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是“最佳未来城市”的联想

── 洪雅琳 ──


  喜闻新加坡在最新的亚太未来城市排名中,竟然超越了上海与首尔,获选为“最佳未来城市”。同时也被喻为“亚洲生活素质排名最高的城市”。﹙资料摘自《联合早报》7月7日郑景祥先生“宜居城人”一文﹚如此赞誉,身为宜居城人的你我,欣喜之馀,尤须深层反思、进而沉着应对。

  一直以来,新加坡经济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强调同一化,同质化的“精英论”社会,可也是一贯的模式。如今既然被赞为“最佳未来城市”,此时此际的我们,不妨进一步作逆向思考、以反向思維力图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首先,有关“最佳未来城市”的典型特色。何谓“新加坡精神”?何谓“新加坡特色”?何谓“新加坡魅力”?“新加坡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其次,一连串有关社会民生的课题。它包括:土生土长的国民归宿感、外来移民的认同感、个人财经的安全感、总体生活的幸福感、价值感的内在需求、价值体系的实现、人权的受尊重、上下阶层的公平对待、精神层面的生活素质、国民的生产力、国际的竞争力、囯家的经济成果与价值建设等。再者,软实力的欠缺与不足。硬体有馀,软性不足,故而有了“多用脑、少用心”之嫌。这可也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难题。事实上,近年来,我囯的硬体设施日益增、但是软件工程待提升、囯民“内心生活”待改善,通过与众不同的软件筑建软实力、囯家的文化产业待加強、群众的幸福指数待提升、规划国家的同时也鼓励囯人规划自已,国家的核心价值,个人的价值观,增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丰富精神的内涵。其实,如何营造一个人性化又具高效率的社会,既有硬体设施,又有软性实力的国家,确实不易、难为之至。但无论如何,囯家治理情境始于“同理心”,软硬兼备方为良策。

  此外,作为国际化都市的新加坡,同样具有现代城市的一大特点,即大部分人多忙于“挣钱”,尤其是占大部份人口的中、下层人士,无不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如此一来,就如作家周国平所言:“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它充分反映了日渐富裕的外在物质生活,内心生活却并未同步提升,这似乎正是当前部份囯人的心灵写照。凡此种种,小则涉及你我的未来、大则影响新加坡的未来,而这一切皆属软件工程的建构,它有赖于灵活的思维、应变的能力。

  放眼当前我国的情形,社会发展的调整与跟进,政治环境的转型与改变、内部民情的拿揑与掌握、民生课题千千万,大家忙着“向钱看”、个人利益成主题、“老龄化”成大负担、人口政策添压力、生育率下降忧人心、“拯救华文”唱不停。虽然“自強不息”是特点,然而“怕输一族”心态累,沦为“经济动物”成笑柄。有鉴于此,便随之引发了另一种论调,即:经济增长并非终极目标,而是幸福生活的追求。有者甚至提出了放缓生活节奏,不必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以使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生活。这当中自然涉及了如何在经济与非经济之间求取平衡,它无疑成了我们未来的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执政者除了聆听民声之外,尤须重视国民的真正所需,正所谓“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毎颗“小螺丝钉”的国人,无不为己努力奋斗,成就“小我”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大我”的国家。笔者深信只要你我本着“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是我家”的理念,新加坡有可能成为李总理所期望的“一颗耀眼的宝石”,这也是所有国民的愿景,但愿这颗珍贵的宝石,不仅有耀眼的外表,更有丰富的内涵。且让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打造“璀璨亮丽、人间乐土”的新加坡,你我永远响往的“家”!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11am﹚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7月11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11, 2012
2012年7月1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11, 2012