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北 京 的 印 象 ─ 英 语

── 辛 晶 ──


飞机抵达北京,边检人员开口先讲英语,好像是到了新加坡。

检查了护照签证,乘搭无人快捷系统去领行李,听到中英双语报站。几天后发现,地铁也是采用中英双语报站,方便外来人士。

为了与世界各国交流,采用比较通用的英语,作为第二语文,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政治与教学方面,早已有所传闻。社会上的推广,正在进行着;思想意识方面,听闻不多。

过去,华人在英属统治区讲英语,获得不少利益,一些人沾沾自喜,经常借英语歧视自己的同胞。现在东南亚各地,许多讲英语的华人,还是保有这种遗风。‘奴颜婢膝’、‘欺善怕恶’,是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

一天,走过王府井步行街,见到几个小学生坐在进口处小石礅上,喊着 "I see one bicycle,... two bicycles...",在街头实习英语──北京的教师真是用心良苦。头脑在思索,会不会有更多方法,提供学生更切实的英语交流环境。

语文的学习,要有十年八年的工夫。短期的培训,可能能应付基本需求,训期过后,还得不断充实。投入人力物力,加强实习,才能成功。

离北京时,机场人员不知要什么,回说听不懂。双方重复了几遍,才听出是要 "boarding pass" (登机证)。语言腔调,各人不同,单是重复一个名词,有时就听不明白。换成短句子,譬如 "Can I see your boarding pass?" ,让听者有个理解的过程,效果会更好。

北京的德士、旅店、导游业和航运机关,需要应用英语。但是,也不是每一个人客,每一个事物,都必需用英语才行。双语的运用,还得灵活掌握。

现在的人,中文原有的词语不用,喜欢‘创造’英语腔的音译词。用英语音译词,得从英文理解个中用意,才能回头欣赏音译词的‘新奇’特点。逗了个圈子,不如直接讲英语更好。可是,只具有英语音译词的水平,英语却是不行。

说到底,应用英语是为了对外交流,不是取代原有的语文。中华语文传载着丰富的历史文明,没有阻碍它发展的因素,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好好珍惜。

中国走向世界,要栽培大量英语人才,也得酌量培训其他语言人才;更重要的是,不卑不亢地树立正直的形象。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12月12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12, 2008
2008年12月1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1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