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王赓武的再次表演与历史现实

── 商丘羊 ──


  文人无行,是指文人为了利益,失去道德行为;文人无格,是指文人的能力、言论没有标准和立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此一时彼一时,是无格的文人常见表现。4月6日,历史学家王赓武在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黄基明的新书《欧亚大陆的核心与边缘——与王赓武就世界历史对话》的发布会上又再对中国的崛起说三道四,又以新的讲法发表评论,又一次出来表演。这是一本问答式的著作,其目的是借着中国崛起而发表看法,而主要的就是王赓武的看法。

  在本年4月1日,王赓武就中国的“一带一路”大发伟论,指中国以“中央”自居,“中国的传统威胁,风险和挑战,都来自内陆,这促使中国永远不可能忽视内陆”,然而他在新书发布会上,却说中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当邓小平在1978年说要改革开放时,他其实说的是要打通海陆,邀请所有海洋国家进入中国。”王赓武前后矛盾的说法,说明他对中国注意海上发展是有某种意图的。在此之前,王赓武秉承李光耀的思路,几次座谈紧紧抓住明朝的朝贡制度不放,借古喻今,制造一种封建霸权阴影,将之笼罩在东南亚各国上空,这正是李光耀对中国在南中海行使主权的担忧,而这种担忧又是替美国人而发。

  李光耀没了,王赓武俨然成了他的替身,对中国崛起说三道四,不断拿海洋做文章,说明其中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研究,而是有意把问题政治化,国际化。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带动之下,沿线的国家必然受到影响,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东南亚以及印度洋和非洲沿岸国家都牵涉其中。新加坡任由美国驻扎海军和空军,说明它与美国的关系不一般,李光耀在世时完全支持美国的再平衡亚洲政策,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目的,奥巴马政府敢于公然提出这个政策而不顾亚洲各国的感受,可以说与李光耀的献策绝对有关。如今美国以新加坡为据点,把守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只是在旁打打边鼓,作为马前走卒。从另一方面来说,新加坡无疑是引狼入室。这头狼对于将要展开的海上丝绸之路必定是磨牙咬齿,随时会扑噬上去。新加坡在外交上不能独立,对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创世之举要不要投入,如果不投入,它所失去的将会是什么?付出的是什么代价?李显龙和他们部长团队,应该坐下来认真商讨,想出对新加坡有利的应对办法。这几天张志贤前往中国访问,由负责新加坡事务的副总理张高丽接待,相信海上丝绸之路必然是商谈的内容之一。

  新加坡是小国,对于中国所要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绝对阻挡不了,于是就有王赓武这类所谓历史学家出来制造言论,或多或少可以对中国产生阻挡以及迷惑人心的作用。前外交部常任秘书比拉哈里在该书发布会上说:“中国作为大国的再次崛起彻底改变了格局。东亚甚至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尝试理解那将如何影响自身国家的利益,它们又应如何应对?”这段话把该书的目的抖了出来,怎样应对中国的崛起,怎样应对海上丝绸之路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新加坡亟需面对的问题。

  曾经敢于对美国说“不”的日本,最终仍然匍匐在美国脚下,如今日本与美国不加入亚投行,日本人正在看美国脸色,生怕在此问题上被美国遗弃。新加坡与日本相比,十分微小,更不在美国眼中,但在外交上它却投美国所好,这是否能够长远得到庇护,谁也不能够预料。

  比拉哈里海批评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注重历史,把历史因素排除在外,他提醒尤其是要注意与中国有关的政策,他批评的是新加坡的公务员,当然是指高级公务员。作为外交官,比拉哈里有所感触,然而新加坡政府多年来秉承李光耀的意志,向来有意忽视历史。中学生早已没有修读历史,包括周边国家的历史,更不要说中国历史,唯一的一本所谓与历史有关的课本称作“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其内容芜杂,东拉西扯,是社会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简易拼凑。在大学里,历史系少人问津,这就是李光耀所想要看到的结果,因为读了历史,学生会分析、比较。思考、怀疑、判断等能力增强,对当政者不利,说穿了就是愚民政策之一,当局关于本地历史,也不敢正视,越模糊越好。可以相信,新加坡今天的年轻部长,对自身和周边的历史也是不甚了了,他们所知道的,只是方圆710平方公里之内的事情,在此之外的可以不加理睬。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单看李显龙多次到中国去,从来没有把他在公教中学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应用出来就可以知晓,其他的部长能有多少历史知识,可以推断。还记得2014年政府设立反共纪念碑吗?纪念碑的设立,并非要人们记得历史,而是把历史当作政治工具,为执政者制造继续执政的借口。

  说来十分可笑,历史在新加坡远远不如万字票受人欢迎,当年历史系教授黄麟根自杀至今还是悬案,至今没人出来呼吁翻案。王赓武若是真的历史学者,早就应该看出新加坡教育中这种违反教育精神的事实,早就应该振臂疾呼要求修读历史,更应该正视国际局势的趋势,而不是紧跟李光耀后头摇旗呐喊,一而再的替李光耀张目,替美国人打边鼓,置自己于二度不义之中。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5年4月9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9, 2015
2015年4月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9,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