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峰回路转千帆来──好人终有好报

──李学数──


好人不长命,坏人祸害一万年。
——中国俗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金瓶梅词话》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佛经

一个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哭泣或者怨天尤人都是最愚蠢最无能的表现;一死了之,图个解脱,也是最自私、最不负责任、最无情无义的做法。
——马文仲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
——英国作家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中国人喜欢讲这样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未报,时候未到。”我想这话是受印度佛教因果报应的影响,在佛经《璎珞经·有行无行品》:佛祖问目连“什么是报应?”目连回答:“随着他的机缘,做好事有福报,做坏事就有恶报。”(原文:“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许多人因这话害怕报应而不敢作恶。在犹太教也有同样的说法,犹太人认为上帝是公义的,在《约伯记》就说:“他必按人所作的报应人,使各照所行的得报。”

  这和中国人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讲法一样。

  可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往往看到令人诧异的事。“好人不得好报!”在《传道书》中,我们看到:“有义人行义,反致死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中所见的。”(7章15节)。传道书第9章11-12节说:“我又看见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原来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时机,正像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险恶的时机忽然临到世人身上的时候,世人也照样陷在其中。”

  在中国有人看到老太太摔倒,扶了她起来,老太太要这人赔偿受伤上万元。结果作好事反而自己受害要在法庭相见。

  文革时提倡的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精神,现在却说“雷锋叔叔死了!”,不可以做好事,怎么现实社会有这么多扭曲的看法?怎么生活改善了道德却滑坡呢?

  在《马太福音》7章12节,耶稣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你希望以后,你摔倒在路上,路人都冷漠的袖手旁观,还是大家伸出救援之手扶你起来?

  一个传教士威廉·彭(William Penn) 这么说:“那些为了善而行善的人,并不是为了上天堂,也不是为了得到回报,但最后他一定两者皆得。”

  4月15日我看中国的深圳新闻网报导:2005年轰动中国的歌手丛飞,他的遗孀邢丹在4月13日23时45分被人丢石,挡风玻璃破裂击中左额动脉,结果左下颌粉碎性骨折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

  丛飞生前热心公益,公益演出300多场,捐助失学儿童183名,累积捐助300多万元,后来因胃癌去世,去世还捐献眼角膜,2006年4月20日,这位善心人士去世。

  丛飞在生病时有很多受过他帮助的学生忘恩负义见他是避之不及,他及妻子也不曾埋怨。他去世后妻子接下他生前使用的义工号“2478”成为深圳义工联继续行善。可是这样好的一对夫妻,男因癌去世,女因被人丢凝土而受伤死去,留下一个小女孩在世,真是令人悲伤。

  英国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 曾说:“一生都在关怀人类问题的一个人,最后却发现一个所能提供的,最多只不过是建议‘想办法更仁爱,更善良一点。’这实在是有点尴尬的。”

  生命的真义是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承受痛苦,创造更多人幸福生活。大爱剧场根据大陆一个残障老师马文仲的自传,拍摄了《牵手人生》的影集。

  马文仲生在河南郑州附近的贫穷黄河畔马野庄,在家排行第二,遗传了母亲的一种少见的重度渐行性肌肉萎缩不良症,少年时还健康正常,可是长大慢慢腿不能走动,最后手不能抬举,走路靠一个小板凳挪动,高中才念了三个月就无法上学,马文仲在家自修完成高中学业。他不能读师范,梦想成老师成为泡影,但他设法在小学代课,不取报酬。最后由于行动不方便,当老师的父亲在自家旁为他建一个简陋的希望小学,教室里没有正式的黑板,让他帮助失学贫穷乡民的孩子读书。

  在衣食匮乏的黄河滩,他教育了许多贫困,及在外游荡的失学孩子。他的事迹感动湖南姑娘谷庆玉,她抛弃能有舒适生活的婚姻,来到河南郑州附近的贫穷黄河畔的村落与全身瘫痪的他生活,共创艰苦的人生,那年她才二十一岁。他们的爱情生活,令人泪下。

  马文仲用仅能动的一根指头,敲着键盘,一字一句,写下了二十二万字的自己的自传,他写了底下的诗歌《带着感恩接受折磨》:

数万万年以前,
我曾是一棵野草,
刚从石缝中探出脑袋,
就被牧童骑的牛儿吃掉。

于是我发誓
一定要成为
万物之灵的人,
求神把我变成人身。

神说:
你根本没有这份因缘,
趁早打消这份心愿,
生生世世皆有定数,
奢望会让你痛苦不堪。

只要神灵能够成全
一切苦难我愿承担
求神相信我的志气
不吝给我一个考验。

神于是将我化成人形
附加上这种进行性绝症
一步一步地加重惩罚
看我能否走好此生。

我没有忘记我的许诺,
带着感恩接受折磨,
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类,
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这次生命来之不易,
我会把它倍加珍惜,
疼痛是我无间的朋友,
苦难是我忠诚的伴侣。

