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用铁锹在大地写作的杨逵

── 李学数 ──


扬帆出大海,风浪日常事。
顺风虽爽快,逆风也不惧。

──杨逵

天天跑五千,骨硬皮肉坚,不怕寒流冻,不怕烈日煎──这是我生活信条。
──杨逵写给家人的信,1957年12月20日于“火烧岛”

这一生我的努力,都在追求民主、自由与和平。我没有绝望过,也不曾被击倒过,主要由于我心中有股能源,它使我在纠纷的人世中学会沉思,再挫折来时更加振作,在苦难面前展露微笑,即使到处碰壁,也不致被冻僵。
──杨逵

人是会寻出路的动物,不管生存处境如何黑暗艰苦,但总有一条路可寻,只要我们广泛去观察,出路是会找到的。所以要关心世界,要了解历史、政治、社会各方面的学问与问题;眼光大了,你眼前的黑暗也只是片黑云罢,阳光就在背后。
──杨逵

近来身体比较差一点,常常头晕,比刚从美国回来时瘦了四公斤。头痛骨晕的一部分原因是我每天脑子里都想着太多要写的东西,可是没办法拿捏尺寸,心里的话不能讲,歌功颂德的谎言我不愿说,因此常常不知如何下笔,我现在觉得笔比锄头还重,快拿不动了。
──杨逵 1983年10月

“统一”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有意见时大家来讨论、商量、沟通,避免曲线与误会,使人们不是被强迫或利惑,而是主动参与合作。作风是自由、民主的。而“一统”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集团把自己的主观强加于人,要大家认同,这种属于帝王思想、封建思想、官僚思想与霸道思想。
──杨逵 1983年10月

我一直希望做一个好园丁,在花园上是如此,在家庭、社会上也是如此。无论怎样恶劣困苦的环境中,我都要坚定意志。
──杨逵

自由民主本来就是多元的,每个人对事、物认知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识形态出现,因此要大家的意见一致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抛弃“一统”的观念,用理性的态度,互相容纳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见经过不断的研究、讨论与沟通,产生和谐,这样才能团结,才会有力量。
──杨逵 1983年10月

只有消灭侵略,压迫和剥削,才可能有真正的万国共存共荣。
──杨逵

为人类种下第一棵树的,诚然值得我们敬仰,可是,敬仰应当不只是歌颂,最要紧的还是继承,充实与扩大他的事业,把一棵树变成千千万万的棵树。
──杨逵《园丁日记》

  1972年我在法国巴黎生活,有一天跑去巴黎第六大学(也称居里和居里夫人大学)旁听法国数学家 Dixmier 的李群李代数的课,竟然发现那里有一个不大的中文图书馆,里面有一些抗战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书籍。

  国书馆让我借书,我借了一本杨逵的《送报夫》,另外一本是《李有才板话》以及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杨逵(1905年10月18日─1985年3月12日) 的作品,这小说竟然是由日本文翻译成中文,由鲁迅的弟子胡风所译。我为书中的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精神所震撼。

  我长大在英国殖民者统治的马来亚,亲身体会殖民者残酷高压统治以及经济掠夺,因此读杨逵小说就觉得很亲切,台湾是和我生活环境相似。

  后来有机会阅读1976年10月台湾杂志《夏潮》登载杨逵的访问记。总算对这位先生有一些认识。

  2008年6月20日我来东海大学讲学,请王道明教授帮我从图书馆借几本杨逵全集来看,而且表示想去看东海大学旁边的杨逵东海花园。由于视力衰退的原因,我已长期不读书看报,孤陋寡闻,竟然不知他已在1985年3月12日去世了!

