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市场经济和贫富悬殊

── 叶德民 ──


  自欧洲工业革命之後,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从来就没有缩小过,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从二百多年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史中,认识到这个制度从一开始就产生许多不合理、不平等、不公正等等残酷地人欺压人的严重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致使人类中的文明对理想社会的各种探讨和论述,从而形成各门各派的社会改革学说。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十九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论》,精辟地剖析了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指出其丑陋的根源,促成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成功推翻了沙皇,并按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俄罗斯的客观现状,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此在苏联的土地上开始否定人类历史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後的‘私有制’。列宁、史大林在苏联全面建设新兴的‘公有制’生产关系,并把社会主义革命、教育和建设进行到底。史大林领导的计划经济主观地侧重於重工业方面的发展,重工业获得急速提高,军备得以提升。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凭藉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希特勒,并在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推动和协助东德、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中国、越南、北朝鲜和古巴等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二战後迅速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也一度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灯塔。苏联的崛起,也促成了坚持‘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不断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以期尽量消除种种不合理、不平等、不公正等等严重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苏联阵营社会主义的衰亡

  列宁为了创立一个公平的理想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尚未完成便於1924年遇刺早逝。史大林掌权後就进一步全面进行消除‘私有财产’,从而消除贫富差距。并使用残酷斗争手段来大力提倡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教育,企图强行通过思想精神改造来提高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在‘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期望能在社会上迅速建立大公无私、彻底为人民奉献的道德价值,并通过新道德价值的动力来迅速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以期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中期後,社会主义阵营向来所贯彻实施权力高度集中的政体以及指令性计划经济在发展一段时期後,呈现不大符合客观科学的发展规律而逐渐衰败。

  主要原因是史大林用残酷的斗争手段来取得高度集中的权力後,随着政府权力的膨胀,逐渐形成一个缺乏权力制衡和舆论监察机制,不受人民监督的官僚统治体制,以人治代替法治。各级干部也普遍运用残酷的斗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谋私利多於为人民做事。长期以来形成了官僚特权阶层,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渐走向腐败,在政治和经济上制订和执行种种以维护既得利益阶层为主的严重错误政策。无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素质的意愿,致使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忠诚产生了动摇,对生产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彻底崩溃。

  同时原苏联共产党的大部分各级干部都是掌握国家财富的既得利益者,这些官僚在数十年大公无私社会主义思想的口号教育下,不但没有改造成为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反而变成为自私自利地以权谋私的特殊阶层。最终戈尔巴乔夫联同已叛变共产党的叶利钦等人挥舞所谓‘民主’的旗帜,就如此和平地瓦解了苏共和苏联。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等人合力全面地恢复西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社会制度,成为俄罗斯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其社会主义制度终於垮了,‘公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实施了74年就寿终正寝。也说明了苏联进行七十余年强行消除‘私有财产’、消除‘贫富差距’以及人性中‘自私’倾向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彻底失败了。

  其实这是一场苏联掌权者的自我政变,然後脱掉共产党的外衣,把手上的公家财富更直接地化为其个人所有,得益者大部分都是旧日的苏联官僚,而广大人民的生活依然得不到改善。叶利钦引进西方学者的激进改革“休克疗法”,使到俄罗斯社会具有‘西方民主’的包装,却没有西方民主体制的完善机制,弄得国土四分五裂,经济破产,广大人民百姓的生活比共产党时期还要困苦得多。西方提供的这些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经济改革学说,在俄罗斯的实践证明靠不住,也证明了硬搬西方的一套,并没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甚麽幸福,反而是苦难。

