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人生难得 要坚强活着

── 洪雅琳 ──


  阅读了《联合早报》高级评论员傅来兴于6月4日的《抢救自杀边缘人》一文后,不禁感触良多,深有所悟。该文指出:本地毎天约有四或五人企图自杀,至少有一人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其中一年的求助电话便多达四万个。如此困挠人心的现实问题,确实有待廹切的解决与全面的应对。

  宏观而言,自尽又岂只是个人的问题,它可是涉及活着的心爱家人及亲朋好友,尤为甚者,它更是留下了蚀人心扉的永恒遗憾,而这或许是已自杀身亡者所始料不及的。或许他们也未曾料到绝处逢生并非是不可能的,而只要一味坚持忍耐,或许自会有着无限的希望。

  相反的,倘若所有已赴上黄泉的自尽者,若能有幸的在轻生前便有所醒悟,或许会悔不当初。

  其实,自杀原因虽然各不相同,或为病痛、或为债务、或为情伤,或为其他不为人知且难以言喻的复杂因素等。但无论如何,举凡轻生者总不外是以为面临绝境,生无可恋,唯有以死寻求解脱。

  诚如现代新儒学家梁漱溟曾于其生活的感触中畅言道:“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离之感难。”他认为“容易动厌离之感,这就证明其生活未曾弄得妥当,其感情通通没有用对。”意即生活既不妥当,感情也用错了。此番感悟之语,确实不无道理。

  纵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常言有道:“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而生命中的诸多伤痛,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经验,更或许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或能使人脱胎换骨,更或能使人因此而茁壮成长。涅槃后的大彻大悟,创伤后的精神重建、难能可贵的心灵重塑,无不更深层的彰显了:痛苦没有白挨、代价没有白付的意义。

  至于如何预防自杀或抢救自杀边缘人等问题,无疑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大挑战。而阅读或许是另类的防止自杀途径。作家马家辉就认为“阅读,可以是为了考试,为了娱乐,但亦可以是为了生命。翻页,惜生,在书页里你将领悟,生命总值无限依恋。在绝望里看书,常可得见光明。”他还以台湾残疾作家杏林子的《为什么我没有自杀》一书为例,该书收录了二十多篇短文,其中就以实例写出某些企图自杀者,最终各以不同的生存理由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再面对生活。

  这无疑证实了阅读也是防止自杀的有效方法,它不但可以增强内心的深度,同时也开拓了人内心的宽度。

  如此一来,某些有意自杀者或可通过阅读而惜生,进而以另一种积极的思维角度对待生命的挫败,从而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路。

  有鉴于此,本地的援人协会与各心理健康机构等,或可鼓励曾有自杀念头或曾经自杀而有幸仍存活者,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坦诚的向该协会分享其企图自杀的心路历程。

  与此同时,有关当局也不妨尽力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再予以刊载或通过各媒体加以传播,因为实例个案自然更具有说服力。

  一直以来,“全生”、“贵生”作为哲学,乃是一家之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因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换言之,既使整个太阳系与恒星系塌下来,也只能使你或我死一次。这意味着:生命不能重写、尘旅无法回航。概括而言:活着比什么都强!

  在此,且以2012年的淸华大学退休教职工的人生感言为例,他们直言道:“我们最大的幸运是能到这世上走一遭,能为人类创造一点美。”此番睿智之语,不就应证了人生有多难得!

(2015年6月13日)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5年6月15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15, 2015
2015年6月1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5,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