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情之所钟:写作

── 洪雅琳 ──


疗千愁,忘百忧

  有言道:“艺术疗千愁,忘百忧。”生活永远比艺术更精彩,写作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让我找到了释放情感的田园,或更进而得以燃烧自己。难怪有人称写作者为“艺术人”。

  虽然如此,但“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有道是:文字的重量便是生命的重量。相信诸多写作者都有此同感。其实,无论如何,苦心是不会白费的。就如“灵感”不多是先经苦思的准备而涌现吗?

  写作如同阅读一样,既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我的人生内容,也是日积月累的自我学习与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

  在此,且以写作的个人感受,分别略述如下:

一、我手写我口的“真”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朱光潜的写作观点是:“有话说,说得好。”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另外,文章须具备“亲切生动的表现力,平易近人的传达力。事实上,由情生文或因文生情,无非多出自于写作者的真情流露,情真意切始感人。笔者也常因有言哽在喉,或心生感触、感同身受而动笔。即使非优秀之作,却尽是真心诚意,无一伪作。

二、人生曲线的彰显

  曲线是美的,而人生的曲线不仅使生命变得充实,同时也具有它一定的意义。正所谓:“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你我的人生,又岂非都是各具姿态的曲线,长短不一,曲折互异,无一相同。

  所谓春夏是活力,秋冬是阅历。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促使写作展现了人生的曲线美。曲折当中,或是成长、或是重创,或是升华、或是坠落,写作人凭藉作文写诗,得以宣泄,得以寄托。写作教育了我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它织成了我人生的内容,造就了心中的心,完善了梦中的梦!

三、能量的充分释放

  中国作家王蒙认为“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焼”。换言之,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既是如此,写作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自然竭尽所能的凭藉写作而释放能量、释放自己,希望藉此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充分燃烧自己,免留遗憾。纵然能力不足或有所局限,可只要尽力也自有充实感与满足感。

四、创造价值的写作

  毕加索曾坦言:“创作时,如同从高处往下跳,头先着地或脚先着地,事先并无把握。”有些时候,写作不正是如此?另一方面,就如“创新”,为你创造价值。写作不也如此?尤以当今的全球化大环境,网络时代的翻新转型,写作也有可能成为无形的软力量,创造另类的软实力价值。虽然这一切仍有待岁月的积累与时机的配合,但在变化多端的现实世界,仍有其一定的认同价值。

五、“能入能出诗言志”

  一般以为“诗言志”乃“心之所之”。清朝叶燮认为“诗是心声”。严沧浪直言:“诗者吟咏情性也。”英国诗人华兹华司 Wordsworth 认为“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emotions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 只因没有“沉静”则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朱光潜更是强调诗的“情趣”都从沉静中回味得来,而感受情感是“能入”,回味情感是“能出”。由是之故,诗人于“情趣”则都要“能入能出”。

六、诗的特殊语言美

  正如朱光潜所言:“做诗的人,应该真正感觉到自已所感所想的,非诗的形式不能表现。”由于诗的情思是特殊的,所以诗的语言也是特殊的。另外,写诗时情思比较精炼,所以诗应用“写的语言”而非“说的语言”。笔者十分认同这种精譬见解,诗除了“真性情”之外,也须具备语言的美感,这才能凸显诗的特殊美。

七、呕心沥血写论文

  回想当年筚路蓝缕的撰写学术论文,探索路上,云遮雾障,揪结的心,如同在风中坠落,又如在海中飘流,无边无际的摸不着边、深不可测的看不到底,越是力求创新,越是迷失怅惘。只因中途转道,学养不足,力不从心,真是自作自受,悔不当初。恨不得一头撞南墙,纵身跳入黄河长冮。漫漫岁月苦难熬,个中滋味又怎一个“苦”字了得!

  笔者最终有幸通过论文答辩,尤记得临别前,指导教授语重心长的一句:“无论如何,最终获益的是你自己!”一言惊醒梦中人,“结束正是开始时!”

小结:

  无论如何,发掘兴趣,追求梦想。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学术路上苦煎熬,写作阅读成就我!生命不能重来,但可以更精彩。让自己更好,永远不嫌迟!

﹙2016年11月22日﹚

附记:诚望藉此拙文与众学长、诸文友互勉励、相学习。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6年11月22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22, 2016
2016年11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2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