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人长寿”的反思与启示

── 洪雅琳 ──


  据世界卫生组织本月发布的最新《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新加坡人的平均寿命是男性80岁,女性则为85岁。回顾1990年的我国人均寿命乃是75岁,排名于全球的第29位,如今竟然飚升为全球的第四位﹙前三名是日本、瑞士及欧洲国家圣马力诺San Marino﹚。面对当前我国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的讯息,不仅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同时,也对我国老龄化课题,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首先,放眼我国当今的社会环境,国民寿民的延长,对于个体而言,究竟是喜抑是忧?是愁抑是乐?扪心自问:“是越老越精彩?抑是越老越无奈?”真可谓喜忧参半扰人心、个中滋味各体会。

  由于我国当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显著之境,故而国人的长寿,更是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素质。虽然相关的医药制度、医疗设备、看护等设施的“硬件”,已有相对的提高与逐渐的完善,但若就人心的“软件”而言,则似乎尚有许多有待斟酌改善与全面提升之处。就以属于软件的“乐龄白领”课题为例,有鉴于我国正处于迅速的向高技术的知识经济转型,白领职位随之日益增多,而其中诸多年逾半百的白领阶层,不仅身体健康,且本着自我完善、自强不息的积极心态,并以惊人的活力在职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这一切皆为知识经济中的重要且最需要的素质,我们又该如何充分利用这批精神矍铄的暮年之辈的经验与智慧,以维持在高科技知识经济上的高度竞争力,进而体现我们重视乐龄文化的人文精神特质。仔细思量,在我们极度重视“精英分子”的大环境里,“精英分子”又岂仅局限于青、中年一族?“乐龄精英”其实是无所不在。正所谓:“美成在久”,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堪称是乐龄的精华之处,而这也正是国人寿命延长现象的一大启示。

  事实上,就国家应对老龄化的政策而言,早在2009年,我国的活跃乐龄理事会﹙C3A﹚便与牛津大学老年学院联办为期3年的活跃乐龄课桯﹙Active Ageing Programme﹚,藉此以为我国的老龄化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就个人的长寿而言,所谓长寿,即意味着“退休后”是一本难念的经?抑是一个难圆的梦?这当中可谓直接涉及了“生命教育”的课题,即指探索人生最核心的议题,进而力求达到知行合一。这当中无不含盖了“我为何活着?”、“我该如何活?”以及“什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等有关生命素质的内涵课题。

  总而言之,大至国家社会,小至个人群体,我们皆应尽早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大家一致的朝向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而迈进。纵然不同年龄、不同审思,但万本不离其宗,诚如白居易诗曰:“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由是之故,人生哪堪一再的浪费?而一般人梦寐以求的长寿,不正是充分彰显了生命质量新说的所谓:“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

﹙2013年5日28日7pm﹚﹙2013年6月1日刊登于《联合早报》言论版﹚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3年6月1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1, 2013
2013年6月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