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如 果

── 李公羽 ──


  以前须要经过教育,从书本上才得到的学识,现在变成日常生活中垂手可得的知识。当知识成为人人有的常识,我们见到了社会文化的普遍进步。

  如果好的常识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我们的社会风气便有进步。例如不随地丢垃圾,比较不随地吐痰的社会风气跨进一大步(随地吐痰是居民身体健康欠佳,随地丢垃圾是疏陋——疏忽,不细致的习惯。)。再加上众人不争先恐后或抢前,能顺序先到照排的排队习惯,我们的社会保持住基本的安宁;即卫生,也清洁而且有秩序的社会优良风气,这是健康的社会。

  如果再加上“路不拾遗”,扶老助弱,便是合理的社会。

  如果合理的社会,再加上没有出现攻击人身安全的刑事罪行事件,也没有足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骚乱活动,我们的社会属于有理想的平和社会了。当然与美好的理想社会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我们的人心可以用公正、公平来判断纠纷;社会运行兼顾法治与法律的内涵以及教育与德治的内涵并行;用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互补处理纠缠不清的人事罪行,也许我们的社会可得安宁,世界和平在望。

  如果当世间事进步到社会须要转型时,除了保留自有的语文文化之外,社会原型(旧制)须要转变成新型(新理念、新制度),并且实施后在融洽的社会氛围中成功转型,我们的中华人社会进程会有远景。

  如果我们可以用‘论述理由’来说明这个过程,也能用论理来论述某些事项的‘得、失’与‘成、败’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握现行政策的运行,使其中的失误随时得到更正及续行。

  如果我们的学者们是独立、有明目、有足够知识及智慧,可以用高素养、有质量的理论解说世界之事的成与败原因;胆大心细,着眼于深或远做好有评估高见的文章和言论,能预见事项的成、败概率有多少时,此理论可说是达到成熟期。但是,理论太广泛失去实践中的作用时,流为虚有,预见成为失真就不灵了。如果这些理论和高见能与时齐进,必要时知变修正,用全球语文及文化筹组世界和平(天下为公)的事业有望实现。

  如果我们的思路够周全,把正与反、顺与逆(它们都是现象,不是对立),可行与不可行的概率都考虑在内,我们就可把事情办稳,即使一时 过失或不及,也不致于败如山洪崩泻,一发不可收拾。

  在第二、三世界,上述的这些‘如果’也只能是如果,难以实现。

  在第一世界及先进国家,这些‘如果’有些早已实现,有些正在实现。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民众都会了解或参于论说;政府须让社会人士有适度的言论自由,让贤明意见有表达的地方,使解说世间事的理论更 充实;“充实以为美”,人生的志趣在追寻“真、善、美”,美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上一代人曾追寻“真、善、美”;‘真’是毫无掩饰的真相、真面目、真性情……,只要能互相尊重,让有差异,有瑕疵的‘真’可以被接受、被宽容。真可以真,但不能有霸念;霸念犹如贪念,往往会把人的意向偏往坏处发展成诈、骗,犯奸作恶等不良的个人和社会性行为,造成他人或 社会的安危问题。 于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就要能识别‘真’与‘伪’的不同,寻得“真、善、美”;能分别及辨明霸诈(霸凌与欺诈)的言行,这是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去信教及发展德育教化来普渡众生的困境,使人们生活获得轻松,少点痛苦与挣扎。那些没有死刑的国家,还要用心理学、生理学及医学和药物的辅助来支持此政策的施行。

   科学有新发现,人文学科有新理论,我们都得作新评估;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来证明其可行与不可行,并认定其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生命有利而无大害。因此,凡是新的东西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其中利与弊当可见分晓。原有的旧体制百病丛生,聚集累重难以翻转。于是到时到候社会须要改变创新,希望人们不会像‘死牛一边颈’般,其头倒向一边,不知灵活、变通和易位。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9月1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1, 2012
2012年9月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September 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