  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泰戈尔《飞鸟集》)。

  马文仲不想患肌肉萎缩的病,但因遗传,他无从选择。

  他想读书,想念师范,可是因身残而师范的大门对他关闭。

  他想教书,无报酬去学校当代课老师,后来父亲帮他在家旁边盖了一个房间作教室,他可以敎失学的孩子。他很穷,可是他为了穷孩子可以不收学费,不想他们失学。

  千里之外的湖南白族姑娘谷庆玉,一个热情漂亮又能干的姑娘却由通讯喜欢上了他,离家到河南亲眼目睹他不因身残而仍一心献教育的伟大情操,愿意帮助他,与他长伴相守,真的印证了泰戈尔的话:“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十六年来年艰辛的教学,他的身体越来越糟。他和妻子两人办学的事迹,被报纸报导,马文仲的希望学校已作育近一千四百名学生,其中有二十多位考上大学。他的事迹传到台湾,慈济的证严法师希望人们学习他们的这种菩萨精神,并且要慈济帮助他们办学。为他建立了慈济希望小学终于在2001年完工。本来是“山穷水尽”后来却是“柳暗花明”。2008年4月5日马文仲去世了,但他的艰苦办学的精神永垂不朽。

  有一个南非企业家马克·舒特武德(Mart Shuttleworth) 在英国公司 Canonical Ltd. 发展名叫“乌邦图”(ubuntu) 的操作系统,Linux 桌面电脑有百分之五十用它,而此作业系统是免费使用。在2005年7月马克提供1亿美元设立“乌邦图基金”(ubuntu Foundation) 做为发展这作业系统的基金。

  而这个名字是来自非洲争取人权斗士曼德拉(Nelson Mandela 1918.7.18-) 的“天下一家”的思想。

  南非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屠图主教(Desmond Tutu) 在他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 很简洁描绘关于乌邦图的人:“一个有乌邦图的人,会欢迎别人、好客、温暖而慷慨、并且乐意与人分享。这样的人心胸开阔,随时愿意帮忙,愿意敞开自己弱点,也能肯定别人,看到别人有能力,或表现好,也不会觉得受到威胁,因他们有相当的自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属于一个更伟大的整体。”

  纳尔逊·曼德拉出身于南非一个酋长家庭,取得律师资格,虽被定为酋长继承人,他说:“决不愿以酋长身分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落。”一生追求民族解放为摧毁种族隔离制度而献身的人。从1962年8月被捕入狱,年仅43岁的他被当局控告煽动,监禁5年。1964年6月,又被控以阴谋颠覆罪,判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述27年,备受迫害和折磨。1990年2月7日,南非在世界与论压力下,无条件释放他。而他1994年5月大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屠图主教这样称赞他:“纳尔逊·曼德拉之所以有如此的力量,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对此毫无疑问。我们的悲剧在于他不能在我们身边帮助扑灭正在毁坏我们美丽国家的烈火。很明显,他是一个巨人,有超人的智慧。……你和他在一起时,你毫不怀疑,他具有我们的语言所称的‘魔力’——人格和风度。他为他的信仰付出极大,人民注意到这一点。可能比其他任何事情更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那无可争辩的演说才能。他能把群众的感情用雄辩的、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当你读他的法庭陈述时,你就会为你也是一个黑人而骄傲。这个国家需要曼德拉和其他那些在狱中或流亡在外的人。”

  至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只能看这世界还是受恶魔控制,因此好人不一定会得好报,只能期望在死后好人上天堂。佛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但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他们没有这个“天堂”可以向往的地方,也没有这种今生报来生报的想法,只能“豁达,怜悯,感恩”地生活。

  白桦的着名小说:《太阳与人》(电影《苦恋》就是以这小说拍摄,那个画家的原型是中国画家黄永玉),黄永玉86岁时,中央电视台访问他拍摄了《黄永玉:贴近土地生活》。黄永玉是我敬重的一个老前辈,喜欢他的文章及画。他讲述在文革时常被殴打,有一次是刚好他的生日,打得背心黏满血,要脱下都困难,妻子用温水浸湿,慢慢一点一点地剥下来。

  在五十年代,当时他在香港,美国哈佛大学要聘请他去美国从事艺术工作,可是他爱国毅然回归祖国。妻子悲伤的问他:“如果早知今日,你会回来吗?”

