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小时不了了」的爱因斯坦

── 李学数 ──


原文登于一九七八年三月《镜报月刊》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是本世纪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八七九年,他诞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有些人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会打洞」的想法,以为爱因斯坦的家庭一定是搞科学或者祖先有人搞科学的,才会生下这个「有科学头脑」的爱因斯坦。

  他的祖先是典型的犹太商人,没有一个人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也并不是一个很突出的孩子,更不是「神童」。他不喜欢运动和游戏,学话也有困难,要到三岁才开始讲话。他喜欢一个人静坐想东西,他的父母曾担心,他是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会不会智力迟钝?

  他的母亲会弹钢琴,从小培养爱因斯坦对古典音乐的爱好。爱因斯坦六岁时就开始学拉小提琴。后来他在回忆童年的日子时,这么说的:

  「我在六岁到十四岁时学过小提琴,但是却没有碰上好教师。音乐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只是机械的练习。我真正学到音乐是在十三岁,就是在我爱上莫札特的奏鸣曲之后。我渴望能把异常优美的乐曲表达出来,就逼着自己提高演奏技巧。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在四、五岁的时候他父亲给他一个指南针,能摆动的指标引起了他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他就想知道为什么指南针会南北指向,这跟他自小就富有探索的精神大有关系。

  爱因斯坦的爸爸与叔叔合作做生意,他们因此住在一起。雅可叔叔学过一些电机,因此他们专做电器生意。雅可叔叔很喜欢小爱因斯坦,有时间就亲自教他一些代数和几何,他的不正规的教学法倒是相当成功。爱因斯坦在听叔叔提到毕达哥拉斯定理后,自己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了以上定理。

  十二岁时,叔叔就送给他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几何的教科书,这使他对数学有了更大的兴趣。他的学校的同学借给他看了许多科学普及读物。他自己说:「阅读许多科学书籍后,我深信圣经里的许多故事不是真的。」

  爱因斯坦不喜欢德国式的那种严格的教育制度,他到老年时还不满地说:「小学的教师在我看来像是军士,而在中学的教师却是像中尉。」

  十五岁时,爱因斯坦的父亲生意失败,他的家庭搬到靠近义大利米兰的一个小城市,而他留在慕尼克继续完成他的学业。六个月后,他忍受不了那种孤独生活以及严峻的教育制度,于是从医生那里获得一张证书:「因为精神崩溃,他不能学习必须退学。」而另外方面他从数学教师那里取得一张证明信,说他数学非常好,虽然没有中学文凭,也有能力进入大学。

  由于爱因斯坦非常痛恨德国教员,所以当他一到米兰时,就宣布不要德国的公民权。他想成为瑞士公民,而瑞士公民权只有他长大到二十一岁时才能获得。因此从十五岁到二十一岁他一直是无国籍的。

  爱因斯坦不喜欢学校生活,不愿意完成他的中学学业,喜欢在大自然里游荡,但是他很喜欢数学。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长,在他父亲生意又失败了之后,爱因斯坦靠向父亲伸手要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他的父亲认为成为一名电机工程师不怕没有饭吃。因此他坚持要爱因斯坦到瑞士的苏黎世去。那里有中欧(除德国外)最好的科学研究中心──「瑞士联邦工艺学院」。

  可是爱因斯坦的入学考试失败了。相反,他在数学方面却是答得满出色,工艺学院的主任建议爱因斯坦进入瑞士的中学读书,拿了一张文凭后再重新申请进入「工艺学院」。

  爱因斯坦于是进入一间中学读书。这学校是由一群采用极为开明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主持的,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另外,这学校有非常完备的教学仪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实验。这样的学校对爱因斯坦来说是很理想的。

  爱因斯坦从小到老对自己的衣着并不注重,从未买华丽的衣服装扮自己。他专心一志去思考问题,反而把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都忘掉。

  他的健忘在朋友中也是出名的。在瑞士中学学习的那段日子里,他有时在朋友家过夜,早上就走,忘记把自己的提包带走。他有时在朋友家聊到很夜才回家,常常忘记带锁匙出来,因此必须在楼下大喊:「我是爱因斯坦,我又忘了把锁匙带出来啦!」

  他的亲友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不会出人头地的,他什么东西都忘记。」

  爱因斯坦中学毕业后,获得文凭。由于成绩优异,这一次他不需要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工艺学院了。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4月10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0, 2008
2008年4月1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0,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