  恰巧遇到王教授的同事谢维华教授,他看到我拿《杨逵全集》,告诉我他的夫人认识杨逵的孙女杨翠女士。我就表示是否能见她,想直接了解她的祖父之事。

  很高兴在谢教授的安排之下,我们在6月29日十点半去杨逵二儿子杨建先生的家。杨翠载我从东海大学校门到她父亲的家时叙说她家庭的故事。她从国小三年级一直到大学就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大伯因为父亲被关闭在火烧岛,十五岁就辍学,在照顾弟弟妹妹的生计和让他们读书,生活重担的压力,把他压垮,精神受打击,后来消沈酗酒过日,以后酒精中毒。父亲早年也因爸爸成为“思想犯”遭受歧视不能念想念的学校和科系,只好念大同工专。

  那时祖母一个人撑起养育子女的重担,而由于白色恐怖,许多亲戚都不敢援助他们,爸爸出外读书,祖母嘱咐如果有困难可以去找一个堂哥,谁知这个堂哥竟害怕,叫他以后不要再找他。爸爸看到自己的亲人这么冷漠,心中难过,也真的以后老死不往来。

  现年七十六岁的杨建先生长得真像父亲!

lyangkui.jpg 李学数(左)和杨健先生 2008-06-29
我和杨健先生 (2008-06-29)

  杨建先生指出他的父亲出生日期应是1906年10月18日,而不是1905年。他指出这是杨逵自己犯的错误,他曾在许多地方希望人们改正,可是到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都是将错就错没有改正。

  另外他的父亲原名是杨贵,笔名杨逵也是一个父亲犯的错误。原来应该是“杨达”,这个笔名是赖和替他取的。但杨贵看赖和手写的“达”字以为是逵,误会是《水浒传》里爱打不平的“李逵”的“逵”,好!就取名为“逵”。

  在彰化行医的赖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他的医院会客室放了一些从中国订购的报纸杂志,让人们在看医生等待时可以阅读,从中了解中国的近况。

  杨逵这时也搬到彰化,租了房子常来医院阅读报刊杂志,请益赖和,他视赖和为兄长。这时他和叶陶仝居,他也常参加围绕赖和的一群文艺青年的集会。

  赖和行医忙碌,对贫穷病患分文不收,把收入帮助社会运动及主编《台湾新闻报》,他鼓励杨逵写文章,杨逵第一篇白话文描写一个不向逆境低头的贫农,被赖和退稿,可是上面却详细写评语和修改,杨逵感动。他用了许多词语描写贫农衣衫的破烂,可是被赖和删了,只写四个字“破了又补”,语言简洁。

  在1932年5月19日至27日《台湾新民报》登载了他写的《送报夫》用日本文写的小说,赖和帮助他修改了许多日本文,可惜这文章登到一半,就被日本政府当局查禁。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大儿子资崩又难产,幸好有赖和伸手医治,以后孩子患有夜盲症,赖和也是无偿的医疗,这位抗日英雄1943年去世,杨逵失掉一个他所敬爱的兄长。

  1951年4月14日,台湾政府把赖和当抗日英雄入祀忠烈祠,在1958年却又以他的“思想有问题”把他遂出忠烈祠。至到1984年1月19日才平反。

  杨逵参加2月12日举办的“庆贺赖和先生平反演讲会”说:“我今年七十九,还不想离开人世,我就是在接下赖先生的棒子……希望执政党继此次赖和先生平反之后,能够再接再厉,放弃蹂躏民主的手段,将过去的冤案像此次一般,重新深入调查,再有五次、十次、一百次,乃至无数次的平反。”

  中饭我和杨建先生吃水饺玉米和喝用麻薏叶煮的小银鱼汤。

  我问为什么在那个威权时代读进步书籍的学生都会被枪毙掉,而这个公然表达自己社会主义思想的杨逵却反而生存下来?

  杨建先生说可能由于杨逵的《送报夫》在日本发表,拿到奖就是国际名人。他在国军来台之前,还印刷了许多宣传“三民主义”的书,谁知陈诚抵达台北当天,就下令逮捕他,逮捕名单是根据日本特务机关关于抗日份子的档案拟定。理由是:“你过去是反对日本人?那你现在一定是反对国民政府;你对日本人占领期间的观察不满,就是有左倾思想,而思想左倾一定是反当权者。”

