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未富先老”的反思

── 洪雅琳 ──


  近日清华大学杨燕娞教授于《透视中国系列》的座谈会上指出,由于目前中国已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会”,20年后则将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故而当前之急,应尽快从“未富先老”变为“即老即富”,以便解决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据杨教授的分析,国际上的所谓“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而一旦增至14%,便是“深度老龄化社会”,若是占了20%,则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反观我国的情况,由于人口日渐老化、人口出生率又日趨而下,由是之故,我们也正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而其中“未富先老”的危机意识,不也是成了影响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记得不久前的本地新闻报导,有一项针对十个国家的国民储蓄率与投资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国民﹙18岁以上﹚的储蓄率与投资率,虽然皆名列前茅,但其中一半以上的国民,都担忧老年的退休生活,即对晚年的生活方面,欠缺了安全感。深层思考,这不也正反映了“未富先老”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以经济挂帅的社会,它不仅是个人的危机意识,也是社会的忧患意识。简言之,“钱不够用”成了国人的共同意识。这无疑也是对20年后的新加坡愿景,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我们岂能不审时度势、再三反思?

  “未富先老”是问题,“即老即富”是目标。如何应对?如何实现?它既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国家的课题,更是全球性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且以本地某些年青辈而言,由于物质生活日渐富裕,他们或许有着一定的储蓄意识,但也有着超高消费的生活习惯﹙甚至被嘲喻为“与钱有仇”的一族﹚。反观中、老年族群,或因时代背景的差异,节约惜物成习惯,纵然无法“即老即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至于陷入“未富先老”的危机。

  事实上,有关财富的积累,除了有规划的储蓄与理性的消费外,当前更是进入了大力提倡投资的财经时代,有者甚至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赚取最多的金钱,以便早日脱离一味忙于“挣钱的生活”,一圆“未老先富”之梦,享受物质富裕的生活。如此一来,所谓“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自然轻而易举的取代了低回报,甚至是近乎无回报的传统储蓄概念。是幸是祸?见仁见智,耐人寻味。

  综观上述,个人的未来正是国家的未来,而国家的决策更是影响了个人的抉择,如何应对“未富先老”?又该如何实现“即老即富”?这当中的拿揑与把握、过渡或转型、改变或突破,该何去何从?且让你我再三斟酌、反复思考,大家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的未来!

﹙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刊登于《联合早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10月10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10, 2012
2012年10月1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10,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