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顺应时代的需求

── 思 茵 ──


校友谈论“复办南大”、“南大复校”或者“南大复名”,经常都说,“时代变了,办学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到底说的是什么?

不论是不是“复办南大”,任何大学的发展,都要切合社会需求,不断改进,顺应时代。“办学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就像个放诸四海都得的豪语,实际却没说要实行什么改革。

上世纪50年代先贤创办南洋大学,并不提出要办一间不一样的大学的口号(当年,新马只有一间马来亚大学)。创校宣言明确指出;要为中学生开拓门路,要为中学培训师资,要发展马来亚文化;不是含糊的呼吁“顺应时代”。

现在的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其他的新加坡的大学,“办学方向、课程设置”都各别“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难道只有“南大复校”、“复办南大”才有“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的特点?难道当年南洋大学办学并不“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

许多人都是言不由心,谦虚隐约。这个含糊的“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会隐含着什么真正的“需求”?

第一种可能:说者不清楚要顺应时代的哪种具体变化,没有认真研究和探讨,没有策划,除了空洞的言论,没有具体的目标。

第二种可能:心里有着一些设想,从来也没有觉得需要表明。

什么设想?可能是说不出来,可能是不敢说出来。

说不出来,就是还没想妥,没有完整的想法。要求“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目标需要明确,办事才会踏实。

不想说出来、不敢说出来,最可能的要求,是要特别着重“英文”。

南洋大学创校时期,英文已经是世界通用的语文。过去,大英帝国占据了许多殖民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撒播英国文化,英语形成了处处行得通并且享有便利的语文。南洋大学的英文水平即使不高,英语却是讲课和作业的一种语文。把南洋大学当成纯华文大学,是一种心理障碍。加强英语的应用,原本是很正常的想法和做法。

从另一方面看,大学课业多,除了专修英文,其他课业的英语学用,收效不大。语文的基础,多数得在中小学建立。开办中文为主的大学,要求英文应用流利,面临艰钜的挑战,需要在课业、活动等等方面,能有相应的创新策划和实践。

现在的社会,英文很吃香。看得明白的人,知道那是社会政治的后果。只看短期功利的人,认为一切都唯有英文才是。因此,有人怪南洋大学的英文不够水准,有人甚至眛着良心,指责南洋大学用中文,不用英文。

要指责南洋大不用英文,不是随口就说得。特别是,受过华教,曾经在南洋大学升学的校友,总得避免被指责为忘本。因此,只能说要推崇英文,意想读过大学英文就会应用自如。

如果大学全力推行英语,实际是办一间英文大学,类似南洋理工大学。这么一来,可能和“复校”原由格格不入。心理的内在矛盾,表露的是,有个急切特别的需求,没有具体的说法,就是“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

可能,可能,还有一些猜不到的思路和梦想。——总之,没说出来的,不会显露错误;已经说的那部分,也未曾发觉破绽。

那么,要怎样实行梦想呢?不妨看看眼前的实例。印尼的东盟南洋大学,已经为海洋学院奠基;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分校,明言英语教学,开办中医,也有开办高铁专业的可能近景。都不说“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却有“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的实施。开诚布公,人人看得到,人人都明白,大家有底。

“复校”要“顺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会另辟蹊径,不做同样的梦。但是,“相信新加坡政府会允许这个申请”的,将会是怎样的“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6年8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August 31,2016
2016年8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ugust 3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