  东欧各国在苏共老子党的压力下,也普遍地实施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人民和苏联人民一样都普遍不满这种官僚特权的腐败体制,任何企图摆脱苏共模式都会遭受苏联的干涉和压制。在苏共的‘有限主权论’、‘社会主义大家庭论’下,匈牙利和捷克事件都遭受到苏军的无情镇压,更加重东欧人民的怨愤。苏联到了优柔寡断的戈尔巴乔夫及其一伙当权者推行一条不伦不类的所谓‘新思维’和‘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其实是腐败官僚阶层要加固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国家财富,企图要把公家财富转为自己私有,是崇尚西方‘私有制’背离社会主义的一条路线,这更加速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政体在苏联之前覆灭。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推翻了蒋介石腐败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然而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一次又一次地推行违背客观科学规律的主观政治运动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以个人意志为主导的极左政治整风运动和唯心主义的主观经济政策,如大跃进中的土法大炼钢,连民间有用的铁器也搜集一空来炼成废铁,农业则胡搞甚麽“深耕密植”弄得全面失收,竟谎报农业亩产数万担等匪夷所思的荒唐现象,各级官僚假话连篇,搞到全民皆贫。上层体制几乎没有权力制衡和舆论监察机制,而法制在三十年来几乎真空,完全以党最高领导的指示为依归。不断地进行各种政治整风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美其名是要把人们的思想精神改造成为所谓‘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党性。历次整风运动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要落实最高领导的各项政策,历史已验证这些政策是错误的。这些错误政策往往都是屈服於个人的权威,完全没有经过客观、辩证、民主的讨论,客观效果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施。所以在历次的政治整风运动中,不但消除不了‘人性’中的‘私心’,反而让人的‘人性’中的‘私心’部分获得了空前的发挥。许多人出於‘私心’为了保护自己或企图为自己夺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和权势而到处不择手段去整人,人们除了斗臭阶级敌人,还要与自己的阶级兄弟斗个你死我活,使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造成数千万敢言正直的爱国者被无情迫害,甚至惨死。林彪、四人帮及其一伙为了夺取天下为己用,极端自私地挥舞着极左的马列旗帜,高喊斗私批修来掩饰自己的阴谋诡计。冤死了多少赤胆忠心的开国精英,陷害了多少优秀的建国栋梁,这一切都是为了窃取最高权力扫除障碍。大小野心家都只顾去夺取权力,置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於不顾,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搞得一塌糊涂,濒临崩溃。

  打倒四人帮後,为了谋求人民的真正幸福,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改善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国家经济振兴中华。保住无数先烈们为了要使人民翻身作主,用鲜血换取的社会主义江山。在邓小平的指引下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排除无数的极左干扰和阻挠,不再进行整风改造政治运动,废弃人欺压人的主观人为划分的阶级斗争,解除了二千多万人的政治束缚,解放人才。以经济建设为主,突破违反辩证唯物论的主观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框框。坚决不照搬西方体制的那一套,坚决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乎辩证唯物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不懈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引向真正的幸福大道,走向持续改革开放,不断自我完善,取得了空前的成果。广大人民生活获得了切实的改善,普遍地达到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确凿事实,不容诋毁。今天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震惊世界。中国在踏入二十一世纪时,在宪法上科学地肯定了‘私有财产’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当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随之也扩大了贫富的差距,改革开放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腐败现象,今天的形势已达致相当严峻的地步。主要原因是党权仍然高高在上,欠缺制衡和监察的有效机制,酿成权力滥用的温床,贪污腐败随之而生,若不根治腐败,中共就会步向苏共的覆辙。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落实辩证唯物法,加大力度进行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让人民广泛地参与建设有关制衡和监督各级党政机关权力的有效机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地扩大透明度,接受人民和舆论的监察,才能有效地消除社会腐败的温床。中国共产党必须真正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大步迈向小康和富强,中华民族必将兴盛。

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其实‘自我保存’是人的普遍‘本能’,这个‘本能’的动力源於人与生俱来‘自私倾向’的本性。基於‘私心’是普遍存在於人的本性中,它推动人去夺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以求达到‘自我保存’的最大效益。人有了‘私心’这个原始动力,就能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性和潜能来满足自我,并不断提升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但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强弱之差、勤懒之差、慾念之差、善恶之差、性格之差、志趣之差……等等。按事物一分为二的性质,‘人性’具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邪恶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弱肉强食的野蛮恶性竞争,於是就发生了种种不公平、不公正残酷地人欺压人的严重丑陋社会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步产生和发展,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促使人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好和平相处,彼此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於是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和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针对种种残酷的社会问题,分别实施了否定‘私有制’。并对广大人民强行彻底的思想改造,企图通过各种主观整风改造政治运动(其实也是人欺压人的不公平野蛮行为),期望在短期内消灭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私心’和消除贫富差距。以期达致社会公平的社会制度,在经济领域则实施权力高度集中以主观指令性为主导的计划经济。而另一类则是肯定‘私有制’的存在价值,必须不断地自我改革和完善其社会制度,并对广大人民进行普及和提高教育素质,以期达到提升人类文明来压抑‘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在经济领域则继续发展其以客观效益为主导的市场经济。

