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国人越来越不快乐的反思

── 洪雅琳 ──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针对新加坡人自1996年至2016的生活满意度所作的一项调查披露,过去10年,国人在快乐、享受生活和成就感三方面的指数都下降了。一言蔽之,国人越来越不快乐。

  这项调查是以2016年家庭每月收入与生活素质满意度的关系,分析国人的“快乐指数”,进而指出国人最不满意的生活包括了五大方面,即:车价、房价、生活费、本地人与外国人的比例以及医疗费。

  汽车与房子无疑是身分的象征,一些人为了买车或住私宅,而面临车价、房价的上涨,难免为钱所困,快乐指数自然随之递减。再者,生活费增加的主观或客观因素,例如高水平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物质生活素质的提升等,引起更多的欲望,自然让人觉得钱不够用,难以快乐。至于有关本地人与外国人的比例问题,就如外来人才的与日俱增,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倍感竞争的压力。此外,高昂的医疗费肯定会让人忧心忡忡。凡此种种,确实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国人的快乐指数。

  宏观而言,这是一种世界各地常见的趋势,并不局限于新加坡,快乐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物质生活上的必要与想要的平衡。

  对于收入与生活素质满意度的关系,该调查结果证实,收入多寡并不影响生活素质满意度,收入较高者不一定比低收入者快乐。这无疑彰显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这两者的分别在于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想要多少。

  快乐指数其实就和幸福指数一样,是一种充满了相对性与客观性的一种个人感受。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如西方谚语所说,幸福是一种心态(Happiness is a state of mind);也诚如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吴俊刚先生所说的,“人们对生活感到幸福或满意,称为快乐”而且,“快乐不能只看指数”。这个问题关乎所有人及个别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最不快乐的一群人,也许是为了生活忙着拚搏的中年人。他们既要奉养父母、又要照顾妻小,事业上可能出现瓶颈等,是面临诸多挑战的夹心层,确实难以快乐。反观一些身心健康、财务独立的乐龄人士,已步入责任尽、义务了的境界,愈活愈宽,快乐指数自然比较高。

  无论如何,有关国人快乐感的民生课题,确实值得我们再三探讨、深层反思。即使一般人普遍忙于生计而不能充分享受生活,但我们还是要从多方面下手,不断提升快乐指数。只要愿意,每一人都可以作出改变,例如坦诚地接受自己、理性地自我节制、宽心地不作攀比、更重视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尽力提升社交健康指数,包括与家人亲友的良好关系。

  总之,生活满意度决定了快乐指数的高低。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快乐操之于我”,所以切莫忘了,快乐可以很简单,快乐也可以是修行。

(2018年6月21日《联合早报》)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8年6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21, 2018
2018年6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2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