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北 京 的 印 象 ─ 城 门

── 辛 晶 ──


北京,是皇帝的京城。内城里有皇城,皇城内有紫禁城(故宫)。城墙和护城河,保护着紫禁城的安全。为了逃亡的方便,东南西北都要有城门。

皇帝不能独居,衣食住行各种物资,需要通过城门交流。城门给政权提供安全感,也隐含着危险因素。物资要交流,城门得打开,真正的安全捍卫者是将士和老百姓。

城门隔开城池内外两组生活群体,统制生活交流的方式。老百姓的生活受城门约束;战争人物却是侵犯城门而入。安全是相对的,换朝换代是历史。

现代的北京,保留了许多城门的建筑遗迹,让古旧的文明,警醒新的文明的过去。城墙多数销毁了,城门也不再是交通要道。人工的管理和电讯的控制,形成了北京与中国内地,甚至世界各地交流的新“城门”。人们都要踏进北京的“城门”,认识北京、经营生意、交流学习、旅游观光、……

北京四处,常常见到许多旅游大巴。外国游客不少,更多的是中国各省市的旅游团。公园和景点,挤满着旅游团队的人群。旅游业,强烈的推动市场的兴旺。导游们,好像在指引着游人进出各种虚实不同的“城门”。

城市的交流,德士(计程车)司机功劳不小。勤奋诚朴的北京司机,一天工作十多小时,为人们奔波忙碌。但是,在大旅店和许多景点,却聚集一些空闲的德士。这些德士不是没有生意做,太近的路程,总是推三说四不去,专门等着钓大鱼。

地铁是大城市交通的骨干,要参与北京市民的生活,必须搭地铁。地铁二号线,环绕内城,经过各个城门,不说去哪一站,都说到哪一门。不论有无保留着的城门,总有历史留下的虚拟形象。

为奥运而建起的3号机场,是现今世界最大机场。航站楼有铁道衔接南北两楼,无人驾驶的捷运系统,运送人客来往。庞大的航站楼体系,构成独特的现代化“城门”。

过去,老百姓是不受功禄的“城门”,保卫着帝王的政权和安全。现代的国家民族命脉,依靠复杂交错的人力和物力,组成庞大的机动“城门”。“城门”方便友谊交流,也会隐伏阴沟暗流。硕大的交流体系,仍要依赖老百姓的智勇,保证稳健正常的运作。

城门,退化成古迹景点,新的建设,取代着“城门”的功能。生存、安全、希望和发展,仍旧掌握在老百姓的手中。

2008-11-19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11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9, 2008
2008年11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9,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