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香港和新加坡

── 叶德民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常年国庆群众大会上讲话,阐述人民行动党政府新战略的发展大蓝图,新的战略规划是围绕房屋、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课题。自然新加坡所有的媒体都动员起来,为新加坡未来的发展大计大肆宣扬,为人民行动党政府争取民心。新加坡的发展大蓝图也引发香港几乎所有媒体的大事报导,新加坡媒体和各地评论员也按各自的观点大谈特谈新加坡和香港的一些比较,笔者也按自己的看法依据事实扼要地谈一谈双城的异与同。

双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过程

  184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贩卖毒品鸦片受阻,便发动鸦片战争打败清廷,侵占香港岛。1860年英法联军在中国土地上再次打败清廷,侵占九龙半岛南部,1898年租借九龙半岛北部99年,联同所侵占的土地合称香港,实施殖民统治将小渔村发展成为东方之珠。

  香港原本就是中国的土地,居民92%是中国人。中国在共产党执政下,综合国力飞跃提升,昂首走向民族复兴之路。英国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於1997年6月30日到期,1982年9月英国首相戴卓尔访问中国,拉开中、英就香港前途谈判的序幕。英国企图以交还整个香港主权换取继续统治香港的权力,邓小平强硬表明只能洽谈中国如何按序恢复行使整个香港的主权和治权,其他一概免谈。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於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和治权,同时英国将香港交还给中国,结束百年的耻辱。

  香港位於中华大地南方的珠江口以东,青山绿水港湾良多。由於山多地少,港英统治期间就不断填海,至今面积1,104平方公里,但平坦可供发展的土地只有25%还不到,约270平方公里,其余都是山峦起伏的绿野,大部分都是海拔三百余米至九百五十余米。

  新加坡位於马来半岛南端一个平坦的小岛,原属柔佛苏丹管辖的小渔村,地理位置扼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太平洋的要道。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史丹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建立一个贸易港,英国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比香港还要早一些。英殖民统治者须要人力来开发新加坡和马来亚,从中国大陆输入大量的华工,逐渐将狮岛开发成为东南亚繁荣的交通枢纽和转口贸易大港,成为大英帝国在远东殖民统治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二战後,随着亚洲民族主义高涨,新马各族人民纷纷要求民族独立,不愿继续被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展开大规模的斗争。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1948年6月20日,英殖民政府实施《紧急法令》镇压所有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其中马共不甘被镇压,拿起武器号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抗英武装斗争,1951年10月英国钦差大臣葛尼被马共游击队击毙。殖民统治者不得不考虑逐渐将政权转移给合适的政客来保障大英帝国的利益。1957年8月31日让马来亚取得独立,1959年让新加坡获得3/4的自治,1963年大英帝国策划安排马来亚、新加坡、砂劳越和沙巴合并为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州政府与大马中央政府的矛盾无法调和,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马来西亚而成为新加坡共和国,面积580余平方公里,独立後不断填海至710平方公里,国民75%为华人。

双城的经济发展

  二战後,由於中国内战许多企业家和工业转移到了香港,许多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和政治难民涌入香港,接着中国的“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大量难民逃入香港。为香港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除了转口贸易,制造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水涨船高,居民和财富双双激增,是亚洲四小龙之一。1997年香港人均GDP约为27,000余美元,回归成为中国的特区後遇上亚洲金融风暴,经济下滑至2006年才恢复至风暴前的水平。

  上个世纪50年代,韩战爆发,联合国禁运,新加坡经济主要依赖转口贸易、小型工业、橡胶加工业、炼油工业以及英国的军事基地。当时世界胶价飞扬,带来市面一片繁荣,商业兴旺,但新加坡的经济还是远远落後於香港。

  新加坡独立後,先後建立裕廊工业区、加冷、红山和大巴窑轻工业基地,鼓励国际石油企业扩大炼油业的生产。到了80年代新加坡成为电子商品出口国,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97年新加坡人均GDP约为26,000余美元,略低於香港。亚洲金融风暴後经济下滑,到了2004年就恢复至风暴前的水准,并超越了香港。2010年2月14日圣淘沙名胜世界赌场开业,到了2011年,500余万人口的新加坡生产总值超越了700余万人口的香港,新加坡模式激起了众多港人的关注。

