加强南洋大学校友与南洋理工大学在籍学生的交流和融合,我们建议大学当局主办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让有关同学有机会互相认识,交流思想,促进联系,为日后融成一体而作准备工作。

  2.7.2 我们也建议南洋理工大学聘请或邀请散布在全球各地学有专长,出身南洋大学的学者和专家及企业上卓越有成的南洋大学校友回返南洋理工大学作长期、短期或定期的授课和讲学,以让南洋理工大学在籍学生认识南洋大学校友的成就,加深他们对南洋大学的认识。

  2.8 关于历史问题的处理

  2.8.1 我们发现,介绍南洋理工大学的刊物,完全不提云南园主人“南洋大学”的字眼,造成在籍学生对云南园主人的历史茫然不知。

  2.8.2 我们建议,为了促进双向认识和谅解,南洋理工大学应向在籍的学生介绍南洋大学的历史和成就。切断历史对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并无好处,因为同学们不懂什么叫“南大精神”。要发扬南大精神,就应当让在籍同学认识南洋大学的历史和成就。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
  槟城南洋大学校友会
  吡叻南洋大学校友会
  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
  新山南洋大学校友会
  砂劳越南洋大学校友会
  1998年5月26日


25 July 1998
Mr. Lim Guan Teck
President, Nanya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of Malaya
24th Floor, Jalan Tejaka, Taman Maiur, Jalan Cheras
55100 Kuala Lumpur

Dear Mr. Lim,

  Thank you for your memorandum to the Prime Minister which was copied to the Minister for Education and myself.

  We are grateful to your Association for a continued interest in the University. As we have often said, we will continue to draw upon the Nantah spirit of enterprise and endeavour to develop NTU into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acknowledge the role of Nanyang University in laying the foundations of NTU's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beautiful Yunnan Yuan campus; support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urrent activities and endowment fund contributions such as the Dou Yee Bursary and Tan Lark Sye Professorship and assistance in linking NTU up with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schools in Malaysia.

  The University welcomes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its students and graduates to interact with NU alumni. I shall personally be most happy to continue dialogue with your Association to develop a constructive partnership to nurture NTU into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which its students, graduates and NU alumni can be proud of.

  With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signed)
  Dr CHAM TAO SOON
  PRESIDENT



全 球 南 大 校 友 一 家 亲

2008年10月03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3, 2008
2008年10月0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3,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