  可是也有人想要保护他,而有一个法官把一些不利他的文件销毁,这位法官后来被撤职。杨建先生说杨逵从来没有参加台共的组织,台湾共产党领袖蔡孝乾被蒋介石逮捕,后来变成顾问养起来,很多年以后被释放,他来东海花园找杨逵。杨建说他听到蔡孝乾对爸爸说:“我从来没有说你是共产党。”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因此他就没有被枪毙。

  时间过得真快,快要三点半了,我们准备到东海花园去。

  走出他家大门,杨建老先生让我认识“猪母乳”这种植物,他的媳妇指出他搞错了,不是门口的那种,应该是长对称叶子,吃起来有些酸味的。

  我说我知道了:“‘猪母乳’就是大陆称为‘马齿苋’,我曾吃过也拿来当药用来消肿,可以治腹泻。这野菜是毛泽东最爱吃的,从延安吃到中南海。马齿苋能使白发变黑,难怪毛主席晚年头发仍黑。”

  车开到“东海花园”差不多是六分钟的行程,杨建先生说这花园由于他有一段时间因身体不行,没法子去工作,有一些荒芜了。

  这花园是在东海大学对面,1962年杨逵由绿岛回来,向银行信用借贷购买,原先有二千坪大,是一个多石头少泥,而且水源缺乏的不毛之地,经过几年夫妻两人及杨建辛勤的劳动,土地上长出营养不良的花卉,妈妈也成为卖花婆,靠著她良好的草根关系与人缘,把这些看来不起眼的花推销出去。有些认识他们的善良人们,爱莫难助,买花多给一点钱,或者把自家的糕饼糖果与小点心给她,她都小心翼翼的包回让给杨逵和孩子吃,自己不舍得吃一口。

  现在东海花园是树木长得高大茂盛,原先有一些荔枝树都不见了,由于长期没人照顾,一些野草长得真高。我们站在杨逵与叶陶的墓前,回想他们这几十年贫困,仍坚持自己理想,“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我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墓的左面墙刻了杨逵写在1949年的《和平宣言》,这个不到五百字的宣言,竟然使他坐了十二年的牢,而且还差一点就被枪毙。我念上面的词句:

  “陈诚主席在就任的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这是我们以为是正确的。但是人民的意志是什么呢?需要从人民心坎找出的,不能凭主观决定。

  据吾人所悉,现在国内战乱已经临到和平的重要关头,台湾虽然比较任何省份安定,没有战、亦没有乱,但谁都在关心着这局面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深恐战乱蔓延到这块干净土,使其不被卷入战乱,好好的保持元气,从事复兴。我们相信台湾可能成为一个和平建设的示范区。

  可是和平建设不是轻易可以获致的,须要大家协力推进:

  第一,请社会各方面一致协力消灭所谓独立以及托管的一切企图,避免类似「二二八」事件重演;

  第二,请政府从速准备还政于民,确切保障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出版、思想、信仰的自由;

  第三,请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停止政治性的捕人,保证各党派依政党政治的常轨公开活动,共谋和平建设,不要逼他们走上梁山;

  第四,增加生产,合理分配,打破经济上不平等的畸型现象;

  第五,遵照国父遗教,由下而上实施地方自治。

  为使人民意志不被包办,各地公正人士须要从速组织地方自治促进会、人权保证委员会、动员广大人民,监视不法行为与整肃不法份子。

  我们相信,以台湾文化界的理性结合,人民的爱国热情,就可以泯灭省内省外无谓的隔阂。我们更相信:省内省外文化界的开诚合作,才得保持这片干净土,使台湾建设上轨,成个乐园。因此,我们希望,不要再重武装来刺激台湾的民心,造成恐惧局面,把此一比较安定干净土以战乱而毁灭。

我们的口号是:

  (一) 清白的文化工作者一致团结起来!

  (二) 呼吁社会各方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三) 防止任何战争波及本省。

  (四) 监督政府还政于民,和平建国!

