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为什么我喜欢清代龚自珍的诗?

── 李学数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85首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04首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
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龚自珍《己亥杂诗》

  好友孙述寰教授(Prof. Hugo Sun) 与我合作数学研究,喜写旧体诗,知道我爱读龚自珍的诗,于是赠我一册《龚定庵诗集》。我当作宝贝珍藏,我的藏书大部分都捐赠出去,但是这本礼物始终伴随我不肯割爱。

  龚自珍的诗是在初中二时读梁启超的文章才知道,后来留学法国看到香港一批爱国学者办的《抖擞》刊物,才重温他的诗集。

  龚自珍(1792—1841)生平满清由盛到衰的时期。英国已用鸦片腐蚀广大人民的心灵,西方列强用船舰炮,把闭关锁国的满清打垮,而他在风雨飘摇的时候,对国亡的危机发出呼声,希望能唤醒国人而他去世时,鸦片战争还没有结束。

lgongzizhen.jpg
龚自珍

  当时一些人说他是“狂人,叛徒”,“离经叛道”。只有少数人认同他的想法:小两岁的魏源(1794—1857),林则徐(1785—1850),外交官黄遵宪(1848—1905)。而这以后的康有为(1858—1927)和梁启超(1873—1929)也是受他的影响,想用翻译西学,解决中国思想界的“闭塞萎靡”状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

  他在22岁时写了一篇《尊隐》表示尊崇隐士。里面有一句“则山中之民,有大音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看来他希望有“不隐居山林山人,能出来挽救这垂危的国家。”

  这篇《尊隐》描述了当时中国的情形。“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不可以支日月,……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

  “然而,感视其世,亦竟不远矣。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旦不鸣。”当时的社会情景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引暮气,与梦为邻。”

  他所处的时代的怎么样呢?

  蒋英杰在《近代文学的世界化——从龚自珍到王国维》一书里指出:“当时给龚自珍最直接打击的是当时社会不安的现实。社会不安的主要有二,一是人口压力。一是官僚机构的腐化,这些都是龚自珍亲眼体验到而且深感忧虑的。

  “在龚自珍出生的一个世纪内,中国人口最增,总共共三亿人,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人口共达四亿三千万。沉重的人口压力引发不少社会问题,如因人口迁徙而起的地方动乱,又如因物资短缺而引起的物价上扬,使大部分百姓临于贫穷。而物价上扬更进一步助长了官吏贪污的风气。

  “外国经济势力入侵,更是火上浇油,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又使大量农民濒临破产。外国势力在境外窥伺,蠢蠢欲动。这些沸沸腾腾历史新形势,是龚自珍这种敢说的知识分子觉察到而苦无良法解决的,他只有声嘶力竭的狂呼。”

  他从19岁到38岁参加科举考试多次不中,只有39岁时考中第95名进士,主要原因是他的书法特丑。他“一生露才扬己,率性而为”,年轻时就“口不择言,动与世忤”,其诗文多“伤时之语,骂坐之言”,以他的狂放不羁、直言不讳和锋芒毕露,他没能在考场上有所作为,他想报国无门,看到民生维艰,心系苍生,而无力改变,他只能写诗嗟叹: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己亥杂诗》中第123首: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依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龚自珍这首《右题方百川遗文》:

  狼藉丹黄窃自哀,高吟肺腑走风雷。
  不容明月沉天去,却有江涛动地来。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

  有清一代,米价高涨是常态,龚自珍写道:“康熙四十六年,苏松戴镇四府大旱,是时米价由每升七文,竟长到二十四文,雍正乾隆时,米价每升十余文。二十年虫荒,四府相同,长至三十五、六文,饿死者无数。后连年丰稔,价渐复旧。然每升亦只十四、五文,为常价也。至五十年大旱,则每升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后,不论荒稔总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之间,为常价矣。”

  他看到举国上下吸食由英国列强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贩卖的鸦片真是到触目惊心的地步。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以英国为首的资产阶级国家,靠贩卖及走私鸦片的方式,荼害中国人民以自肥。就以道光17年(1837年),因鸦片输入,流出的白银就有一年6千余万两!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第85首写道: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龚自珍的好友林则徐曾说:“盖以衙门人中吸食者多,如幕友、宫亲,常随、书办、差役,吸鸦片者十之八九,力能包庇贩毒之人。”林则徐在禁烟奏折中说,如不断然禁绝鸦片,“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86首:

  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类眼荧。
  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这是不是亡国形象?统治者与人民就是这样的软弱,难怪外国人鄙视这个“东亚病夫”的“纸老虎”。林则徐比龚自珍年长7岁,与龚父是同僚,龚自珍支持禁烟运动,在林则徐去广东查禁鸦片前夕,给林写下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他认为“鸦片烟即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他提出“食妖宜绝”,对破坏禁烟者“宜杀一儆百”,而且他还希望通林则徐的改革,使中国出现“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的局面。

  龚自珍指时弊疾呼,不顾他人感受。小他两岁的魏源(1794—1857)曾劝龚自珍不要在酒酣耳热之际放言无忌,以免遭到不测之祸。英国戏剧作家肖伯纳(Bertrand Shaw) 说:“人类之不平等,是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是革命的动机。”英国恩格斯(Engel) 说:“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在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这就是时代产生了这个抨击官僚制度叛逆的诗人龚自珍!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龚自珍个人毛病很多,放荡不羁,风月场所,怜香惜玉,沉迷赌博,屡输屡赌。孙教授对我说:“我不喜欢龚自珍这个人,人品不佳,好赌好色。”龚自珍出生一个末世时代,而他是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时代出身不能使他摆摊时代的封建枷锁,我们不要以现代价值要求他是一个“圣人”。

  我想他的爱国爱民的情操值得我们敬重,他留下的诗文,光辉照日值得我们学习。今天缅怀这位曾在我年轻时候使我对中国近代史关注,想“医大病、解大难”,“大言不畏、细言不畏、浮言不畏、挟言不畏”的诗人以诗表示我的敬意:

  《龚自珍颂》

2019年10月25-27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9年10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31, 2019
2019年10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3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