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咖啡座闲谈三

── 李公羽 ──


入乡随俗:移民若能融和于当地社会,大家和和气气的生活属于最理想的心态。但是这须有先决条件,其一是会当地语,其二是水土要服,身体能适应环境,个人有宽广的胸怀及学识,有能理解当地社会事物的求知脑袋。
以马华为例,在马来西亚我们的祖先改马来装,设计成美丽的“娘惹装”(缝纫工很细的晚礼服)。把当地的食物改进使合于自己的口味,如马来糕点,咖哩食物等等美食,这个过程是融入。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与不同种族、宗教的人际间有平和交往,聊天闲谈,这过程是融和。
进一步的交情如鱼得水,有说有笑,能维持较久的情谊,这过程是融化。
日久生情,其结果是婚姻、拜把兄弟、持久交情、友谊,互通有无等等,这过程是融合。
我们既然生活在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有空时也该想想自己能融入多少、融和与融化至甚么程度,底线在那里,找到一个可适的位置,心里有数,心安理得的‘发展所能为的’继续生活。

所谓‘被淘汰’的定义也有不同的解读,一是不能用;二是不利用;三是不用等等。
以汽车为例:穷人买不起汽车,是不能(经济上)用。某款式的汽车设计,成本太高,汽车厂不能生产,是不用。没有驾驶汽车技术和执照的人,会出车祸,不能用车;瞎子不能用车。不喜欢驾车的人,汽车不被他们用,也就不利用了。
在怎样的情形下汽车才不会被淘汰呢?答案是,会驾车,又付得起维持车的人才会用车;于是汽车公司会想方设法使工人有知识,有工作,富起来,汽车自有销路。这也是资本论者须注意的理念及有财路的智者所为,利人利己,大家乐。

卡城中乐团成立于1992年,开始只是附属于卡城中华文化中心,几年后,分出来独自成立为卡城中乐团,此团不再与文化中心有属从关系。开始时只有十几个团员,后来人数逐渐增加,多是来自团指挥尹维鹤老师的学生。尹老师是中国来的音乐家,主修中乐;是双音笛的发明人。他除了为乐团编曲外也有一些乐谱创作。
我跟他学笛子,他也教其他乐器如扬琴、二胡、古筝等。几年后乐团分为儿童乐团和成人乐团,此时团里人数大增,儿童乐团大约有二十位,成人有三十位左右。但不久又合为一团。我们都是业余人士,但都希望达成有近似专业水平的乐团。我们每年都有一次中国音乐之夜的演出,为时一小时,票价不贵。乐团属不谋利团体,把剩余的款项捐给本地的儿童医院。
我们每星期排练一次,乐队排练的方法有粗排和细排之分。
粗排就是对乐曲先有个概念,曲谱的来处及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即某种境界。换言之,从音乐中感意境。
细排讲究的是音准,拍子准,各种乐器入音处节拍准时,听起来和谐不乱。
十年后我离开乐团。

在加拿大,行人靠自己的右边走,是社会公民的常识。
如此可以减少许多日常生活中、在窄道上没有必要的,面对面的尴尬。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7月2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2, 2011
2011年7月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