  他却回答:“这种日子不会长久的。”是的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勇敢的人把眼光看得更远,知道过不久就会“峰回路转千帆来”,一种崭新局面会出现,困苦的日子会消失。就像普希金所写那样: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2011年4月18日-22日

【参考文献】
1. The Ubuntu expenience(Nelson Mandela Inteview) 见 www.youtube.com/watch?VODQ4WiDsEBQ
2. Mendela on Ubuntu. www.youtube.com/watch?mvITHoN3ipt&feetune=related
3. 大爱剧场牵手人生 特别篇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tu8hGPk-n0&feature=related
4. 大爱剧场牵手人生 特别篇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yo4K7TlbCQ&feature=related
5. 大爱剧场牵手人生 特别篇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_6xgR7U-qA&feature=related
6. 大爱剧场牵手人生 特别篇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jPf-wBZ0HA&feature=related
7. 马文仲幼儿园兴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bw2rAXKxQM

【附录】
肌萎勇士 - 马文仲 (马文涌)
【挑战极限、活出希望】
http://329.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08.html

我叫马文仲(Ma,Wen-Chung),一九六六年生于河南省长垣县苗占乡马野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因说错了一句话被打成“右派”,在生产队被管制劳动,母亲有病,不能参加生产劳动,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那时的主要口粮是红薯,在分配的一点其他粮食吃完之后,就是一日三餐的红薯,吃得人烧心难受。春季里红薯吃完的时候就主要靠野菜,野菜吃久了,轻则面黄肌瘦,重则浑身浮肿。

小时候,我最常做的事情,是和哥哥争吃的,往往是我争着了,哥哭;哥争着了,我哭。有一次,为了争吃半碗野菜,我和哥打得不可开交,结果是碗也打了,菜也撒了,母亲把我们两个一顿打,然后母子三人抱头哭成了一团。由于营养不良我患了严重的肝病,肝脏比正常的孩子肿大四个手指的宽度。父亲为了挽救我的生命,给我的身体增加一点营养,征得村委会的批准,用自做的一辆板车,拉着我去几百公里外的新乡七里营一带去讨饭。可那时,政治风云较紧,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被人从野地的瓜棚里赶出来,被当作流窜犯关进了拘留站,一关二十来天,险些被饿死。

营养的缺乏,再加上来自母亲的病因遗传,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肌肉群慢慢消失,只剩下细细的骨头外面包括着一层薄薄的松皮,瘦得吓人,有人说我像是从古墓中爬出来的乾屍。随着肌肉的消失,全身各个部位的活动功能也日渐丧失,坐、立、行都发生了困难,上学路上经常无故摔倒,并且经常迟到。老师看我病情严重多次劝我退学,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上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刚上高中有两个多月,因病情再度恶化,完全丧失了自理生活的能力,而不得不休学。

我自小有当一名教师的愿望,休学后,我并没有就此甘休,自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又报考了中等师范,结果竟以全乡第一名的位置,夺取了七个选送中师的指标之一。但又以身体之故被乡教办室除名。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使我的一次次努力都付之东流,于是我把一切的怨恨都归之于疾病。我求父亲帮我治病,父亲卖了两棵树,带我到郑州医学院去检查。医生说,我患的是“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这种病属世界绝症,很多这种病人活不到二十岁就死了,如果家属护理得好,也许会延缓一些时日。所以医生要求我父亲,一方面要尽可能照顾好我的生活,一方面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是很无奈的事情。

对于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被宣判成死刑更痛苦更绝望的了。我难过了好多天,眼泪都快要哭干了,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我甚至还想到了死。但后来我终于醒悟,一个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哭泣或者怨天尤人都是最愚蠢最无能的表现;一死了之,图个解脱,也是最自私、最不负责任、最无情无义的做法。于是我擦乾了眼泪,抬起头勇敢地面对现实。生命短暂更值得热爱与珍惜,再短也要让它放出一点火花来。

这时我曾写下两首诗用以自励:

我的人生(一)
哪怕
我的生命
短若流星
我也要
像流星那样放出瞬间的光明
哪怕
我渺小得如一滴清露
我也要
像清露那样璀璨晶莹
我希望历史的长河中
能有我荡起的
一圈涟漪
古老的大地上
能有我留下的
一串足迹
这样
我才会
含笑离去

我的人生(二)
诞生了一个生命
也就意谓着又要多一个死亡
不要恐惧
不要悲伤
肉体的存在虽短
精神的生命
却可以永长

也正是这两首诗一直激励着勇敢地走下去。我决心和病情的进展赛跑,赶在生命的结束之前,为这个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也不枉我来此世一遭。

我知道我所剩的时日不多了,我不能再等待机会,我要趁我还能走动,去尝试我的愿望,我想马上去做一名教师,把我学得的知识教给学生。于是我拖着沉重的身子,去找村支书,找教办室,希望他们能允许我到我村小学去教书。可当时村小学教师并不缺额,政府是不能任意增加教师数额的,他们让我等,等到什么时候缺教师了再说。可是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允许我再等下去的,于是我苦苦相求,只希望他们能答应我去做个帮工,没有名份没有工资都行,只要能给我提供个机会让我去发挥自己的一点作用。

