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追求研究的乐趣

── 李学数 ──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明朝) 袁中郎

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

  我喜欢研究数学问题,对我来说,研究是一个令人快乐的动脑筋游戏。做研究,就像是侦探,是能力的挑战,要有推测事实真相的能力,还要有遇到某些困难时不怕困难。做研究其实并不枯燥,但是需要爱好,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兴趣,享受到了研究过程的无限乐趣!

  有人喜欢填字游戏,有人爱好随笔涂鸦,有人喜欢欣赏音乐,有人喜欢品茗小酌,有人喜欢呼朋聚赌,有人喜欢酒就像李白那样的先祖,“但得此中味,勿为醒者传”。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不同方法。

  我是喜欢安静地坐下来沉思,我不喜欢喧哗热闹,因此我不想在大城市居住。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我喜欢树甚过喜欢人。”我可理解他的想法。如果不是这样,他就谱不出优美的“田园交响乐”。

  在2002年我在北京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看到报章登载了陈省身先生(S.S. Chern 1911-2004)为少年儿童写的题词:“数学好玩”。有些人以为当时的陈先生是童心未泯,竟然把数学当游戏。我一位朋友却说看来陈老是开始犯糊涂了,数学难得要死,怎么好玩呢?

  我想陈省身先生用意简单,他是希望更多人能来从事数学研究的工作,因此不要把它看作困难的工作,好玩、有趣的事来做。只要能乐此不疲,有更多人来玩数学,中国自然很容易进入他所期望的“数学大国”。在1996年他在补写《数学六十年》一文里改写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诗句,来表示他对祖国年青人的期望:“一朝数学大国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在八十年代,陈省身先生就说“中国数学发展大有前途。我们既不可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也不可妄自菲薄,不求进取。只要大家努力,路子对头,中国数学科学完全可以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吴文俊在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曾说:“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多,开创一个新的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研究,这样的东西应该更多些。”

  陈省身在这之前也对中国数学家提出他的劝告:“中国数学要独立,……从此不要再跟着人家,想法子找到新的有意义的方面,在这个方面中国数学家领头也做一些工作,不再跟了……。中国人应该搞中国自己的数学,不要老是跟着人家走,……中国数学应该有自己的问题,即中国数学家在中国本土上提出,而且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自己的数学研究课题,题目不必都选热门的。”

  这二十多年来,我就是根据陈省身先生的劝告,尝试自己走自己的蹊径。在图论的标号理论上开辟了几个新的分支,自己除了自娱之外,也邀请一些朋友一起开辟、耕耘发展,分享发现的快乐。我在三十多年前离开法国前夕,我曾到法国南部 Montpelliere 的深山野林去向隐居的老师阿历山大·格罗丁迪克(Alexander Grothendieck 1928.3.28 ─)告别。我说我会去美国学习电脑,暂时告别数学,但是我一定会回来搞数学,以后我要走自己的路。

  他说:“记住!永远不要活在巨人的影子底下。你该早走自己的路。”

  在1988年,我在圣荷西州立大学从事电脑数学的工作,我开始从近世代数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图论的研究。有一天我看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登载了格罗丁迪克拒绝接受瑞典皇室科学院颁给他的 Crawford 奖的信。他说他快要退休,他的薪水是够养活他,他不需要这一大笔的奖金。而他说了一句很有他的特色的话:“我印象中,新思想是否富有成果,时间是唯一的证明,富有成果是由成果证明,而不是荣誉。”

  因此我从不考虑我发表的论文是否会给我带来荣誉,我也不考虑这些论文是否有什么价值和应用。

  有人对我说我的一些研究的成果可以运用到密码学,我都一笑置之。如果有人想把它应用在这方面,当然是可以找到这类应用,就像人如果想要敬拜神,没有神,他们也会用泥土捏制,用刀雕刻成偶像敬拜。

  有人到某地区作学术报告回来对我说:“没有想到你的名声传到这么远,有许多人知道你的工作。”我又笑了,他可能不知道远在印度有一些教授想老远的来美国与我作研究,我都尽量劝他们去我的网站看我的论文,再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讨论,不必劳民伤财来我居留地与我工作。

  而我一些在美国的印度朋友都设法来我这里几天与我面对面地研讨问题,我虽然有时觉得疲倦,但我还是来者不拒,乐于帮助他们,日夜勤奋工作都能给我带来非常大的满足。

  这几年来我在标号理论的工作量及被查阅在一个数学机研所公布的排行榜上列为第一。这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地方。我就像(I. Newton) 所说:“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看来虚名若浮云,过不久就会消失了!我们何必浪费精力整天想去捕捉这水中之月呢?

2008年5月27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6月1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1, 2008
2008年6月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