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习性与个性

── 李公羽 ──


  人的习性可以改造到儒雅、斯文、举止有礼,成为全社会可接纳的文雅习性。

  人的个性可不是同一回事,个性从七情六欲形成,有性善、性恶、性不定,性情暴躁、奇异、精怪、淡定……之分。

  口语文化,多以道德理念来归范行为。家教是口语文化的发展基础,有好家教的家庭能培养出机灵的孩子。学前教育是家教的责任,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义务把善美的理念传达给家人,把美好的愿望留在家里,使每个家人都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同时也懂得合作的愉快。成长以后进入学校有学校教育,走进社会加上理智法律规则,社会的良法善治可以培养更多一些不傲慢且文雅的习性,人性向善得以发展,好的社会习性、个性得以保存。

  语文文化是以哲理教化来解惑方可,机敏利于行,多从正能量出发才合理。这个过程要包括师资培训,地方学校教师,行政架构,交通系统和合于众情公理的法律规则。这样的语文文化通行以后,成为社会人群的行为规范,这就是法治社会。

  口语文化和语文文化合力可培养出一代人的社会习性与个性,对个性的改变可没有那样容易;靠心理学、精神学加上药物医治也不是那么容易革心改个性;要经过健身修心养性,开悟自觉,阅读开导;经过同门、同窗、亲朋好友来往的启思。否则走入困境还不改必自亡或自毙。若要做到江山不易改,本性可转移最好,说到底革心改个性只能尽人事而为,之后靠自化及谈得来的朋友和家人开导。教育开民智,社会群众对恶人不支持是可行办法之一。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5年4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21, 2015
2015年4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21,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