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访山西大寨村

── 红 枫 ──


联欢会结束后,我们参加山西旅游团,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旅游结束后,回到太原市,老公突然间想到昔阳县的大寨村看看。文质彬彬的老公自诩是农民子弟,对当年大名鼎鼎的大寨村很向往,对带领群众走出贫困的陈永贵更有几分敬仰。于是在导游的协助安排下,我们租了一部小车在隔日的清晨向大寨村出发。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年轻貌美的导游小姐开始讲解,据她描述陈永贵没读过多少书但头脑灵活,聪明能干,六十年代大寨村在陈永贵的领导下村民摆脱贫困,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够向国家上缴了粮食,这在那个年代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不仅仅是全中国人知道大寨村和陈永贵,连外国人都知道陈永贵这号传奇人物。后来很多外国考察团都到这里来参观和取经。

导游小姐带我们走过一条铺了青石的柏油路,宽阔的柏油路两旁种满了又高又大郁郁葱葱的常青树。我们走到山顶,迎面是一块大石头,上面工工整整刻了‘虎头山’三个大字,下面署名是‘叶剑英’。再往前走有一个大石碑,龙飞凤舞刻着郭沫若颂扬大寨的诗:

“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年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导游小姐伸手指向不远处坡下的一片梯田说道,那边的绿地就是‘狼窝掌’,以前是个穷山恶水不毛之地,后来陈永贵带领了大寨村民开荒辟地还三战狼窝掌呢。大约是60年代的一个冬天,陈永贵带领村民开山采石,把石块挑到山上砌成坝,把土地围起来造成了梯田然后种上庄稼。眼看庄稼快长熟时却被一场大雨冲倒了。第二年的冬天陈永贵再次带领众人再次修坝,这次却碰上一场百年不遇的豪雨,大雨连下七天七夜,排山倒海般的洪水再次把大坝给冲毁了。第三次当陈永贵再次发动村民修坝,大家都灰心了,陈永贵体现了领导能力说服众人,并要求把坑挖得更深,把坝造成半圆形分散洪水的力量。那年大寨村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想想看在那个年代没有先进机械,采石建坝全是靠人力,赤手空拳,有的也是极为简陋的基本工具。据说采石工人因为不断的轮大铁锤打击石头,往往手掌都被震裂,手上血水直流,石上血花飞溅。脚板也冻的裂开口。为了节省时间,负责送饭的村民把饭直接挑上山,当大夥儿揭开锅盖准备吃饭时,发现锅里的饭全结冰了,他们就称它为冰渣饭。但他们并不以此为苦,反而乐在其中,我想这正是有一个信仰在支持他们。

随后我们还参观“大寨展览馆”,从山坡到展览馆共有73级台阶,正好代表陈永贵享年73岁。在展览馆看到许多珍贵相片和名言,有副照片陈永贵会见外国领袖,他还是那一副农民的打扮,头上还包着白头巾。还有一首署名陈永贵的诗,非常有趣而我也非常喜欢:

“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莫说此山无人到,更有高峰在前边。”

一副‘大寨铁姑娘’的相片引起我的兴趣,原来当年有一组非寻常的生力军,是22位铁姑娘组成的,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干活不比男人差,是大寨一支难得的娘子军。

导游小姐带我们到一家卖纪念品的小书店,原来店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宋立英,她是大寨村第一个女党员,她过世的老伴贾进才老先生,三次让贤把最高书记的位子让与陈永贵而自己却甘当个采石工人。据说他采的石头可以从大寨铺到北京然后再铺回来。我们买了一本《流金岁月》请宋立英老太太签名留念。这本书描写了两位老人家的奋斗历史。

我们还到一位名叫李巧英经营的饭店吃午饭,原来她就是铁姑娘之一,年过半百的她告诉我们村里还有几位铁姑娘,其它都嫁到村外去了。

这是一趟非常有教育性的旅游,它让我更多些了解新中国和新中国成长的历史,还有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以下一组相片与大家分享)
http://picasaweb.google.ca/roseteh8888/DaZhaiForNandazhan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09年1月17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17, 2009
2009年1月2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2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