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香江寄语 — 即将消失的村庄

── 木 羊 ──


妹夫传来十多张照片,那是我故乡的照片。他还说明年春节过后,村子就会被拆除。那时我的村庄就会走进历史,我的童年踪迹就只能在这些照片里找寻了。

这个村庄叫作客家村,位于森美兰州文丁,最少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了。当年这里发现锡矿,吸引大批客家人前来工作。他们聚集而居,形成村落。後来村庄逐渐扩展,非客家人也迁入村子。全村最兴旺的时候,有两百多户人家,整千居民。不过现在只剩下五十多户原居民和一些印藉同胞。我的家族在这里生根已经有五代人。但有些居民已经是第六七代人了。

村子的面积有三十多亩。地权属於政府,但居民一直都有缴纳门牌税。几年前,有人放出风声说政府要收地,但地方政府却从来没有和居民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地方政府把地卖给发展商,由发展商出面和居民商谈搬迁费问题。发展商在商言商,精打细算,起初只肯补贴每户五千令吉。事情拖拉了两三年,结果大部份村民现在接受了七千五令吉的补偿。在这段的日子里,村民自然不会花钱修理房屋,结果好多房屋都残破不堪,颓垣断壁,给人非拆除重建不可的印象。

土地属于国家,国家属于人民。假如当官的若能以民为本,他们首先应该和居民讨论土地的发展计划。地方政府也可以先把土地规划,再把土地优先卖回给居民。这样一来可以让居民有所选择,二来可以避免官商勾结的嫌疑。但现在一切已成定局,村民无奈地接收拆村的事实。可怜的是一些贫困无依、孤寡老弱病残的村民,他们将失去住处,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彷徨。

我依稀记得我是在七八岁的时候才搬进村子里,那是六十年前的事了。那时还没有电灯,晚上要点大光灯。那时也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我家里的井,井水清澈甘甜,是难得的好水。五十年代初,没有什么娱乐,所以村民都得早睡早起。早起是因为要赶在日出前,把胶割好。当时大部份村民都是以割胶为生。

村子的房屋都是用木板和锌片盖成,是典型的乡村木屋。但早期因为没有规划,所以房子建得杂乱无序。村里的生活简单,民风淳朴。邻居之间,鸡犬相闻,互有往来。村民守望相助,人情味浓厚。有村民办红白事,一定有大批邻居前来义务帮忙,根本不用请临时工。

当时我们一家十六口,依靠爷爷在镇上经营土产生意为生。我的住家间隔为两部分,一边是住家,另一边是商店,售卖元宝香烛之类的拜神用品。这间商店本来由一位亲戚经营,後来她年纪老迈退休,就把它转让给我母亲。母亲於是把生意扩大,改成为一间杂货店。没想到这间杂货店,在六十年代初,母亲和叔叔分家之后,成为我们的救生圈。我上大学和两个妹妹到英国念书的费用都得依赖它。

我在六二年离开家乡到外地念书。假期的时候才回来小住。毕业后我在都门谋生,已经很少回来。成家以后,也只能在春节时候回来探亲。我和故乡的血脉关系,於是逐渐疏离了。但它毕竟是我诞生之地,我的祖父母,母亲和叔父都在这里长眠。我对故乡的思念,有时还是刻骨铭心的。如今,再过两个月,我的村子就会消失。想到这里,也想起我那逝去的青璁岁月,我的心不免悲凉起来……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1年12月30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30, 2011
2011年12月3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30,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