新加坡的政治

  认识新加坡模式,必须深入了解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1959年5月30日新加坡举行普选,政治强人李光耀利用马共和左翼的力量取得了大选的胜利,登上自治邦总理的宝座。然後踢开党内的左派干部,再勾结英殖民地官吏和马来亚东姑集团通过“内部安全法令”联合发动“冷藏行动(Operation Cold Store)”逮捕和拘禁超过120名政治异见者,未经法庭审讯就长期拘禁。人民行动党执政後,打压在野党不遗余力,通过如何划定普选的条条框框,并经常行使“内部安全法令”,冷酷无情镇压任何政治异见者,包括从事社会工作、教会工作和专业工作以及学生,先後拘禁了数千人,最长的拘禁期达32年。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观天下》书中,李光耀认为“如果新加坡最终决定朝两党制方向前进,我们将注定平庸”,充分说明了李光耀在西方所谓民主普选体制下,以铁腕的手段实施一党独大地连续执政48年到今天!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蔡明发教授在“李光耀与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研讨会上指出:「公共组屋与城市规划政策过去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很多政策与公众压力“绝缘”,规划者无须与民众沟通」,蔡明发教授道出了人民行动党政府施政模式的核心。

  1984年1月1日成立新加坡报业控股(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掌控新加坡所有的媒体包括报刊出版和广播电视,为人民行动党政府“由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和各项“严厉法令”的实施鸣锣开道。这就是普选下人民行动党继续执政,具有无上权威和强势的政府。政府行政效率奇高,徵收土地发展基建和城市规划以及居者有其屋计划,还有徵收7%的消费税,实施购买私家车必须竞标取得拥车证制度、公积金缴费率可以上升到50%、道路电子收费、家禽中央屠宰、禁止售卖香口胶、开辟赌场等等全都立竿见影通行无阻,为新加坡政府开辟了广阔和丰硕的财政收入来源。

新加坡的经济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以国家资金为主导,组建政联企业,其中淡马锡控股公司(Tamasek Holdings) 成立於1974,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一家庞大豁免的私人企业,由於不是上市公司无需公开每年的财务报表。这家公司的投资运作透明度极低,该公司掌控了新加坡电讯、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新加坡报业控股、新传媒、吉宝集团、莱佛士饭店等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和营业额最大的企业。2004年淡马锡首次主动公布了2003年度的财务报表,总资产达到900亿美元。还有一家名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则更为神秘,外界对其几乎一无所知。此外全国职工总会(NTUC) 旗下的保险公司、德士(出租车)公司和遍布全岛的平价合作社(Fairprice) 以及海滨度假设施等都属於工会的资金。以国家资金组成私人企业来进行投资,并主导民间的私人企业,这些企业的营运表现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进国家。

新加坡的社会政策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的社会政策是按各项“严厉法令”进行,主张用者自负的原则,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由国民自我承担,养老、医疗以及购房为核心的社会综合性保障制度,大大减轻政府财政对社会福利的负担。1968年将公积金缴费率从10%提升到13%,1984年提升到50%,目前为35%,雇员付20%、雇主付15%。公积金的具体营运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负责,除了该付的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外,为公共设施建设和国家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换个角度看,是政府向全民集资的一项社会政策。另外全国职工总会(NTUC) 附属於人民行动党,独立後成为全国唯一各业工会的联合组织,高度垄断的工人组织,一切配合行动党政府政策的安排。

  李显龙在常年国庆群众大会上的讲话,阐述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发展新战略,以房屋、教育和医疗保健为主。其实这不是什麽新课题,中央公积金中的房屋保障结合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实施相当成功,今天82%的新加坡人是住在“建屋发展局”的组屋,其中95%是业主,其余是租户。新加坡人只有18%是住在自由市场的公寓,房地产业从来没有产生过泡沫。现行的国民医疗保障是中央公积金中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 和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此外新加坡的精英教育闻名於世。李显龙所谓发展新战略,不过是告诉国民继续将房屋、教育和医疗保健办得更完善,承诺政府将会为弱势社群提供津贴。

