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我与特刊主编打交道的感触

── 叶天颂 ──


近日读了朱永安,江学文等校友的,有关温哥华联欢会特刊错误的公开电子邮信所透露的不正常的事情,使我想起了我与特刊主编,和筹委会负责人打交道的,令人遗憾的经验。

前年我发现,联欢筹委会拟邀请詹道存以贵宾身份在南大之夜作主题演讲,在诧异之余,马上写电子邮信询问并提醒筹委会,这是个敏感问题,宜三思而行。既然这是全球校友的联欢会,邀请詹道存演讲的问题,也可以征求其他校友会的意见。

我的公开信在南大校友网页出现后,得到不少校友如陈国相等的支持。后来应卑诗省校友会为了要出版纪念特刊而发出的邀请投稿的信,我以“邀请詹道存演讲所引起的风波”为题,写了一篇稿,以快信寄给特刊主编,要求收到稿件后确认。等了很久没有确认,后来我用电子邮信,传真,长途电话,多次追询,主编不理不睬。在无可奈何之下,试问筹委会委员朱永安校友,得到他的回信说,主编陈玉成已去马来西亚印特刊去了,事情底细他不知,无法帮忙。

“忠言逆耳”。看情形我这篇文章,不会被卑诗省校友会主编的纪念特刊采用。我与一位校友谈起此事时,由于他知道我在马,新与几个其他地区的主要中文日报,曾发表过文章,便建议我把这篇文章先投星洲日报或南洋商报。在一家外人的大报登载了,特刊是自己人的,若不采用,便不易解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很快就把我投去的稿刊登了。最后结果,特刊果然不采用。主编至目前为止尚欠我一个确认信,因此投去的文章便下落不明。

多年来在我投稿到加,美,中,港,台,纽西兰等地区主要日报的活动中,从来没有受过像自己人的特刊的主编所赐予的待遇。与写稿人联系,乃每个编辑正常的任务。在我的经验中,有些大报编辑的殷勤,比起自己人的态度,有时真有天渊之别。例如几年前我写了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英雄,加拿大白求恩大夫的特写,投到台湾一家大报。我原来以为,对抗日战争的立场,每个中国人都同仇敌忾,不分左右。没料到,在收到我的稿一两天之内,该大报编辑有如手上接了个烫手的马铃薯,抛之不及,打个海外长途电话给我表示抱歉:说文中提到共产党啦……八路军啦……该报不能采用,请我谅解。有些编辑也许把稿扔进垃圾桶就算了事。

特刊编辑除非另有打算,否则回信确认或否认收到稿件,无需五分钟就可以办好。例如用我的电子邮信作底,直接答复发信者时,地址也不用打字,只打上“稿件收妥(或没收到〕,谢谢”, 简单得很。

挺身出来为校友们服务的校友,或多或少算是校友们的领袖。这些人应该以身作则。如果这些人办事不遵守原则,岂不令人觉得遗憾?

渥太华市 叶天颂〔南大第一个海外校友会首任会长〕

2002-3-1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2年3月2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 2002
2002年3月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