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北美春秋:从名字歧视想起

── 黄吉生 ──


加拿大卑诗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当你找工作时,履历表上的姓名不是传统的英文名字,而是Li(李 )、Khan 等中国移民、印裔或中东裔的姓名,可能会被雇主歧视而失去面谈的机会。

研究发现,与有着传统白人姓氏的应征者比较,少数族裔姓氏的应征者所获得面谈的机会少四成。据研究员的分析,加拿大的雇主可能有潜意识的姓名歧视。

记得40年前来加拿大念书时,新加坡的一位教授告诉我:加拿大的洋人教授和同学很难记得我们华人的名字,建议我取一个洋名 Paul(保罗),以方便他们称呼我。我想“堂堂”的黄吉生,到加拿大后就变成黄保罗,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里顺便补充几句,那时中国大陆还没开放,华裔学生多来自台湾、香港和马新。港台的学生多取洋名,马新来的华校生大都坚守底线,不取洋名。

在学校里,一些有礼貌的同学和教授,会问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我“吉生”吧,他们多数叫不来,只好让他们叫我“黄”。一般来说,呼名可以,道姓如果不加个先生、女士或小姐,是不礼貌的。但在那种情况下,也无可奈何。

开自己名字玩笑

大马著名的已故作家黄润岳校长曾写过一篇大作开自己名字的玩笑,大意是:洋人将姓放在名字后面,黄润岳变成润岳黄。洋人又习惯将中间的名字省掉,成了润黄。洋人还习惯将名字缩写,将润岳黄写成 "Y.Y. Huang",读起来成了“歪歪黄”。

我也将自己的“大名”开个玩笑:黄吉生变成吉生黄,再变成吉黄。“吉”本是个好字,报生时汉语拼音还未出现,用方言拼出 "Kik"。洋同事叫不惯“吉生”,只管叫我 "Kik"。有些叫不准,变成 "Kid"(小孩),大有被人揩油的感觉。更有些家伙把 "Kik" 读成 "Kick"(踢),无端端被人背后踢一脚,真是够倒霉。

我就这样在加拿大生活了40年。

把话题拉回名字歧视,加拿大卑诗大学的研究发现影响面试机会的是求职者的姓氏,就算他们改了英文名字如 "Peter Chen"(彼得陈),他们得到的面试机会与 "Xiao Ming Chen"(小明陈)没有太大的分别,显示改个英文名字也不足改善面试机会。看来治本的办法是教育大家不要有种族歧视。

(按):原稿刊载于2009-7-1《南洋商报·商余》。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9年07月02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2, 2009
2009年07月0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