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人亡政息

── 商丘羊 ──


  大凡一个国家人物死后,其在世种种政策都会改变,而不论这个人物是采取何种手段推行他的政策,这在古代是如此,在现代也是如此。改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急剧进行,另一种是逐渐进行。急剧进行是因为这个人物被武力推翻,逐渐进行是由于继承人改换。苏哈多垮台,印尼政局立刻改变,迎来三十年未有的民主。毛泽东逝世后,经过一阵犹豫和摸索,终于出现从农村开始的改变,进而演变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放弃了戡乱政策,促使台湾老兵得以回乡探望,更促成李登辉的吃里扒外局面。

  李光耀死了,说实在,李显龙是一个没有宏观大志的人,十几年的总理生涯,处处被李光耀掣肘牵制,养成一种十分依赖的性格,因此他必然紧随李光耀的框框,依样画葫芦,一时之间难有改变。新加坡国会几天前召开特别会议,誓言追随李光耀治国精神,看来真有人抓住李光耀的神主牌不放。

  李光耀利用个人与政治权威,吓阻自己圈内和圈外的一切不利因素,却因此留下了一个隐患给李显龙,那就是内部和外部在他死后的反弹作用。也就是说,李光耀死后,突然松懈的局面会让过去被强压的各种因素纷纷出现,这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够看到。举个例子来说,国会议员成汉通被泼液烧身的事件,就是一个李光耀自己也百思不解的事件。这件事是议员仗着自己的势力,把自己凌驾在民众之上所造成,其实它跟拿刀行刺和拿枪轰击没有两样。李光耀对此是感到恐慌,也充满疑虑,他深陷在自己的强权统治之中,没有认识到此中的隐患,即社会对高压政策的激烈反弹,也就因为如此,他会在成汉通被袭击后到医院探访数次,这并非他真的欣赏该议员的忠贞不二,可以相信他或许想找出原因。

  我们看成汉通在李光耀死后所发表的言论,把下大雨看成近乎祥瑞天兆,以及强调李光耀去医院探视时数次自称“我是李光耀”而沾沾自喜,说明该议员绝非一个心系国家社会的人,而是投机取巧之辈。又例如肾脏基金出现滥权舞弊现象,民间大为不满,吴作栋夫人却说滥用公款“六十万元是一粒花生米”,李光耀何以对此没有发表意见,叫人困惑!再又例如淡马锡控股投资美国房地产亏损数百亿元,何晶先是一阵惊慌,以辞职表态,但后来所聘请收拾烂摊子的洋人不敢接任,她又回去重掌大权,口里却说“拿得起放得下”,这无疑是因为李光耀不会追究而出现的结果。李光耀的高压政策,在世时出现这种种怪事,说明了高压政策下已经出现潜移默化,执政党内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执政者的圈子里形成。新加坡人不会忘记,前一阵子有多个高级公务员被控牵涉钱色案件,高薪养廉之下还有此等怪事,李光耀难道没有思考?人民行动党议员在外兼任公司机构要职已不是秘密,甚至有人兼任十数个外职,这是否是腐化先兆?李光耀在世,为何对此可以容忍?李光耀是一个疑心病很重而又老谋深算的人,但是他有极大的缺点,那就是喜欢属下俯首帖耳,也喜欢别人打小报告,越是到晚年,深居简出,越是喜欢依恃别人的传言,或者说是谗言,这是历史上统治者的通病。

  李光耀的灵柩,三易其地,从总统府、国会大厦,直到29日之国立大学文化馆,凭吊者络绎于道。按照华人古代遗制,停灵不易其位,以免惊动死者,然而今天早已不须遵制,而是为了需要。当局这种安排自有考量,目的是配合媒体,制造对大选有利的声势。然而以新加坡五百万人口计算,这几天前往吊唁之人不下140余万人,扣除学生、游客与重复吊唁者,就以整数140万计算,不过是新加坡人口之1/4,实际上达不到预期目标。28日,部长陈振声发出“全民团结共建自豪新加坡”呼吁,明显地是为选举做宣传,呼吁选民把票投给执政党。

  李光耀是政治人物,自然会有拥护者。凡是政治人物,生前都会有大批拥护者,希特勒、墨索里尼、佛朗哥、朴正熙、吴廷琰、苏哈多、蒋介石……这些独裁者生前都有成千上万的拥护者,不足为奇。蒋介石停灵出殡,民众夹道痛哭流涕,焚香膜拜,谁会去想他在大陆执政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群众呢!但是,这些独裁者死后,人亡政息,很快就烟消云散,剩下的是人们一点一滴拼凑出他们的过去,留下谩骂和唾弃。拥护者在政治人物死后,会继续拥护死者,藉以讨好仍存的势力。李光耀死后也不例外,这只要看看各种媒体一周以来的报道和言论就可以知晓。尤有甚者,一位名叫白振华的前议员,在李光耀尚未断气之前制作了视频,李光耀一死,马上到处传播,可谓占尽先机,用心良苦。

  李光耀留给李显龙一个设计周密的政权,在这个政权中,政治和经济大权牢牢掌控在李氏家族手中。不过,根据人亡政息规律,李显龙必须在各方面进行改变而不是亦步亦趋。如果没有自己的政治见解,没有自己的治国魄力,旁人很快看出底细,不过尔尔,内部的隐患会逐渐加剧扩大,而染指者也在暗中窥视。倘若李光耀留下遗诏,安排李家第三代总理上台,以李显龙的政治智慧,那将是新加坡政治的不幸,也将是李氏政权面对的挑战。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5年3月29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9, 2015
2015年3月2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9,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