一九四九年元月二十一日发表于上海大公报”

  他写的话,句句都是实话,句句都是合情合理,杨逵不希望看到外省人和本省人对立,希望能和谐地在这土地上生活。结果,夫妇俩被捉,妻子监禁四个月释放。

  《绿岛家书》 《杨逵全集》有一集是杨逵在绿岛写给家人的信,这些信是杨翠念大学时有一天有一个陌生人拿给她的四本笔记本,说是你家的东西。回家时打一看,是祖父在绿岛时笔记本抄录下来送出的信,监方人员不让他带走没收下来,后来有关方面觉得没有用才还给他。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于“火烧岛”杨逵写给家人的信:

“亲爱的孩子:

  七日的信收到了,你千万不要灰心,只要保持住信心,所有的难关都可以克服,事业终会成功的。

  你听人家说过乌龟同兔子赛跑的故事吗?

  就算我们是乌龟吧!让我们自强下息,有始有终干下去。

  我们的第三届运动大会于本月五日揭幕,记录了许多优异的成绩,七日圆满闭幕了。

  你妹妹来信说,我要参加游泳赛,又要跑五千公尺,她觉得很稀奇,不敢相信。

  她知道我在家时是不会游泳的,也未曾看到过我参加赛跑,怎么一下子就来了五千公尺,难怪她不大相信。可是,游泳是你自己同我赛过的,可不再会有怀疑了吧?至于五千公尺赛跑,因为你急于回家,未能等着亲眼瞧瞧,这里却有真凭实据,你可以向她保证,爸不是吹牛。

  固然,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一,但这并不叫我灰心,因为这一次比上次进步了,下届还更要进步的。

  在我将要开跑的时候,许多朋友都替我担心说:落伍不要紧,恐怕动起担架来就糟了。也有人说:老羊也许勉强可以跑到终点,跑完之后,是不是想来请一个月的假?

  我很高兴,他们都没有猜得准。

  我不仅保持着一定速度跑完了五千公尺,最后还有油可加,跑了半圈快速步进终点。我不仅没有劳烦大家拿出担架来,至今还是照常吃饭,照常工作,这一点你们是可以放心的。

  由这一次的测验,我更加强了生活的信心。

  我认为马拉松的精神在体育方面使得通,在生活方面也使得通,在一切学问与工作,我相信都是一样的使得通。

  马拉松精神是什么呢?

  就是乌龟的精神,也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只要经常锻练、沉住气,自强不息,有始有终,事业终究是可以完成的。

  我幼少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阿片仙」,一年三百六十几天,总是躺在病床上的日子多,三十岁前后,又因工作关系患过了肺病,生活的难关不知道碰上好多了。但,现在五十三岁,我可以跑五千公尺而绰绰有余:你说还有什么可以叫我灰心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中有八九,我们不要怕它;应把它当作磨练的好机会。

  下要急,慢慢地来。失足时警惕一下就行了。宇宙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我们的命运注定的!我想贡献给你「自强不息」四个字。这是我领到的锦标上所题的,我相信我们都需要它。

祝 平安快乐”

  我对杨建先生讲这个东海花园应该成立一个“杨逵纪念馆”教育下一代。

  杨建说:“爸爸以前认为大陆如果解放台湾,就接收东海为农工大学,他当时从绿岛放回来,对国民党的腐败极度失望,寄望大陆能解放台湾。

  可是后来看到‘文化大革命’及‘四人帮事件’对中共大失所望,不再有接收东海大学的野心,把心愿缩小到以东海花园建立成文化中心。”

  近年来杨逵的老家,台南县新化,也有纪念杨逵的纪念馆成立,杨建先生有时会去该馆讲解父亲的事迹。

  他们有一个时期没钱还贷款的利息,忍痛把一千坪的地卖掉,后来有建筑商想把剩下的地买下建楼房,出高价要收购,但是想到杨逵的遗愿,他们都不肯出让。

  我说是否能找义工来把这荒芜野草丛生的土地改变一下,不需要他老人家这里工作?杨老先生摇摇头说:“现在我们社会缺少这种不要钱作义工的人。我只希望市政府能出钱把这地方建成一个中心,我们愿意无条件捐出去。”

  杨逵不只是属于台湾人民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让我们完成他的心愿吧!

2008.7.1 于彰化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07月01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1, 2008
2019年11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2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