香港的政治

  大英帝国撤离之前,精心辅助李光耀及其人民行动党接掌新加坡政权,对於香港回归中国却是布署对抗,这是新加坡和香港的最大不同。

  港英政府从来就不是由选举产生,大英帝国无法对香港以主权换治权,但不甘心就此退出香港,1992年7月委派政客彭定康为香港最後一任总督。彭定康到任後积极开展对抗中国的战略部署,提出施政方案,抛出普世喜爱“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以普世价值为藉口,加速立法会选举的“民主”步伐,促使香港社会走向以“民主”反共、抗中的趋势。并策划进行1995年立法议会的选举,落实了彭定康的政治改革方案。彭定康於1995年解散政治部(Special Branch),运走所有的档案资料,将情治人员秘密潜伏安置妥当。并纠集在“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下唯唯诺诺俯首称臣的港英余孽、洋奴“学者”和教会教主,组成“反共、反中”阵綫,掌控了政府的香港电台。1995年反共、反中的“苹果日报”传媒集团成立,一些反共、反中的政治团体也相继成立。众多历史事实已证明西方的普世价值虚伪的一面,并早已沦为入侵别国的精神鸦片!

  彭定康的所作所为,引起中国政府不满,终止港英政府的立法议员过渡到1997年7月1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1996年3月24日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决定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产生後,即组成临时立法会并开始工作。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飘扬,中国恢复行使香港的主权和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按中国宪法产生的香港基本法高度自治,行政长官和政府高官不得有任何政党的色彩,以行政为主导,保持西方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没有组织自己的治港班底,全盘接受彭定康留下的治港班子。同一个治港班子在彭定康的麾下要与中方对着干,现转过头来,要协助董建华落实中国制定的基本法,推翻彭定康的部署,并要对遗留下来老化的殖民政体进行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由英国人培训出来的行政精英份子,对其旧主子毕竟怀有感情,也必然还有其惯性,第一任政务司长陈方安生也表白了在五星红旗升起的一刹那,其内心是多麽错综复杂。退休後,最近更大力支持英国干预中国香港的内政,充分暴露其为英国殖民利益的政治代理人,这种港英余孽怎能配合董建华制订出良好政策并给予执行呢!香港特区政府一开始就是弱势政府。

  港英余孽和洋奴“学者”利用一国两制这个新事物,不断进行“去中国化”,紧抓两制而不要一国。积极配合国际反华、反共势力,花尽心思在香港社会的矛盾里制造问题,潜伏人员将前政治部的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发放,挑起不满特区政府的高官和北京中央的情绪。不断挑起政治纷争撕裂社会,无视法纪,更高举前港英殖民地的旗帜游行示威,充分证明了英殖民统治的政治代理人在香港兴风作浪。一次又一次恶毒地冲击香港社会秩序和特区政府权威,搅得香港社会争斗不休、内耗不止,陷香港於两极化对立抗衡的政治生态,香港已成为西方列强颠覆中国的一个前哨基地!

  美国驻港总领事杨苏棣(Stephen M.Young) 离任前於5月15日就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发表了谈话,美国新任驻港总领事夏千福(Clifford A. Hart) 抵港一个月即四出与香港各政团领袖会面,9月24日更公然发表支持港英余孽和洋奴“学者”的言论,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施维尔(Hugo Swire) 於9月15日在香港的报章上发表“提供支援”香港政改的文章。这些事实说明了英、美两国发声动员港英余孽、洋奴“学者”抛开“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权利,嚣张地公然干预中国香港的内政,遭到中国外交部的严厉警告。

  香港回归中国後,由经济城市沦为世界上最言论自由、市民滥权的政治城市,部分媒体和市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抨击特区政府。投机政客和部分港人支持非良性的政治纷争,导致弱势特区政府施政举步维艰,行政效率缓慢。英殖民统治的政治代理人蓄意煽动“仇富仇商”心态,动辄套上“官商勾结”的帽子,严重影响了香港的投资环境,削弱香港的竞争力。如此的投资环境,难免资金外移!香港已被周边地区超越和接近,上海港早已超越香港成为世界第一,而广州与深圳港即将超越香港!红色的中华大地欣欣向荣,唯独其南方边陲的小黑点香港在衰退,最大的受害者只能是港人!鲜活的事实再次证明西方资本主义体制给香港带来了衰退!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欣欣向荣。