  历史的发展已验证了全盘否定人与生俱来的‘私心’,并企图在短期间内强行完全消灭人与生俱来的‘私心’和以主观指令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是缺乏客观和科学的、是欠缺生命力的,导致失败也是必然的。而另一方面坚持市场经济和维护‘人性’中积极正面的善良部分,人们为了制衡‘人性’中‘邪恶’一面的扩张,不断对广大人民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重视知识,提升人类文明。并通过制定许多法制和道德规范等等有效机制去让人们去遵从,尽量消除社会上人欺压人的不公平行为,把种种不公平的社会问题减至最少,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使得‘人性’中善良一面的积极动力获得充分发挥,也能抑制和消除‘人性’中邪恶一面的扩张。这一套是比较符合辩证唯物科学观和客观规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及其市场经济,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并持续不断地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期望能藉此迈向人类比较公平、公正、公义、合理的理想社会。

贫富悬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由於人性的差异,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贫富不均是必然的,也正由於贫富不均的结果,从而激发和推动人们寻求致富的积极性。加上高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强劲和集中,所产生的财富越来越巨大,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也是必然的。然而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到了一定的程度,必将激化社会的冲突,危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了使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基础结构的发展形势强劲,其上层体制结构的改革也必须迎头赶上,否则就不能相适应。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对上层体制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和自我完善。让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都共同遵从法制和道德规范,互相监察和良性互动。中共十六届大会已修改党章,要吸收各阶层的精英入党,把共产党改革成为容纳社会各阶层先进份子的政党,就是上层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期望中国能创建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世界文明作出最大的贡献。

社会安全网的建设

  除了普及教育和提高人们公共道德的文明素质,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法制和道德规范的机制来促使人们去遵循,并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良性竞争。同时用文明的法制和道德方式打击和压制恶性竞争,尽量促使人人都能获得发挥机会的平等权利。同时为了平衡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有必要制定各种社会保障的机制和措施,如教育、医疗、住房、退休、失业救济、妇孺保护、长者优惠等等的社会保障,逐渐构筑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安全网。即使贫富悬殊再大,弱势社群也确保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然而也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於盲目的扩大社会福利,造成国库空虚、国债高筑、人们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生产力不断下降,致使经济停滞不前走向衰退,这些国家也不得不重新检讨其社会福利政策来摆脱困境。

  今天一些所谓学者和政客只强调缩小贫富差距,要求政府不断投放资源去扩大社会安全网。完全不考虑整体社会发展的需要,恐怕不是出於政治偏见就是缺乏社会远见。盲目扩大社会安全网,必将增加政府库房的开支,即使拥有丰富的财政储备也总有用尽的一天。为了应付庞大的开支,政府只有不断地增税和发债,扩大税网、税基以应付之。这样将大大削弱经济发展的优势,严重打击良性互动的竞争力,不利於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最终会影响民生,造成民怨,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同时也容易养成弱势社群不思进取,完全依赖社会安全网的惰性。随着税网的扩大,也打击了富有阶层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加入依赖社会安全网的一族,更加重社会安全网的负担。最终企业家也只有把资金抽离不具备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投向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致使经济陷入逐渐衰退的境地。

  盲目扩大社会安全网,将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普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潜能埋没,社会就会渐渐呈现一片暮气沉沉,生产力低落,经济进一步衰退,全民走向贫困,最终导致社会安全网的彻底破灭。所以在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时,必须小心谨慎,注意平衡,不应该完全依赖政府的税收资源,应开辟用者自付的途径,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为本,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应鼓励民间的文明力量组成各种社会福利功能组织,广泛筹集各种形式的社会基金,成为社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减轻市场经济下无可避免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社会冲击。此外更要教育和鼓励人们都普遍地竖立‘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打拼,不断为自己增值提高素质,这对平衡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体制的模式,给中华民族带来复兴的动力,中华民族正在迈向复兴,也为全世界人民的发展提供借鉴,中国人民正在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初稿於 14/02/2002
修订於 16/07/2013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3年7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16, 2013
2013年7月1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16,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