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信 息 传 抄

—— 汪 迅 ——


许多年前,“文抄公”是过街老鼠。抄袭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就像考试作弊,人人不齿。自从网页流通,抄、剪、贴是简易的基本功夫,人人都习惯了“文抄”行为,群信、网(上社)群充满抄录的信息。传抄的人还鼓励转发传递,意即传抄者是抱着“分享”的善意。

可以这么说,固守知识,不让别人知晓,是自私的行为。但是,别人的学识成就,没得酬谢,反而任人剽窃,很是不公平。在尊重个人产权和知识公开两者之间,怎么权衡,各人的观点和态度各有不同。

先说报章和新闻煤体。把信息载上网页,如果不收费,买报读者转去网上浏览,减少了收入。采用收费办法,或者可以增进利润。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报章和新闻煤体通常只是把主要的信息载上网页,多数硬体报章的读者还是会买报纸来看。在网上看报的读者,通常是浏览各家,这家收费,可以去别家网页。世界各地,网上的新闻信息多着,付费看网上新闻,近于浪费。

此外,网页传抄是件轻易的事,只要一位读者付费,就可以把信息免费转送给千万个读者。网页收费,会减少直接浏览者,降低浏览量,影响广告收入。许多新闻煤体,从不收费改成收费,便逐渐走上末路,维持不久,就宣告关闭。

许多传抄的网页信息,没有注明来源、原作者和发表日期。不注明来源,不标明原作者,是不尊重原作者的产权。读者常常以为传抄者是作者,实际是传抄者截取了别人的成果。信息没有标明原先发表日期,读者会以为抄录的日期是信息发表的日期。如果信息内容与日期相关,多年前的事就变成抄录时期的新闻,产生错误的见解。

“文抄”流行,主要是省时省力。当读者觉得网页的信息“难得”,就“好心”的传抄,感觉作了一件有益的事。只是,传抄者大抵没有用点功夫,没在网上查索更全面的信息,往往有所失误。一处网页的失误,会传抄成多处网页的失误。

网页信息越来越多,原始的信息,一传再传,容易失去来源和根据。读者需要作些“考究”,才能确定信息完整可靠。不论有意或无意,造成读者以为传抄者是原作者,误解事情发生的时期,传抄者都得负起责任。

2014-7-22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4年7月22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22,2014
2014年7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2,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