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一个剑桥的婚礼

── 木 羊 ──


剑桥大学是世界顶尖学府之一,是芸芸学子梦寐以求的知识宝宫。这次多得外甥女珍妮在剑桥大学的哥顿学院(Girton College) 举行婚礼,让我有机会踏进剑桥的校园,住上两晚,并沾了一点灵气。

其实剑桥大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校园,它由三十一间各自独立的学院组成,学院分布在剑桥市的周围。历史悠久的在市中心,新的在郊区。哥顿学院虽然在郊区,但它也有两百年的历史。不过比起剑桥一些学院八百年的历史,它实在还很新。珍妮在哥顿毕业,这次回到母校举行婚礼,金榜题名、洞房花烛都在同一地点,自有一番意义。

我这个甥女婿吉利士是英国人,父亲是英国海军的军医,曾经派驻香港多年,所以吉利士是在香港度过童年。婚礼是以民事註册方式进行,珍妮把婚姻註册官请来主持仪式。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吉利士的父母亲是爱尔兰人,都是天主教徒。後来我才知道吉利士是个无神论者,他说北爱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互相杀戮多年,他们都是信奉同一个上帝,这是什麽道理?

仪式相当简单,但有一五人乐队在拉小提琴,给婚礼带来一点浪漫气息。婚礼在下午二时开始,首先伴娘(一个非洲裔女孩,牛津毕业,珍妮的同事)捧着花束进入礼堂,随後妹夫挽着新娘缓步进场,到达前台时,他把新娘交给新郎。之後注册官便主持仪式,宣读法律条文,接着是新郎新娘交换介指,并在结婚证书上签名。这时仪式便宣告完成,前後花了四十五分钟。

接下来是酒会,大家便转移阵地,到花园里喝酒、拍照和谈天。今天天公作美,昨天还下着滂沱大雨,今天却是阳光普照。英国的艳阳天不多,所以大家都兴高采烈,既享受美酒,又享受阳光。更难得是大家有机会相聚,因为男女家的亲友,很多是从外地赶来参加婚礼,平时也难得见面。酒会的高潮是拍团体照,大家举手欢呼,摄影师则从二楼往下拍,场面非常壮观。五点左右,晚宴开始(英文称为早餐,可能是因为这是婚後第一餐),大家依照预先安排的座位入席。首先由新郎新娘发表爱的宣言,接着是双方家长训话,伴郎致谢词。也有两位来宾讲话。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宴会,每桌都铺上洁白的台布,摆上鲜花,和点上洋烛,气氛和华人的宴会当然不一样。不过我发现爱尔人也吃猪红,席上就有一道菜是用猪红做配料的香肠。

在校园里举办婚礼,摆喜宴,豪华不足,但庄严有馀,而花费不多,文化气氛浓。现在许多大学都喊穷,开放校园也许是开源的方法之一。顺便一提在英国结婚,婚礼的费用是由女家负责(美国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但这次婚礼全由珍妮和吉利士两人安排,不用父母亲操心。

晚宴过後,大家返回客房稍作休息。因为舞会将在九点开始。舞会是年轻人的世界,因为播放的多是劲歌。大部分的来宾都乐在其中,连小朋友也在舞池中载歌载舞,气氛非常热烈。我因为喝了一些红酒,有点醉意,於是提早回客房休息。

第二天,曲终人散。吃过早餐後,大家就互相拥抱道别。临走前,我参观了学院主楼的各个部门。我发现在走廊的墙壁上,挂了一些杰出校友的相片。里头有一张华人女子的相片,名叫颜Ⅹ华,1948年毕业,是马来西亚的执业律师。六十一年前在剑桥毕业,那是了不起的事。如果她还健在的话,应该是八九十岁的老太太了。

哥顿学院的主楼是城堡式的建筑,外墙用红砖,古色古香。校园里古树参天,绿草如茵,不时看见野兔在追逐奔跑,也有几只野雉在觅食,远看蓝天白云,气氛宁静优悠祥和,这就是世外桃园,人间天堂。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学问,搞研究,可能會事半功倍。剑桥大学集英国和世界各地的精英一堂,人才济济。至08年為止,一共产生了8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各大学中,手屈一指。珍妮以高考5A的成绩进入剑桥,但她说她的成绩在班上,只能算是中等。剑桥学术水准之高,可见一斑。

离开哥顿学院,由妹夫驾车载我们到市区逛逛,顺便参观在市区的学院。英皇学院就在市区里,它是剑桥最著名的学院。参观是要买票的,我花了两镑半(半价)参观了英皇教堂。这是剑桥的地标,花了八十年才建成,果然是气势非凡。英皇学院的後面是克莱学院,康河就在它的旁边流过。我伫立桥上,俯望康河;它水清如镜,两岸垂柳,随风起舞;後花园里,遍地鲜花。那一草一木,是那么可亲;那一花一树,又是那么迷人。三数只小船,由船夫撑篙划行,缓缓地顺流而下。它载的不单是游人,也载着剑桥的史诗。康河是剑桥的动脉,而河水就是剑桥的血液。河水悠悠,血液千年流动不息,这就是迷人的剑桥。这时我想起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此时此景,我已情陷剑桥,心牵康河,魂不守舍,意乱情迷,不知道自已是在诗中还是在梦里……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09年12月3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3, 2009
2009年12月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