经过再三相求,教办室和村委会被我的一片诚心所感动,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那时我的直立走路已是很勉强了。由于大腿、臀部、背部都没有了牵拉力,站的时候只能鼓着肚子以防止上半身向前栽倒;可是又由于脖子里没有肌肉牵拉,当肚子鼓起的时候,头也就向后垂至背上,眼睛只能向后看了。

为了能使头不向后垂,必须让上身微向前倾才行。为此我用绳子绑在大腿上,用两只手交叉放在背后拉住绳子,这样绳子和胳膊就代替了臀部背部、失去的肌肉群牵拉住上身,这样上身虽前倾一点也不至于栽倒下来。即使这样,每走一步仍然是提心吊胆,摇摇晃晃稳定不下来。挪一步一身汗,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喘气,别人走五分钟的路程,我一个小时还走不到。路上无数次地摔倒,头部、肘部、膝盖经常渗着血。摔倒了起不来,必须等有人经过,才能求人家把我扶起来。

一个下雪天,天寒人稀,我倒在雪地里起不来,等被人发现时,身上已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腿也冻得失去了知觉。为了不误事,我中午不回家吃饭,在衣袋里带上一块馍,在学校凑合着吃几口就算了。一年之后,我再也站不起来了,不得不告别那所令我魂牵梦绕的小学校。

身虽被困在家里,但心仍在学生身上。我发现了在这黄河滩上,因为贫困,教育落后,中途辍学的孩子非常多。那时初中入学率仅有百分之五十,好多考不上初中的,还有因贫困或者成绩差、连小学都上不到头的孩子们整日在街上闲逛,扰乱治安,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于是我就萌生了办学、把学生请到自己家里来教的念头。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表示同意。我又找教办室主任,主任说:“只要你能收得起学生,你就教吧,你教一个学生咱们乡就少一个文盲。”于是我就求父亲帮我盖教室。那时父亲已经恢复了工作在乡一中教书,他只好趁星期日、或有月亮的晚上拉土垫地基,脱土坯,挖树木。经过一年的时间,他终于东拼西借地为我盖起了第一间教室,这已是一九八六年的春末了。

我连夜写了三十多张广告,却没有一个人来报名,也许人们觉得把孩子往一个垂死的瘫痪病人身边送、是很恐怖的或者不吉利的事情。为了表明我的心愿,求得学生及家长的理解,我不得不一手拉着凳子,一手撑着地,从这个学生家里爬向那个学生家里,臀部被凳子磨得稀烂,但最终人们还是像避瘟神一样地避开。

两个月后,我初中时的一个女同学,很理解我,也相信我,主动把她弟弟送了过来,我就从这一个学生教起,慢慢又动员来七个学生。这就是我第一届的八个学生。人称“捣蛋鬼学校。”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之后,这八个人人都认为是朽木的学生,却考上了六个,这在当时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二十苗占乡,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年,我还没来得及贴广告,就来了四十多个学生。早上天不亮我就让父亲把我背进教室,坐在高凳上等待着第一个学生来早读,到晚上九点半至十点,父亲从乡中回来,才能把我抱下来,每天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坐在高凳上,肌肉委缩的臀部,骨头外裹着一张皮,皮烂了,和裤子凳子粘连在一起,每次下凳都能疼出一身的汗。这十七八个小时中间,我不能解手,所以不敢喝水,也不敢喝稀饭。

板书是个大问题,一开始我用左手拿着右手,在黑板角上一块很小的范围内写,后来又尝试过用木棍、一头挖个孔嵌进粉笔。随着学生的增多,这两种办法都失败了,我又请父亲买了四块小黑板,趁夜间坐在小凳上,把要板书的内容都写好,第二天,要用那块黑板,就挂哪块黑板。再后来,因肌萎缩的恶化,我自己坐在下面也不能写了,就培养一些写字又快又好的学生代为板书。每次备课,我都把这些学生叫到身边,把要板书的内容教给他们,让其演练以至纯熟,课堂上他们就能配合的得心应手了。

十七年来,我在父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从一个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二百七十多人,年级齐全的完全小学,共培养出小学毕业生1500多人,其中免费助贫困生二百多人。

现在我的身体已严重扭曲变形,因常坐臀部溃烂面也越来越大,无论坐还是卧,每时每刻都痛苦不堪。我已不奢望我的身体能有什么好转,我只希望死神的脚步能再慢一点,因为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发觉自己还活着,还能教我心爱的学生,我就很庆幸、很感恩,因为按医生的估计,我是活不到今天的。我很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4月26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26, 2011
2011年4月2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27,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