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话 巴 金

── 渥 金 ──


五十年代,从《中华文选》读到巴金的作品。巴金的文章,不刻意雕塑,浅显清新的描述,迁动着读者的思想感情。

从图书馆借了《家》、《憩园》、《寒夜》……等书,读后很为小说中的人物感动,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留下深刻印象。巴金的小说,向往光明,“掏出自己的一颗心来,激励读者与他一起寻求光明”。“寻求光明”,点亮了光明,读者还得开拓明确的道路。

五四以前,许多白话章回小说,都不能脱离诗词回目。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众多长篇小说,开放了白话文长篇小说的灿烂花朵。白话文长篇小说,不再用诗句开章结尾,文字趋向大众化,影响了后来的中华文学。巴金的小说,作了巨大贡献。

巴金一生,从五四经过抗战,熬过文革,来到经济开放的时代,跨越了好几个历史动荡的时代。评论巴金,应该了解反封建礼教的历史环境,也应当明白“讲真话”的社会背景。

巴金出生官宦家庭,曾经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对于革命活动,“可是站在你们旁边,我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但是,思想行动与那些“阶级信仰”者相差还远。因此,不必对比巴金的“幸福”大世家和别人的劳苦家庭。“他胸无城府,心灵有如蓝天一般透明”。

巴金依循自身经历,形成反封建的思潮,比不上“阶级思想”者“进步”。事实是,“阶级思想”者爬上了官场,贪污弄权,根深的封建思想表现,却妨碍了国家人民的幸福。

“……我底灵魂为着世间底不平而哭泣着”。“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我是可以来牺牲我底一切的。”可是,世代的知识份子,在强权环境下,经常歪曲了自己的形像。时代过后,巴金回首自我剖析,提倡讲真话。

“讲真话”,不是绝对正确的理论。中华文化的教养,推崇“谦虚”、“谦让”、“虚心”。“虚”,接近虚伪,“假意”多的是,“谦诚”很少见。“讲真话”不是中华文化礼教,落得多人不同程度驳斥。但是,巴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自我忏悔,追补过往的积债,重过传播道理。大家何必苛求?

巴金说过:

“我想搞事业呢,想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好处。”
“我一生充满矛盾,有时想去直接投身革命,有时也想妥协,当个作家算了。现在走成这条道路,并不是我的本意。”
“我说我充满矛盾呢。不过我现在走的道路,倒是意外的顺利。”

看看当代带过人民成功建国的思想家,在胜利成功之后,反倒发动教人难忘的悲惨灾难。把巴金“当个作家算了”,不必要他成为思想家或是革命家。

这种“意外的顺利”,为中华文学留下百多部著作以及约半百部翻译著作。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份子,把自己走过的曲折人生,用真话剥裂给后人参照。对人类的贡献,比起那些搬演闹剧、抬高地位、方便“各取所需”的高级知识份子,超过万倍。

2005-10-31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5年10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31, 2005
2005年10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31,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