  北京中央政府以坚定但宽容、怀柔地按《基本法》给予香港高度自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西方列强及其马前走卒千方百计在香港兴风作浪,企图期望中国会有现代的李鸿章出现!西方列强恐怕忘记了1950年的朝鲜战争和1982年英国首相在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时跌倒的历史经验!黑格尔的名言说对了“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得到教训”。今天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壮大,中国共产党保家卫国的决心,毋庸置疑。

香港的经济

  香港经济是高度市场自由化和公开竞争,并以民间企业为核心的自由经济市场,与新加坡以国家资金为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截然不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促使香港经济转型,绝大部分的制造业都北移中国内地,今天香港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中心,其中金融、贸易及物流、旅游和工商支援及专业服务为四大支柱。此外香港的税基狭窄,卖地发展物业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房地产业也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无数小投资者参与炒卖房产致富,过度的炒卖导致泡沫。1997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下,房地产业泡沫爆破,经济下滑。

  尽管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是弱势政府,但在“小政府大市场”的自由经济政策下,以中华大地为腹地,以及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辅助下,2013年香港的外汇储备高达三千余亿美元,排名世界第9。塑胶工业和房地产业造就了李嘉城这位享誉国际的企业家,而新加坡造就了国家拥有的“淡马锡”!

香港的社会政策

  与新加坡截然不同,中央政府给予香港高度自治并允许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有反共、反中的媒体、政团、职工会,也有亲共、亲中的媒体、政团、职工会和社团。社会上各派政治势力动辄游行示威成为香港社会的一大特色,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香港胸怀宽大和自信。

  香港税基狭窄,特区政府有意扩大税源,健全库房的收入,提出徵收消费税以及道路电子收费的谘询文件等,但都受到社会反对的压力而放弃。香港社会福利署统筹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普遍市民都可在政府的医疗设施享有95%以上的医疗津贴。香港迟至2000年12月1日才正式实施由众多法定私人机构管理的强积金制度,缴费率为10%,雇主和雇员各付5%,雇员退休後可领取一笔养老金。年逾65岁以上的市民每月可获政府发放长者津贴,长者在香港乘搭任何交通工具每程均为2元的优惠。香港政府用於民生的支出占财政预算案的66.5%,主要用於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尽管如此香港的财政结算几乎每年都有盈余。

  高度国际商业化的香港有720万人口,1/3是住在租金廉宜的政府公共屋邨,1/6住在政府提供免地价的居者有其屋。也就是说,有50%的市民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另外50%住在自由市场的房屋。香港可供发展的土地只有270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的40%,却要面对住房和商业楼宇的庞大需求,供不应求。因此卖地是香港库房重要收入来源,房地产业的投资、投机旺盛,是世界最疯狂的地区之一。

小结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以华人占大多数的城市,都曾经受到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今天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而新加坡是一个独立共和国。大英帝国撤离香港时,作了精心布署来对抗特区政府和中国,而撤离新加坡时却精心辅助李光耀政权。香港没有普选但开放,允许对抗势力的肆意抨击和承受社会压力。新加坡有普选,但政府以铁腕镇压任何对抗势力,剥夺人民罢工和示威抗议的权利。香港的市场经济是公开、透明和自由竞争,以民间企业资金为核心。而新加坡是以国家资金为主导,民间私人企业为辅的自由市场经济。香港尊重人权,有言论、结社和示威抗议的自由,政府决策都公开进行民主谘询,政府的运作高度透明。新加坡缺乏言论、结社和示威抗议的自由,政府政策与公众压力“绝缘”,决策者无须与民众沟通,政府运作透明度低,但新加坡模式的经济成果超越了香港!

2013/10/1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3年10月1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1, 2013
2013年10月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1,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