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香江寄语 — 暴 利

── 木 羊 ──


现在香港的社会充满着仇商和仇富的情绪。很多人以为商人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赚取暴利,他们的财富都是肮脏的。拥有这样观念的人,好多是受他人影响,人云亦云,或者是不知所云。

香港奉行不干预市场的自由经济政策。在这种政策之下,很难出现全面垄断市场的情况。即使为人诟病的两大超市集团,也只是共占了市场的百份之七十左右,离绝对优势尚有一段距离。但是一些行外人,以为超市货品的售价比杂货店的来的贵,就指责超市赚取暴利。但这些批评者却无视超市的开支,例如工资、租金和电费等等,不知比杂货店多了多少倍。我记得一家超市集团的老板在周年股东大会宣布业绩时说,集团的纯利只是营业额的百份之两点多。这样的回报率,我们只能说是蝇头小利。

我也曾经被一个初认识的同行指责过,说我赚取暴利,因为我的一些产品的利润是每块二十港元。但他没想到我的出厂价是一百五十六港元,我的毛利率还不到百份之十三。在生产加工到出口销售的过程中,生产者的利润最为微薄。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的附加值最小,最大的附加值往往都是在进口商那边。

其实,好多国际公司的纯利也只是三几个百份点。我服务过的一家日本电子公司,八十年代时的营业额是每年二十亿美金,但纯利率只是百份之二。国际驰名的公司尚且如此,一般中小型公司能够赚得百份之十的纯利率已算是很不错。

赚取暴利的机会不是没有,但这些机会有时会令人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例如在发生战争的地方,粮食缺乏。假如有人屯积居奇,自然可以发战争财。而贩卖毒品的利润往往是以百倍计。人为财死,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干坏事。在香港的股市里,去年有只小股竟升值四倍,可谓惊人。只是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我们不必羡慕。

在记忆中,真正能正当地赚取暴利的机会是在八十年代,当时正适中国开放初期,各类物资的需求巨大,当时能掌握这个机会的人,每个都赚得钵满盆满。那时,假如有人投资名画家的作品,现在也可赚得五十倍或以上的利润。当时李可染的画作,一幅只是数万港元。现在同样的一张画,市值已高达千万元。但把这种增值称为暴利,可能有辱斯文。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4年3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14, 2014
2014年3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14,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